《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4%的受訪者坦言,身邊有“影子爸爸”;近60%的受訪者認為,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影響、部分父親心存依賴思想、責任感薄弱,是造成“影子爸爸”最主要的原因。上海社會科學院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2006~2016年,孩子教育主要由父親負責的比例從30%下降到20%。根據國家貧困兒童研究中心的報告,沒有父教的男生比有父教的男生逃學的可能性增加一倍,犯罪的可能性增加兩倍,長大后需接受心理治療的可能性增加三倍。
爸爸在孩子們的成長中,一不小心就成了醒目的缺席者。那么,在生活中,“影子爸爸”是如何產生的?它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怎么樣的危害?父教如何才能不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