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黎波
摘 要 本文對安全播出工作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對照管理規定及實施細則,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了管理和技術工作的方法和意見。
關鍵詞 安全播出;管理規定;實施細則;實踐認識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89-0036-02
安全播出,指在廣播電視節目播出、傳輸過程中的節目完整、信號安全和技術安全。安全播出是廣播電視播出的重要任務,其目標包括安全要求,更側重于質量要求,是一個綜合性的目標。
1 管理規定和實施細則
安全播出堅持不間斷、高質量、既經濟、又安全的方針。安全播出是一個綜合目標管理系統,包括安全和質量管理體系,其研究方法包括系統論、組織論和過程控制、動態控制理論。
《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管理規定》(廣電總局62號令)共分8章45條,涉及總則、基本保障、日常管理、重保期管理、應急管理、監督管理等內容,是安播工作的指導性綱領。結合不同專業,又細化為廣播電視中心、衛星地面站、有線電視、無線發射等類別的實施細則,是對62號令的進一步細化和補充。細則側重于技術配置和技術管理兩個方面。管理規定和實施細則,是安全播出管理的重要依據。
2 技術系統配置
實施細則詳細明確了技術系統的配置要求,以無線發射臺站為例,包括供配電、信號源、發射系統、自臺監控、臺站環境、維護器材、災備和應急播出等內容。
系統設施的安全性,主要靠設備質量的可靠性和安全保障實現,需要提供設備、設施的冗余備份。外部電源宜接入兩路外電,并配置自備電源;輸出回路應采用獨立低壓回路,UPS不間斷電源應滿足負荷工作30min以上。信號源應具備兩路以上,并配置切換分配設備、應急跳線,切換設備應具有斷電直通功能。發射機應按1+1或N+1方式配置;應配備自臺監測系統。
臺站的環境,包括機房環境、防雷接地、外部環境等,應符合規范要求。機房應做到設備整齊清潔,線纜整理規范、標識清晰,機房內無易燃易爆物品及雜物。通訊設施應有保障; 維護器材滿足要求。
3 安全技術管理
3.1 組織
影響一個系統目標實現的因素包括組織、人、方法與工具,按照組織論的觀點,系統的目標決定了系統的組織,組織是實現目標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建立科學有效的組織結構模式,明確職責,合理分工,建立安全播出責任制,是安全播出工作的首要措施。
管理工作和技術工作,都應有明確的職責和權限。應建立規范有序的工作流程,包括管理流程、操作流程和信息處理流程。
3.2 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是完成工作的基礎性保證。安全播出應建立并完善各項制度,包括機房管理、值班及交接班、安全、供配電管理、維護檢修、技術檔案管理、事故報告等方面的制度。應加強管理,有效監督,嚴肅獎懲,以制度約束人,以制度確保安播工作。
3.3 規程規范
技術維護工作專業性強,涉及不同工種,應制訂操作維護規程、規范和流程,包括用電安全操作、高空操作、設備安裝調試、測試檢修、信號切換流程等。對于專業性強、危險性高的工作,如電工、高空作業,應執行持證上崗制度。
3.4 方案措施
安全播出突發事件分為破壞侵擾事件、自然災害事件、技術安全事件、其他事件四類,應制訂相應的安全播出應急預案,包括應急協調、突發事件應對、故障處置的預案。應急預案的編制應切合實際,針對性強,應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現場處置方案應簡單明了,切實可行。
3.5 技術標準和指標
標準和指標是質量評價和質量控制的依據。以發射臺為例,天饋線的指標有駐波比、阻抗、天線增益、俯仰角;發射機的指標有輸出功率、頻率、非線性失真指標、帶外抑制;機房環境條件包括溫度、濕度、潔凈度、接地電阻等指標。
應按照標準規范施工,嚴格工藝管理,如實記錄設備運行參數,健全設備運行技術檔案。
4 實際工作中的認識
4.1 分析方法
在廣播電視系統中對安全播出性能進行評估和檢查,常用的方法有因素分析法、過程檢查法、模擬故障法、指標測試法等。
因素分析法,是把與安全播出有關的因素集中起來,進行逐項檢查分析,可以采用列表法或因果分析圖。列表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廣泛用于安全播出自檢自查和上級部門的督查中。
因果分析圖法通過對產生事故的原因進行逐層深入的分析,找出主要原因,便于針對性處理。我們把廣電安全播出相關因素歸納為“人、機、信、法、環”五大類,分別指人員、設備設施、信號源、技術和方法、環境條件,這里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機房環境、供電條件等相關因素和條件。圖1是采用因果分析圖法對節目事故的分析示
意圖。
4.2 拓撲結構設計
廣電技術系統由制作、播出、傳輸、發射、監測與接收五個環節組成。從信號走向看,可以分為鏈形、星形、矩陣復合形幾類。鏈形是基本的拓撲結構,它的結構簡單,但是可靠性隨著節點增加而下降。星形可以看成是鏈形的變體,在中心節點處存在風險因素。例如衛星信號傳輸可看成是一個星形結構,對星形結構來說,特別要確保中心節點的可靠性,增加冗余備份。矩陣復合形采用多信源、多節點、多流程的結構,增設了備用通道、切換矩陣、應急跳線等控制節點,可靠性、安全性都有較高的保障。在拓撲設計中,總的思路是在保證功能需要的前提下,減少串聯節點的數量以降低故障率,增加并聯節點的數量提高安全系數。系統設計應簡潔,方便管理、識別和操作。
4.3 PDCA過程管理
安播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管理,應遵循PDCA的管理模式,采用“計劃、實施、檢查、處置”的閉合環路,不斷提高工作質量。
4.4 風險管理,預防為主
安全播出事故作為風險,應得到有效控制。風險管理包括了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響應和風險控制。宜采取主動控制和事前控制,把事故消滅在萌芽之中。應加強自檢自查和督查,查找隱患,進行整改。
要制訂好突發情況的應急預案,定期演練。通過演練,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實際修改和完善預案。
應準備好備品備件、維修器材、工具、儀表和技術資料及信息,便于在緊急情況下從容應對。應建立好外部技術支撐網絡,以專業技術力量作為后備保障。
4.5 切實加強技術維護工作
行勝于言,安全播出工作需要真抓實干。做好平時的技術維護工作,包括每天的值機、抄表、記錄、處理,以及周檢、年檢、專項檢測。這些工作看起來平常,甚至于枯燥乏味,但正是這些平常事,是安播工作的基礎。應本著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踏踏實實做好安全播出工作。
參考文獻
[1]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管理規定[Z].2009-12-16.
[2]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管理規定[Z].無線發射轉播臺實施細則,2010-5.
[3]詹書林.通信與廣電工程管理與實務[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