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一平
“這是自從哈塔米總統時代(1997年至2005年)以來,我第一次有如此強烈的投票意愿。”41歲的伊朗商人艾哈邁德5月21日在德黑蘭說。
四年一度的伊朗總統大選終于在5月20日落下帷幕,現任總統魯哈尼以57%的得票率,大比分擊敗了主要競選人、保守派陣營代表人伊布拉欣·萊西,獲得了總統選舉勝利。
魯哈尼成功連任,主要得益于過去四年中的經濟政策收益。經歷了8年內賈德時期,伊朗經濟已瀕臨崩潰,在魯哈尼剛當選開始第一個任期的2013年,伊朗通脹率高達40%,經濟陷入“滯脹”狀態,2013年國內外國資本僅有310億美元,經濟動力不足。經過四年努力,尤其是在2016年1月伊朗與國際社會簽署的“全面行動計劃”(JCPOA)實施以來,伊朗經濟發展取得了不小進展。
然而,連任后的魯哈尼,挑戰剛剛才開始。
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董漫遠看來,魯哈尼的挑戰來自兩個方面,他告訴《人民周刊》記者,一方面是來自美國的不確定性風險,美伊關系目前來看很難有根本性的好轉。如果美國對伊重新制裁,魯哈尼面臨的困難不可謂不小。另一方面,伊朗國內失業率高居不下,貧富分化加劇,來自保守派的制衡等等,都會影響魯哈尼的執政實績。
已經贏得連任的魯哈尼將在今年8月6日宣誓就職,開始第二個總統任期。能否在第二個任期內讓伊朗徹底擺脫內憂外患的困境,魯哈尼任重道遠。
“要在國際舞臺上爭取更多閃挪騰移的空間,要利用美歐之間矛盾,以及美國與土耳其矛盾等,爭取緩和空間。”董漫遠表示,要瞄準土耳其等實際利益訴求,魯哈尼還需要發揚其外交平衡術的優勢,讓美伊關系走上穩定、緩和的軌道。
為何獲勝?
伊朗連任總統哈桑·魯哈尼,1948年11月出生于伊朗塞姆南省索爾赫市,曾留學英國并獲得格拉斯哥卡利多尼安大學法學博士學位,2013年贏得大選成為繼內賈德之后的現任總統。
從改革派-保守派的分析框架來看,外界普遍認為魯哈尼是一個務實的改革派。這成為其獲勝的首要原因,其第一任內的外交政策也部分證實了這一點。
“伊朗奉行靈活務實的政策,是民眾的普遍期待,而魯哈尼的執政特點正在于此,能夠保證贏得百姓支持的基礎性因素。”董漫遠認為,魯哈尼第一任期的政績也可圈可點。
就外交形勢而言,魯哈尼上臺之前,伊朗的國際環境已經因為內賈德的兩屆任期內的強硬言論和外交政策而急轉直下。魯哈尼上臺后,在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及德國(P5+1)的調停努力下,具有實質性意義的伊朗核協定(JCPOA)最終達成。
“對外經濟關系的改善也直接作用到了伊朗國內經濟關系上,伊朗的內部社會、生活亟須突破與改善。”董漫遠分析,就經濟形勢而言,該國2014年的經濟增長率為3%;2015伊朗核協定達成后經濟反彈,增長率上揚至5%;2016年前三季度的經濟增長率更高達7.2%。
然而,在民眾期待和現實阻力之間,魯哈尼的第二個任期依然注定充滿艱辛。
伊美關系
就國際問題而言,伊美關系前景撲朔迷離。
伊朗內政部5月20日宣布,總統哈桑·魯哈尼在總統選舉中贏得連任。正伴隨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出訪中東的美國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當天隔空喊話魯哈尼,希望后者能在新一屆任期中結束支持恐怖組織、叫停彈道導彈試射。
特朗普去年競選總統時多次抨擊伊朗核問題最終協議,還公開反對伊朗的導彈項目。魯哈尼連任后,伊美兩國關系走向引人關注。
5月22日,魯哈尼舉行了他勝選后的首場新聞發布會。針對特朗普中東之行中充斥的“反伊朗言論”,魯哈尼表示,這不過是一場毫無意義的“政治秀”。他還強調,雖然受到西方國家的反對,但伊朗將繼續進行導彈試射。
談到伊朗和美國的關系,魯哈尼表示,過去39年,兩國關系一直曲折坎坷,美國采取了很多反伊朗的政策但最終都失敗了,兩國唯一實現雙贏的合作是在2015年簽署了伊朗核協議。魯哈尼還在記者會上批評美國政府一直在中東問題上采取了錯誤政策。
董漫遠表示,伊朗目前更大挑戰來自外部,面臨美國不確定的單方面制裁,特朗普中東之行,聯合阿拉伯國家來對付伊朗,伊朗面臨的挑戰很大。如何展現外交平衡術,將是外界對魯哈尼的期待。
從二戰結束,美伊進入蜜月期,再到伊斯蘭革命后的劍拔弩張,再到美國各界在恐怖主義、伊朗核問題等方面對伊朗做出的政策調整,兩國之間的關系走過了一段非常曲折的歷程。
2015年7月14日,伊核全面協議簽署,長達12年的伊核談判“終成正果”。伊核全面協議的達成是伊朗和美國雙方政策相向而行的產物,其中最重要、最實質性的變量因素是美國改變了對伊朗的政策。但特朗普上臺后針對伊朗采取的一系列強硬舉措,給此前的努力蒙上巨大的陰影。
經濟!經濟!
根據民調公司伊朗民調(Iranpoll)一份最近的調查報告顯示,受訪者表示他們最關心的大選議題分別是“失業率”(42%)、“其他經濟問題”(11%)等經濟議題。魯哈尼雖然在其任內改善了伊朗的國際環境,且令伊朗經濟實現了搶眼的GDP增長率。但這種增長率較大程度上得益于國際油氣貿易的貢獻。國內普通民眾并未感覺到經濟增長所帶來的直接好處。
“現在來講,首先要發展經濟,壓倒一切。他要調整產業結構,增加制造業能力,如何在美國加重打壓的情況下,提升經濟發展是不小的挑戰。”董漫遠認為,伊朗下一步政策不會有太大調整,伊朗目前政策效果比較好,所以還會延續第一人氣的政策,從容應對一切挑戰,下一步會更加穩健。
魯哈尼的經濟發展思路——通過外交努力,爭取國際社會對伊朗經濟制裁的“松綁”,通過引入外資刺激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總得來說他實現了承諾。通貨膨脹30年來首次降到1位數,制裁隨著2015年的核協議而撤銷,匯率已連續四年穩定。但是,不幸的是,許多指望生活水準和就業前景得到相應改善的伊朗民眾卻失望了。
調查數據顯示在首都德黑蘭之外,平均實際家庭支出(去除通貨膨脹影響)在魯哈尼任期的前兩年內下降了,而貧困率上升。
魯哈尼競選時表示,如果他在總統大選中獲勝,他將推動經濟改革,提升社會福利,特別是提升那些依靠政府救濟的貧困階層的福利。
根據現金補貼計劃,食品和能源補助已刪除,每個伊朗人每月獲得45.5萬里亞爾的補貼(約12美元)。盡管不情愿,魯哈尼政府還是保留了這一計劃。魯哈尼還闡述了他解決青年人大規模失業的計劃。他進一步表示,大學與產業緊密結合能夠給國內經濟帶來巨大好處。他說:“和發達國家一樣,我們應實現產學結合,實現獨立自主,給整個熟練勞動隊伍提供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