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望
摘 要:大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在我國高校教育中,是施行教育改革的切入點與突破口。工程教育模式也稱為CDIO,這種教育方法源起于美國,其可以完全引進到目前我國的卓越培養計劃中,經過此教育理念的引入,可以切實解決我國當前工程類人才培養的缺點,培養出我們所需要的全面應用型人才,此教育理念的引進,為當前我國在工程師培養方面帶來重要啟發,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結合這類綜合性大學的實際教育情況,來切實分析CDIO教育方法在我國的可行性,也為卓越培養計劃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制定提供一些意見與分析。
關鍵詞:卓越培養計劃;應用;研究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是執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的改革項目,與此同時更是推動中國工程教育培養朝著更高更好的方向邁進。這個計劃的實施應用,其目的是為了培養更多擁有創造能力、可以適應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創新復合型人才。怎樣在人數眾多的工科類學生中挑選培養出大量的,我們所需要的創新復合型人才,又怎樣研究出具體的培養計劃和方法是當務之急,這對我國的教育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1卓越培養計劃引入的意義
“卓越計劃”的實施在中國高等工程教育中是全面進行改革跟創新的突破口。怎樣做好工程師教育?這個問題仍是現階段很多高校和教學教育研究工作人員的重要課題,盡管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究,但仍舊沒有形成統一靈活的教育模式,特別對于那些綜合性大學的工科類院校來說,針對此方面的研究更是鳳毛麟角,可以參考的資料更加不夠詳細。因此,根據我國在這方面的缺陷,把美國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教育理念引入過來,跟我國目前國情相結合,分析研究怎樣更好地提升和改革工科類畢業人才在社會就業競爭中占據優勢,真正培養出我們現下企業所需要的創新全面應用型人才,這對我國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2設立高等院校跟企業之間共同培養人才的革新體制
2.1讓學生在企業中的提高實際能力
卓越工程師培養要求學生在本科就讀階段,必須有為期一年的時間進入到企業當中進行實際操作完善技能的學習,其中包括加工技術和工程師崗位能力職責等必須的培育訓練。企業把CDIO當做實踐教育的前提完成這一年的培訓期,把工程師工作現場作為實施工程教育的環境,讓大學生在企業學習階段不單是普通書面上的學習,而是把企業的實際項目設計作為指導、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作為目標進行工程教育的實踐。
2.2鼓勵學生參與到企業實際項目中
在培訓開始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鼓勵學生最大程度上參加到實際項目中,與此同時教育學生不只是參與,還要主動地去調動實踐,積極主動參與到企業技術革新和工程項目產生的過程中。很多紙上談兵都是因為缺少實際應用性的實踐,而在企業進行了實際操作的學生則與眾不同,讓他們實實在在地去做畢業設計,同時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加強團隊合作的方式,可以造就學生的工程策劃能力和團隊協調能力。
2.3與企業之間制定完善的學習方案
跟對接企業進行全面的交流,學校及企業各自制定其實踐一年的企業學習方案,通過多次溝通協調構造出較為完善全面的培養機制,在能滿足企業對學生進行實訓目的的同時,還能完成學校對于學生在就讀期間修滿學分的要求;與此同時還可以把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融合應用到實際生產項目當中,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去把所學知識熟練掌握。在此實習期間企業與學校也應該各自建立聯絡小組,對于學生每日的出勤情況和日?;顒舆M行規范化、模式化管理。
3建立政府機構對校企業人才培養保護機制
3.1學校與企業合作機制還不成熟
當前我國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機制還不是特別完善,這就需要政府機構在一定程度上,通過相關政策來為學校和企業之間順利合作保駕護航。針對能接收學生培養的部分企業,當地政府就應當給予這些企業一定范圍內的優惠政策,例如適當減少稅收、校企合作的經費支持等;對在高校教學的教師尤其那些工科類教師設立規定,必須有在企業工作的實際經歷,這也在某種程度上促進和鼓勵老師通過不斷努力來不斷加強自身的素質。
3.2國家增加對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投入資金
國家應該增加對于卓越工作計劃培養資金的投入,根據國外的合作效果來看,卓越工程計劃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離不開政府資金支持。因產學合作在較大程度上增長了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工作強度,所以會產生較多與其相關的培養費用,例如接洽用人單位、通訊費、學校教師的加班補助等,諸如此些對于學校和企業來說都是額外的經濟負擔,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得到政府的資金支持,可以更好地推進此培養模式在未來發展道路上更快更好的前進。
4改革工程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
4.1把實際教學融入到現有的教育體系
把CDIO理念中提倡的產品研發到應用的工程框架引入到課程教學當中,實現以項目為中心的實際教學,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的引導式教學,把項目實施的主線及工程實際出現的問題,融入專業課教學的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與創新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4.2高校教育應以加強工程實踐能力為核心
在學校的學習階段,高校應該以加強工程實踐能力、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重新構建課程體系和革新教學內容,增加對跨專業、跨學科等復合全面型人才的培養,推進解決問題的學習、項目的學習、案例的學習等多樣性的學習方法,逐步加強學生自主創新能力。
5結束語
當前,國內本科高等院校設有工科類專業的共有1000多所,在所有本科學校中占有的比重達到了90%,據數據統計分析,在校的高等工程類教育學生人數已達370多萬人以上,研究生占50萬人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工科類院校占我國高等院校的比重很大,這就顯現出了其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性。因此,引入先進的教育理念,擬定出適用于我國國情的人才培養模式,不但可以培養出高水準人才,還可以改變相對于傳統的教學理念,在進行改革教學的同時,更能為社會需求培養出大量的創新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顧文虎.應用型本科土木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7):185-186.
[2]許健,李德才.應用型高校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的要素研究[J].合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4):71-75.
[3]胡議丹.應用型本科院校環境設計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探析[J].現代裝飾(理論),2015,(11):264.
[4]史立秋,于峰,楊麗華.綜合性大學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的研究[J].經濟師,2017,(05):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