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北戲”),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該校在傳統戲曲教育方面的突出成就,及創排的《少年馬連良》《南海子》《夕照》等經典劇目,還有北戲開辦的 “少兒戲劇場”。其實,作為“北京市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的北戲,不僅設有京劇、地方戲等專業,還開設了音樂、舞蹈、曲藝、藝術設計和影視表演等多個專業方向,已從單一的戲曲學校發展成為一所綜合藝術院校。今年,北戲音樂系更是在多項大賽上斬獲大獎,成績斐然,在藝術教育領域引起了很大反響。近日,記者走訪了該校音樂系主任以及幾位優秀教師,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的身邊,了解北戲培養優秀音樂人才的“秘密”。

北京市職業院校聲樂技能大賽
對于音樂系來說,剛剛過去的這一學年是忙碌的一年,也是收獲的一年。據北戲音樂系主任祝真偉介紹,這一學年,音樂系共參加了5個北京市級、國家級的大型專業比賽,以及文化部組織的文華獎(第六屆全國青少年民族樂器教育教學成果展示活動)展演競演。在這一系列的比賽中,全系共獲一等獎4個、二等獎12個、三等獎14個,涵蓋鋼琴、吹管樂、打擊樂、二胡等多個項目。而文華獎參與選拔的有5位同學入圍決賽表演階段。據記者了解,這樣的成績,在全國同類院校中無人能出其右,甚至能與中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等培養高級專門音樂人才的高等學府比肩。
在談到緣何能取得如此出類拔萃的成績時,祝老師表示,在北戲劉侗院長“以賽促學”的精神指導下,音樂系積極參加各類市賽、國賽,對各項賽事已十分熟悉和了解,參賽思路也越來越清晰,能做到積極備戰、得心應手。祝老師介紹,每次賽前,系里的領導和教師都會提前半年或一年開始進行周密的準備,有些大賽準備時間更長。教研室的老師們對自己的學生十分了解,賽前會針對學生的不同弱點提前入手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在備戰階段,參賽選手的選拔是重中之重。為了保證選拔賽的公平性,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比賽中來,每次賽前音樂系都會專門邀請外校專家作為評委,進行全系海選。選出一部分優秀學生集訓一段時間后,再進行二選、三選,最后一輪才按賽事要求選出相應名額的學生參加比賽。由于選拔機制透明、打分客觀、組織嚴謹,篩下來的學生從不埋怨,都對篩選結果心服口服,還積極主動充當志愿者,幫助參賽選手備戰。
事實證明,劉院長重視比賽、以賽促學的教學思路十分正確。通過層層選拔和集訓,全系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比賽當中來,切身感受到比賽氣氛,也會更加努力地練習。老師們也能通過這一系列的工作,找出學生許多不足,使教學更加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工作也更加積極。祝老師總結說,積極參與各項賽事,對老師和學生的影響很明顯——優秀學生代表學院、北京市參加比賽,專業得到了認可,會感到很自豪,對以后的升學和就業更是幫助巨大。遺憾落選的學生,通過海選和備賽也都磨煉了技能,積累了舞臺經驗。老師們也能在這個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獲得成就感。
北戲在傳統戲曲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除了該校深厚的底蘊、出類拔萃的藝術家和教師以及科學嚴謹的教學體制外,民樂對戲曲藝術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今年,北戲音樂系在民樂領域斬獲多項大獎,無疑更加證明了該校的綜合實力。為此,記者特意走訪了音樂系副主任兼任民樂教研室主任的張曉紅老師。張老師在今年的大賽中負責民族器樂文華獎的比賽和職業技能大賽中吹打樂比賽的工作。
今年民樂專業最重要的比賽就是第六屆全國青少年民族樂器教育教學成果展示活動。該展演是針對全國藝術類高校的校級競賽,是民族器樂方面的最高獎項。劉侗院長在開學之初的全校大會上就對此次大賽進行了嚴格的部署和要求,音樂系立即按照院長的要求,制定了各項工作推進計劃。此次展演,民樂專業的同學們不但要與全國同類職業院校的學生進行競賽,還要與全國十一所專業音樂學院,甚至世界馳名的音樂藝術類最高學府——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的學生同臺競技。6月19日官方網站公示展演入圍名單,北戲音樂系民樂專業有5名同學入圍,在全國職業院校排名第一。此次展演,有著65年辦學歷史、堪稱音樂藝術教育領域“老大哥”的中央音樂學院有10名同學入選,而北戲音樂系的辦學歷史僅有十幾年。由此可見,這樣的成績可以說是十分突出了。
張曉紅老師是今年民樂專業各項比賽的領隊,她不但是1988年中央電視臺全國首屆民族器樂電視大獎賽獲獎選手,還曾多次擔任各類藝術大賽評委,對各項賽事了若指掌。為了讓孩子們不怯場、正常發揮,張老師在賽前親自帶著學生到賽場提前走臺、進行模擬比賽,提高孩子們對賽場和比賽環節的熟悉程度,使他們做到心中有數、心里有底。此外,在服裝、化妝以及后勤等方面,張老師和教研室的其他老師也作了全面的安排,讓學生沒有后顧之憂,安心比賽。張老師對記者說:“我們在比賽中發現需要幫助的,比如后勤工作等,院長和學院都給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院長和院領導還在比賽前夕看望孩子們,給孩子們打氣。我和我們教研室的老師更是全程陪同比賽。這些支持和鼓勵,給了參賽學生很大動力,對他們也是一種激勵。學生參加比賽時心里踏實,在舞臺上放得開,現場表現非常好——樂器演奏完整度、技術技能發揮、精神面貌等等都很不錯。”
在采訪中,張曉紅老師多次強調,之所以能完成好本學年的各項大賽,除了院長和院領導對老師們的要求和支持以外,也有賴于民樂教研室老師對專業教學的認真追求和工作上的互相配合。于是,記者隨即走訪了幾位民樂專業教師,聽聽他們的所見、所感、所思。

北京市職業院校聲樂技能大賽
音樂系副教授韓石,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2013年入選北京市教委青年英才計劃。韓老師是一名才華橫溢的青年二胡演奏家,曾摘得文華獎二胡青年組金獎、多次舉辦獨奏以及師生音樂會、出版過數張音樂專輯。可以說,韓老師在二胡比賽以及演出方面,有著極為豐富的閱歷和經驗,對專業市賽、國賽也可以說是了若指掌。今年韓石老師的學生入圍文華獎展演,更是在校內選拔賽上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韓老師說,在劉侗院長的支持下,學生們有了見大世面的機會。由于這次比賽與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頂尖學府的學生同場競技,學生們難免信心不足,心理壓力也比較大。但是,經過一次次的模擬預演,有老師全程陪練指導,再加上院領導給予了最大的支持和鼓勵,孩子們士氣高漲,信心也增強了。今年的技能大賽和文華獎競演,韓老師的學生在賽場上表現得都不錯,跟專業音樂學院附中的選手相差無幾,十分難得。
民樂教研室竹笛專業教師李晨,師承著名竹笛演奏家、教育家戴亞教授。曾多次斬獲全國以及國際比賽大獎,系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畢業的高材生。此次技能大賽級別較高,不僅展示了學生的專業水平,還考察其專業綜合素養的能力。學生分別獲得比賽二等獎和三等獎的名次。他說:“我們的孩子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不僅提高了學生作為演奏者的信心,而且更加熱衷于專業學習,不斷促進學生進步成長,作為教師感到非常欣慰。”為了讓學生們更加全面地掌握比賽技巧和音樂知識,音樂系除常規課程外,增加了視奏課程、音樂綜合素質等課程。臨近比賽階段,李老師把平日課程與比賽模擬結合起來,不但讓參賽學生更好地適應賽場,還能讓其他專業的學生感受到大賽氛圍。比賽前一天,李老師和專門從青島趕回來的翟實老師,給學生進行最后一次走臺伴奏,一直排練到很晚。李老師說,整個備賽過程中每個老師都非常敬業,學生們也努力刻苦,比賽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雖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學生在最后幾周非常忙碌,課程安排緊湊。參加比賽不僅僅為了得獎,更加希望學生通過這樣的比賽得到舞臺鍛煉的機會,掌握舞臺演奏的心理狀態,在賽場上發揮最好的水平!”作為此次技能大賽的評委,比賽之前李老師心中還有些許的“忐忑”,畢竟是與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的學生同臺競技。而坐在評委席上看著自己學生的穩定發揮,沉著應對,無論竹笛、嗩吶,還是其他專業項目的比賽,孩子們狀態非常好。參賽選手的穩定發揮,與老師們賽前的充分準備密不可分。此次技能大賽獲獎的學生,同時入圍了文華獎比賽。專業學習、綜合素養、舞臺演奏,這樣不斷循環的教學與實踐模式,使學生逐漸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音樂系二胡專業教師歐陽嘉穎,曾多次斬獲全國民族器樂類大賽金獎,還是民族室內樂“圣風”組合創始人之一。今年歐陽老師的一位初三學生入圍了文華獎,這位同學在入校時演奏基本功比較薄弱,在這三年的學習中,歐陽老師并沒有一味地去拔高學生的演奏程度,而是著重于她的基本功訓練,及其相對應程度的音樂演奏審美與舞臺實踐能力的綜合性培養。所以歐陽老師在學生初一入學時就告訴和鼓勵她:基本功訓練就像蓋房子的地基一樣,只有基礎牢固了才能真正地專注于音樂演奏。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耐得住性子,不要急于求成,同時要學會拋開雜念,去感受和演繹最純粹最動人的音樂。歐陽老師對學生的指導和照顧不僅在專業上,生活中更是如此。歐陽老師擔心孩子們在長達兩個月的賽前準備階段過于辛苦,為了讓學生補充營養,同時也能更好地進行賽前準備和練習,每逢周末和節假日都會把學生帶回家里,給他們做好吃的、陪他們一起練琴、為他們指點迷津。歐陽老師認為,音樂系的學生們能夠取得今天這樣的好成績,一方面離不開學生們自身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更離不開學校領導和每一位老師的支持與陪伴。正是劉侗院長長期以來堅持“以賽促學”,并強調每一次校內選拔都要給每一位學生機會去學習和鍛煉的觀念,才為每位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舞臺實踐,從而讓學生用源源不斷的實踐經驗去推動學習。也正是教研室各位老師賽前充分的準備,讓學生通過一次次的嚴格選拔、賽前模擬以及專家指導點評等,才使得學生們不論是在各自的演奏水平上,還是舞臺表現、心里素質的鍛煉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斷地突破自我。
馬巖是音樂系打擊樂專業的一名青年教師。馬老師雖然曾多次參加各大劇團演出并出訪國外,有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但作為一名教師其教學經驗尚淺。今年是馬老師第一次帶學生參加大型賽事,她有兩名學生入圍文華獎、四名學生在技能大賽上名列前三。比起其他教師來,馬老師心中少了幾分篤定,多了一些忐忑。馬老師對記者說:“我的學生年紀小,參加比賽錄像時非常緊張。其實我在外面看著更緊張,怕他們發揮不好。”然而看到自己的學生都取得不錯的成績,馬老師非常激動:“孩子們基礎比較弱,經過努力能跟專業音樂學院的學生一爭高下,我為他們驕傲。看到他們在臺上比賽,我當時就覺得孩子們確實是長大了。同臺競技的這些選手都是孩子們考大學的競爭對手,這是我們第一次跟他們進行切磋。看著學生們臺風穩健、發揮穩定,那種滿足感和成就感是不可替代的。”馬老師覺得,參加比賽不但能使學生獲得提高,同時也能提高自己的能力。通過選擇曲目、加課、陪練和備賽,自己收獲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也更明白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激發他們的潛力。
今年,北戲音樂系不僅在民樂專業方面成績斐然,鋼琴專業也是碩果累累。在這次走訪北戲的過程中,記者還采訪到了中國音樂學院的高材生、學院鋼琴教研室主任杜妤麗。杜老師介紹,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鋼琴演奏技能比賽,由文化部、教育部主辦,是全國高職院校鋼琴專業的最高賽事。院系領導十分關心重視,早在去年12月,鋼琴教研室就開始著手準備選拔和備賽工作,特意外請了專家評委進行了兩次院內選拔,并即刻組織全系最強師資針對大賽賽項,對有潛質的學生進行統一集訓,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杜老師帶領鋼琴教研室劉三暉、魏虹老師負責學生鋼琴演奏專業輔導,每個學生每周至少加課兩節。同時杜老師還擔任參賽選手即興伴奏環節集訓,由理論教研室主任徐輝老師負責聽音模彈環節,謝文婷老師為參賽學生講解和聲與曲式。音樂系主任祝真偉更是全力以赴,為大家參賽提供強有力的后勤保障,從與賽委會聯系溝通,每一次賽前模擬,到安排餐飲食宿練琴,無微不至。讓人欣慰的是,孩子們都沒有辜負老師的辛苦付出,通過全系上下共同努力,今年參加北京市賽的6位選手表現都很出色,包攬比賽前六名。其中,前2名代表北京市參加全國比賽,其中就有杜老師的學生。為了讓學生們可以在更大的舞臺進行鍛煉,北戲特意安排了一場優秀學生音樂會,參加國賽的這2名選手也在音樂會上得到了進一步的實踐和提高。
相比第一屆,今年在天津舉辦的國賽強手眾多,很多選手都是從音樂學院附中等專業院校升到高職的。北戲這兩名選手僅僅只是進入北戲才開始接受專業訓練,雖然在老師們加班加點的指導和不懈努力下,兩名學生都取得了很大進步,但由于基礎薄弱、能力水平有限。這次比賽,北戲的兩名選手在全國大賽中均獲二等獎。對于比賽結果,杜老師表示有些小遺憾:“這次比賽一等獎是前六名,我們正好是第七和第八名。雖然從成績上說有點遺憾,但大家確實都盡力了,孩子們臨場發揮也不錯,我作為鋼琴教研室主任、具體賽項的主要負責人以及指導老師,還是比較欣慰和滿意的。畢竟通過比賽,孩子們的成長、進步才是最重要的。”
在鋼琴專業入圍國賽的兩名學生中,還有一名是劉三暉老師的學生。劉三暉老師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曾獲霍洛維茨國際鋼琴比賽優秀獎等多項國內外大獎。劉老師的學生今年剛上大一,是普通高中考入的,專業基礎和賽制要求的即興伴奏環節都很薄弱。了解到學生的短處之后,劉老師在網上買了一些相關書籍送到學生手中,并與她一起練習,彌補不足。雖然劉老師的家離學校很遠,但她在沒課的時候也會盡量趕到學校陪學生練琴:“這個孩子基礎弱,自己練的話,好多地方都不到位,我在邊上指導著會好很多。”在學生參加國賽的前一天,劉老師還有其他教學任務不能提前趕到賽場。為了陪學生備賽,劉老師只能當晚坐火車趕到天津,此后一直陪伴在學生身邊,為其料理練習、備賽、化妝等事宜,直到把孩子送進賽場才松了口氣。劉老師對記者說,老師在不在身邊,對學生來說影響其實很大。孩子們的父母不在身邊,專業老師除了教授他們專業知識以外,有時還要充當家長的角色,照顧他們的生活,給他們精神上的支持。有老師在身邊,孩子們底氣更足,也會更努力。劉老師表示,參加比賽并不只是為了獲獎,只要孩子們盡力了,別留遺憾,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好的結果。通過比賽,學生在臺風、演奏質量的規格等方面,都上了一個臺階,這也是一份不小的收獲。
北戲音樂系的教學在這些年確實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學科建設越來越有追求和高度了,還涌現出了一批在專業教學上取得優異成績的優秀教師。這些成果無一不體現了學院在辦學方針上整體的要求,同時也在藝術院校和職業院校中產生了很好的反響。可以說,音樂系之所以能取得這樣優異的成績,主要是由于北戲“以賽促學”的教學理念和對待比賽“自上而下、一下到底”的認真態度——劉侗院長制定了嚴格的選拔機制和嚴謹的備戰計劃,使教師的工作明確明了、責任到人;各專業教師嚴格執行院長的要求,用最負責、有高度的眼光來看待比賽,任務落實到位、工作互相配合。一天走訪下來,記者相信,北戲一定會在未來取得更加驕人的成績,為祖國培養更多的優秀藝術人才。
(編輯·張子樂)
kelemy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