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萍
[摘要]地質災害評估方法是地質災害評估工作的基本手段,也是決定評估工作質量的關鍵因素。文本以鷹瑞高速公路建設為例,對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方法和思路進行探討。
[關鍵詞]地質災害;評估方法;技術要求
1.概述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工業化進程中,建設用地正日趨緊缺,因此目前不得不在地質災害易發區里尋找適宜的建設用地。人類工程活動往往又是引發或加劇地質災害的主要因素,為此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方法和思路就變得非常重要。本文結合實地調查數據,采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鷹瑞高速公路沿線地質災害危險性進行評估。
2.地質環境評估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依據5大地質因素判定地質環境復雜程度,其中之一達到較高等級即為該等級,5大地質因素如下:
2.1地質災害發育程度
地質災害發育程度并不是籠統地單從地質災害覆蓋面積、發育個數確定,而要綜合分析地質環境因素。
2.2地形與地貌類型復雜程度
分析地貌的時候,必須將評估區劃分為陡坎、沖溝、漏斗、斜坡、階地、河谷等有意義、能分析到根本問題的地貌區域,進行逐一描述。地形復雜程度則主要根據地形坡度確定,目前一般劃分為:小于15°的為簡單,15°-25°的為中等,大于25°為復雜。
2.3地質構造、巖性巖相、巖土體工程地質性質
巖土體工程地質性質是分析的核心,它是地質構造、沉積環境、膠結條件、變質作用、風化作用等等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是勘察、設計中最關心的問題。
2.4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
《技術規范》將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分為不良、差和良好三個等級。鷹瑞公路沿線地形地貌條件復雜,褶皺、斷裂等構造發育,巖土體工程性質較差,地質環境條件較差,降雨集中時段易發生崩、滑、流地質災害,采礦活動、開采巖溶水及外部加載與震動等條件下易產生地面塌陷。據《江西省環境地質調查報告(1/50萬)》和已經完成的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資料、沿線地質災害主要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巖溶地面塌陷、采空區塌陷、地裂縫等災害類型。
2.5破壞地質環境的人為工程活動
是地質調查中容易忽略又萬萬不能忽略的一個重要因素,鷹瑞公路沿線人為工程活動主要有當地居民建房、修路切坡、取土,以壓水井等形式少量開采地下水,采煤,抽排地下水等。其中對該公路影響較大的人為工程活動為修路切坡、采煤和抽排地下水。
3.災害現狀評估
地質災害現狀評估應根據《技術要求》,由地質災害發育程度和危害程度確定。地質災害發育程度前面已進行分析,同一地質條件,地質災害發育及危害范圍小于10%,可認為地質災害不發育;10%-50%可認為中等發育:大于50%可認為強烈發育。地質災害危害程度參照《地質災害勘查規范》,威脅人數小于3人,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小于100萬元,為危害?。和{人數3-10人,可能造成經濟損失100-1000萬元,為危害中等;威脅人數大于10人,可能造成經濟損失大于1000萬元,為危害大。綜合以上兩個因素,強發育、危害大,危險性大;中等發育、危害中等,危險性中等:弱發育、危害小,危險性小。
在評估區內調查和收集了現有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點共99處,自然斜坡270個,有可能形成泥石流的22條溝谷進行調查,并分別對該公路的危險性進行了現狀評估。
4.地質災害預測評估
地質災害預測評估可以參照《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規范》,根據地質災害發生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損失確定。有以下幾種情況:可能性大,損失大,則危險性大;可能性大,損失中等,則危險性大;可能性大,損失小,則危險性中等;可能性較大,損失大,則危險性大;可能性較大,損失中等,則危險性中等;可能性較大,損失小,則危險性小;可能性小,損失大,則危險性中等;可能性小,損失中等,則危險性?。豢赡苄孕?,損失小,則危險性小。
4.1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
根據《技術規范》,地質災害發生可能性由地質環境復雜程度指數和降水量指數確定。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地形坡度小于15。,巖土體工程地質特征良好,不良地質不發育,破壞環境的人為工程活動一般,地質災害發生可能性?。旱匦纹露?5°-25°,巖土體工程地質特征較差,不良地質較發育,破壞環境的人為工程活動較強烈,地質災害發生可能性中等:地形坡度大于25°,巖土體工程地質特征差,不良地質發育,破壞環境的人為工程活動強烈,地質災害發生可能性大。
4.2地質災害發生損失
預測的地質災害往往是在某范圍內可能發生,實際地質災害是在某點發生,故其損失判定標準不同于現狀評估,可按以下標準進行損失分級??赡茉斐傻闹苯咏洕鷵p失大于5000萬,直接經濟損失占項目總投資的比例大于30%,威脅人數大于500,損失大:經濟損失5000萬-1000萬,經濟損失占項目總投資的比例30%-10%,威脅人數500-100,損失中等;經濟損失小于1000萬,經濟損失占項目總投資的比例小于10%,威脅人數小于100,損失小。
5.地質災害易發性綜合評估及防治措施
5.1地質災害易發性綜合評估
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采用五大巖類和地貌分區為地質災害發生的基礎,并依據前述的自然斜、人工切坡穩定性和危險性預測評估結果,地面塌陷預測評估結果,現狀的泥石流和溝谷泥石流的易發程度,地裂縫、采空塌陷,現有的滑坡、崩塌的穩定性和危險性,并考慮活動斷裂、地震烈度等要素,對地質災害易發程度進行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判別。
5.2防治措施
根據以上評估結果,該公路沿線地質災害易發的路段占全線路總長的三分之一強,公路具有遭受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裂縫等地質災害的危害,同時人工切坡等工程活動也有誘發滑坡、崩塌等災害的可能,工程建設前應采取相應的科學防治措施,保護地質環境,預防地質災害,保障公路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