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
[摘要]從當前社會對翻譯人才的需求情況看,除了科研機構對研究型翻譯人才有一定的需求,其它企事業單位所需要的絕大部分都是能夠進行實際翻譯操作的應用型人才。根據初步市場調研,急需大量翻譯的技術類行業,例如電子、汽車、能源等,很難招到既有扎實的語言能力,又熟悉本行業各項業務的翻譯人才。而外語專業甚至是翻譯專業的畢業生雖然語言功底好,掌握了較強的翻譯技能,但在面對大量陌生的專業知識和行業術語時,很難在短時間內理解并進行規范地表達。許多專家學者都指出,目前市場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存在著嚴重的脫節,嚴重阻礙了翻譯產業化的進程。筆者認為,要促進翻譯行業從個體工作坊向現代化產業轉型,急需培養三類不同的翻譯人才。
[關鍵詞]翻譯產業化;人才分類;技術型翻譯;通用型翻譯;管理人才
引言
當前翻譯市場需求可以分為技術型翻譯與非技術型翻譯兩大類型。技術型翻譯主要應用于專業知識性較強的技術領域,例如工業、能源、電子、醫藥、商務、法律等行業。這些行業相關語篇的特點是,行業術語多但內容重復性高,尤其是句法結構和語篇結構相對固定,甚至是模式化。其對譯語語篇的要求側重于準確性和規范性。而非技術型翻譯主要應用于跟社會文化相關的行業,例如廣告、傳媒、旅游、文學等。這些行業相關語篇的特點是藝術創造性強,語言表達靈活多樣,隱含信息豐富。其對譯語語篇的要求側重于可讀性和吸引力。在培養翻譯人才時,應該針對兩大不同需求,分別培養。除此之外,翻譯行業要逐步實現產業化,還需要大量既懂翻譯也懂管理的人才。因此,我們可以將翻譯人才分為基礎型、通用型和管理型三類,分別進行培養。
一、基礎型人才
當前翻譯市場激增的需求大部分屬于技術型翻譯。基礎型翻譯人才主要面向這類需求。技術語篇的特點是專業知識性強、行業術語多,但句式和語篇結構較為固定,較少使用修辭手法,所指意義與字面意義完全對等。這類翻譯往往應用于科技說明、商務合同、法律文書等,要求譯語語篇具有準確性和規范性。實際操作中,譯員僅需掌握中外相關語篇的句式和語篇結構,了解相關專業術語知識,就能夠完成翻譯。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目前各專門行業的翻譯工作大多由懂外語的專業人員兼職完成。他們并沒有學過翻譯理論或者翻譯技巧,但因為熟悉中外相關語篇的表達范式,所以能夠完成有效的語際轉換。
有學者提出設置雙學位,或者招收非語言專業的學生學習翻譯來解決市場需求。但由于學習時間有限而學習內容加倍,導致這類方式培養人才的數量極其有限,難以滿足市場需求。事實上,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大部分專業術語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和語料庫進行即時轉換,譯員僅需了解譯語語篇的規范句式和語篇結構,就能夠完成翻譯任務。因此這類翻譯人才的培養方案應該側重于機輔翻譯、譯后編輯、語料庫應用、技術寫作等。這類翻譯人才的培養目標是了解各專門行業相關語篇的規范用語、常用句式和語篇結構,以及掌握翻譯軟件和語料庫的使用。這類基礎型翻譯人才,可以在技術平臺的支持下進行流水線式作業,從而大大提高翻譯工作的效率,進一步促進翻譯產業化。
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語言溝通是國際貿易能得以進行的基礎,因此對技術語篇的多語種轉換成了當務之急。然而精通亞洲各類非通用語,如老撾語、越南語等的外語人才非常稀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國際尤其是亞洲國家之間的交流和發展。但目前大量培養非通用語外語人才不現實。這一問題可以通過技術平臺加以解決。在語料庫技術的支持下,譯員僅需短時間進行語言培訓,掌握最基本的外語詞匯和句法知識,就能夠完成翻譯任務。因此,同一譯員完成同一技術語篇的多語種轉換也將成為可能。大量培養基礎型翻譯人才是翻譯走向產業化的前提。
二、通用型人才
通用型翻譯人才主要面向跟社會文化相關的行業,例如新聞、廣告、影視、文學等。這些行業的主要需求是非技術翻譯,其語篇特點是藝術創造性強,語言表達靈活多樣,隱含信息豐富。其對譯語語篇的要求不拘泥于準確性,但更強調可讀性及審美價值。非技術語篇中通常都會有各類修辭手法的運用,詞匯內涵意義豐富,并且往往涉及到社會歷史文化背景。這就要求譯員除了能夠熟練運用翻譯技巧之外,必須具備相當深厚的雙語語言功底,廣泛了解中外社會歷史文化。同時,譯員還要有跨文化交際意識,能根據特定目的制定翻譯策略。因此,這類翻譯人才屬于創作型人才,其培養方案應側重于翻譯技巧訓練、翻譯理論介紹、中外文化介紹、雙語創造性寫作、跨文化交際等。這類翻譯人才的培養目標是能夠充分理解非技術語篇的字面意義和隱含意義,以及相關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并運用恰當的翻譯技巧對其進行轉換,使其符合譯語受眾的語言習慣和審美情趣。同時,這類翻譯人才可以通過制定恰當的翻譯策略,靈活運用各種翻譯技巧保留和傳播語篇中的異國文化元素,從而使譯語受眾了解異國文化,推動多元文化的發展交流。
三、管理型人才
隨著語言服務業的逐步產業化,翻譯也從譯員的個體行為發展為團體合作的產業鏈。在翻譯產業鏈中,除了需要實際操作人員,還需要管理人員。根據筆者的不完全調查,目前很多翻譯項目的管理者要么是該行業懂外語的專業人員兼職,要么是由經驗相對豐富的譯員負責。但這些管理人員往往并不具備專業的管理知識,對于翻譯項目的管理一般也僅局限于審校。事實上,正是由于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目前國內許多翻譯企業的開展項目時仍然以工作坊的形式進行,重復性勞動多、工作效率低、譯員勞動強度大,從而造成了翻譯人才的流失。要使翻譯走上產業化的道路,成為語言服務業中的重要一環,必須要有懂翻譯懂管理的雙料管理人才。這類人才的培養方案應側重于翻譯項目管理(包括分稿、合稿、術語管理、時間管理、成本管理等)、本地化服務、語料庫研發、翻譯軟件維護等。其培養目標應該是,了解翻譯業務的基本知識和標準規范,能夠根據客戶需求制定恰當的項目方案,能夠客觀評價譯員的業務水平,具備一定的市場調研能力,關注翻譯技術的進展。培養出大量優秀的管理型翻譯人才是翻譯逐步走向產業化的關鍵。
四、結語
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語言服務業的地位將變得越來越重要。然而翻譯教育與市場需求的脫節,限制了翻譯企業的發展和翻譯產業化的進程。因此,我們必須針對市場的需求,分別培養三種不同類型的翻譯人才。只有調整培養目標,改革培養方案,才能使翻譯專業的畢業生找到合適的崗位,使翻譯企業有人可用,使翻譯產業走上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