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洪林 劉洪付 劉菲
[摘要]說課能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探討,提高教師的教學素質和教學水平,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研究活動形式。本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和學法、教學流程及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對高職本科護理學專業人體形態學課程中“消化系統”這一章節進行了說課設計。
[關鍵詞]說課;消化系統;人體形態學;高職護理
說課是授課教師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于上課以前向同行或專家表述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課程內容的把握、教學流程的設計及擬采用的教學方式等,并采納聽課者的意見進行一定的修改完善。說課是說課者和評課者交換思想的過程,其意義在于通過這種說和評,提高教師的教學素質和教學水平。我校基礎醫學院自2012年開始引入說課這一能促進教師之間相互交流探討的教學研究活動形式,并在全校進行了推廣,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和學法、教學流程及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對高職本科護理學專業人體形態學課程中“消化系統”這一章節的說課設計進行了論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我校采用周瑞祥和楊桂姣主編的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人體形態學》。人體形態學是我校護理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理解和掌握正常人體形態結構和個體發生的知識,為學習護理學專業的其他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奠定必要的形態學基礎。
消化系統是人體形態學教材第二篇大體解剖學第四章的內容,包括內臟學、消化系統概述、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肝和胰等共十節。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飲食結構的改變、生活節奏加快、精神緊張、工作生活不規律等因素導致消化系統疾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通過學習消化系統這一章節的內容,除了掌握該系統器官的解剖學知識之外,還可以了解一些諸如消化性潰瘍、肝硬化等常見消化系統疾病的相關知識。
(二)教學目標
根據我校護理學專業本科(高職)教育“培養適應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和現代高等護理教育事業發展需要,具有基本的臨床護理能力、初步的管理能力以及終身學習能力,能夠在各級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從事護理工作的應用型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制定了人體形態學課程消化系統章節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本章節的學習,掌握內臟的概念、胸腹部的標志線和腹部分區、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消化系統各器官的位置和形態特征等,了解內臟的一般形態構造,為后續學習生理學、病理生理學等基礎課程和臨床護理學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2.能力目標。
能夠辨識消化系統標本的典型結構:能熟練運用本章節所學到的基本知識,通過相關資料的查找及同學之間的交流探討,分析消化性潰瘍及肝硬化病例。
3.素質目標。
在掌握醫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團結協作等綜合素質。同時,著重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奉獻精神,為以后能成為高端技能型護理專門人才奠定基礎。
(三)教學重點、難點和依據
本章節教學重點為胸腹部的標志線和腹部分區、消化系統各器官的位置和形態特征等:教學難點為肛管的形態特征、肝的分葉與分段。
教學重點的確立主要根據我校護理學專業的培養方案及人體形態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同時還考慮到這部分重點內容可以為人體形態學課程中第三篇人體主要器官的微細結構及后續其他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的學習奠定必要的形態學基礎。教學難點主要是結合高職護理本科學生的學習實際和往屆學生的課堂反饋情況而確立。
二、學情分析
在知識儲備方面,我校招收的高職本科護理學專業學生在考入我校以前已經學過一部分醫學課程,掌握了一定的醫學課程學習方法,也具備了一定的臨床思維能力,為本課程的學習打下了基礎。但一方面有些知識已經遺忘,需要重新學習和記憶;另一方面,原來所學知識較現在的要求明顯不足,更深入的新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學生下一番功夫。在學習特點方面,高職本科護理學專業學生以女生居多,大多數學生求知欲較強,學習態度比較認真、踏實,但理解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都相對較差。由于本課程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比較多,有些內容晦澀難懂,因此也有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厭學情緒,學習效果較差。
三、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1.多媒體輔助講授法:在授課過程中,通過多媒體課件中的圖片及動畫把原本晦澀難懂的知識變得直觀而生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2.啟發法:運用適當的課堂提問啟發學生思考問題,如闌尾的位置有個體差異,如果在闌尾炎手術過程中,常規位置沒有找到闌尾,應該怎么尋找呢?授課過程中提出的問題使學生時常處于一種探究的思維狀態下,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聯系教學法: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中的常見事物聯系起來以加深理解和記憶,如講授實質性器官的一般結構時,對于門部是血管、神經及功能型管道出入實質性器官的部位,可以用教室的門是同學們進出教室的地方來理解:再比如學習頦舌肌的功能時,可以用兩只手推自行車,哪只手更用力自行車會偏向對側來理解對偏癱患者檢查結果的判定。
4.PBL教學法:把消化系統疾病案例(如消化性潰瘍、肝硬化等)提前發布給學生,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查找資料、分組交流探討等方式對案例進行深入的分析,并最終通過PPT分組講解和答疑。此教學法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高職本科護理學專業學生的不足之處。
(二)學法
首先,建議同學們課前預習,帶著不懂的問題聽講,有利于課堂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其次,鼓勵同學們自主學習,積極參與到對臨床案例的分析和小組討論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另外,鑒于人體形態學知識直觀性較強的特點,建議同學們在學習這一章節時多觀察標本和模型以便于記憶。
四、教學流程
首先在講授完第一節內臟學的基本內容后,通過“把自己撐死的國王”阿道夫·弗雷德里克的故事及2009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暴走媽媽陳玉蓉“割肝救子”的感人故事把學生引入到消化系統的學習中。然后是對第二節消化系統概述的講解,讓學生掌握消化系統的器官組成及其功能。后續的第三節到第十節主要講授消化系統各器官的位置及形態特征等,這部分內容講解時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優勢使內容形象具體,另一方面也要最大限度的利用人體形態學的特點,讓學生自己感覺自身的解剖學結構或者學生之間相互觀察。最后,待學生分組講解分析臨床案例完成后,授課教師進行點評和內容補充,并對消化系統這一章節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每一堂課的眼睛。消化系統這一章節在理論授課過程中主要以多媒體輔助教學為主,因此板書采用了歸納式板書法,只是在黑板上以提綱式簡明扼要的標示了每堂課的主要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