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暉
[摘要]脫貧模式要上新臺階,電商助力阿榮旗精準脫貧。
[關鍵詞]電商;助力;脫貧
一、基本概況
農村的貧窮也分三六九等。一種是真窮。年老體弱,多病殘疾的,“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場大病全泡湯”。為了孩子求學成家欠債的等等。第二種是假窮。住著小破房,放著小銀行,不打工不種地,一樣挺神氣。第三種是新窮,突發遇事的,遭災的,脫貧又返貧的。第四種是愿意窮,不愿付出就靠領取政府的低保救濟,優哉游哉的。精神脫貧也是不能忽略的。
所以精準脫貧的第一步識別至關重要。按照最新標準,阿榮旗共識別貧困人口6028戶、15016人,貧困人口發生率為6.47%,阿榮旗是革命老區,典型的農業旗,全旗現有農村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薄弱、自然條件差的鄉村。2016年脫貧目標任務是到年底全旗80%的貧困人口和51個貧困村實現脫貧。已經分別按照致貧原因,全部歸入相應的‘五個一批脫貧籃子中,其中通過發展產業脫貧8749人、易地搬遷脫貧1371人、生態補償脫貧124人、教育扶持脫貧410、社會保障兜底4362人。1498名包戶干部共捐款捐物50余萬元,為貧困戶發放雞雛5萬只、鵝雛2萬只、豬仔500余頭、木耳菌袋100萬袋:發動企業捐資捐物100余萬元。
二、精準脫貧遇到了以下幾個困境
農村勞動力外移給精準脫貧實施帶來困難:貧困戶的思想觀念對精確脫貧實施的影響:脫貧政策本身的制度缺陷導致精準脫貧機制難以實施:發展貧困戶電商的技術資金政策等的困境;返貧現象仍然不可避免。
其中電商的脫貧模式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但是絕不是空中樓閣,在阿榮旗有其實施的條件。如果成功,可以有利支持脫貧致富,帶動新農村的建設,闖出一條新路。解決電商脫貧可以破解別的脫貧困境。
但是阿榮旗農村的電子商務發展總體上仍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存在著市場主體發育不健全、百姓認識不上去、資金缺乏、農副產品缺少品牌效應、物流配送網絡不到位等基礎設施滯后、發展環境不完善和人才缺乏等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五個一批脫貧籃子中,其中通過發展產業脫貧8749人,這是主要的措施,也是造血脫貧的長效機制。隨著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不斷提高、互聯網+戰略深入實施,以及農村龐大的人口基數,電商將會帶來巨大的市場。農村電商脫貧是很有潛力的,也是可行可試的。而且其發展潛力不僅僅是脫貧這一塊,帶動的是以后阿榮旗的城鄉經濟發展,阿榮旗的綠色崛起也就大有希望,發展速度會大大提升。
三、電商精準脫貧的前景和借鑒模式
(一)電商在農村的發展前景
據商務部統計數據,2015年農村網購市場規模達3530億元,預計2016年全年將達6475億元,增速明顯。在網民數量方面,截至2016年6月,我國農村網民約1.91億人。
2016年10月28日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脫貧辦近日聯合印發《網絡脫貧行動計劃》精準脫貧。優先支持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網絡覆蓋,實施農村電商工程,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互聯網金融服務,推動貧困地區農村特色產業發展等。
提出網絡脫貧工作目標:到2020年,網絡脫貧取得顯著成效,實現網絡覆蓋、信息覆蓋、服務覆蓋。寬帶網絡覆蓋90%以上的貧困村。對于農村電子商務今后的發展趨勢,預計未來5年,我國農產業電商交易額將占農產品交易額的5%;涉農電商呈現線上線下融合趨勢,越來越多的農村網商賣家進駐第三方電商平臺。
農村電商涉及商務、農業、脫貧、財政、郵政、通信、質監等10多個部門,相關部門如何形成工作合力,政府在農村電商的初期階段加以扶持、引導,在物流配送、電商培訓、電商創業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投入關注都是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內蒙古的阿榮旗、托克托縣、察右前旗等全區20個旗縣獲評2016年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這對阿榮旗來說助力精準脫貧是一個好機會。可以向貧困戶傾斜,重點培養,爭取早日脫貧。可以利用配套的資金實踐電商脫貧的新模式。
(二)可供學習開拓的模式
1.農民種地不花錢。京東金融有一個名為“農民種地不花錢”的脫貧專項項目。是國務院脫貧辦和京東集團共同簽署的《電商精準脫貧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催生的。“十三五”期間,京東將在832個貧困縣中選擇200個縣作為電商脫貧示范縣,實踐探索“產業脫貧、創業脫貧、用工脫貧”模式。京東農村金融首先通過聯合規劃用地附近的現有合作社,或者新建合作社的方式吸引農民加入,形成了集中連片的京東示范田,“京農貸”為農戶提供低息貸款,糧食收獲后,由合作社統一收購并進行深加工,加工后的成品交由京東商城統一銷售,實現了全產業鏈閉環和全生產過程可追溯,降低了流通成本,實現了農民種地不花錢。
當然我們阿榮旗要引進這樣的公司,有土地可流轉等一系列的運作才有實現的希望。適合集中連片的貧困村,貧困戶。那么沒有土地的可以在畜牧養殖業上發展,養牛養羊,特色養殖是不是也可以不花錢呢。
2.貧困人員搭上電商。本地農村電商發展受物流、交通、產品單一、包裝推廣、以及深加工的影響,做大做強很難。農產品生產規模小、品種雜,缺標準、缺品牌,缺人才、缺知識,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等困難和問題,以前把自家生產的雞鴨等土特產拿到城里賣,費時耗力,有時連來回的路費都賺不到,這些問題真實存在。
遂昌縣副縣長趙文明發起了稻米眾籌項目。高坪鄉茶樹坪村的村支部書記黃久富將300畝荒地流轉后,種植高山生態稻米,推出了“梯田運動會”、“爸爸帶你割稻子”等活動,通過互聯網發起眾籌。僅僅一周時間,就籌得9.9元到9999元不等的970份支持,共計營收26萬余元,使得全村51戶民宿520個床位常常爆滿。
慶元縣張村鄉共有9個行政村,留守的89戶基本都是老人,基本沒什么收入。當地鄉政府想到了利用互聯網為他們叫賣“留守雞”。這些“留守雞”,深受上海、寧波等大中城市客戶歡迎,而且上網銷售溢價50Vo。
我們阿榮旗為貧困戶開春發放的5萬只雞雛、2萬只鵝雛、500余頭豬仔,如果都走電商這個平臺,只怕到網上還不夠賣。我們這是呼倫貝爾大草原純綠色的有機食品哪!
阿榮旗已有一些成型的鄉村電商,結合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引導貧困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等資源資產參股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電商平臺:或者扶持貧困戶單干都是可行的。
(三)產業平臺是關鍵
只有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優勢產業,把優勢產業培育成特色品牌,夯實為農民獲得可持續資產收益的產業發展才是實現精準脫貧的關鍵所在。必須把支持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與開展精準脫貧結合起來,平衡推進。按照“壯大一批、引進一批、發展一批”的思路,加大政策、資金、項目技術等扶持力度,培育壯大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減少流通環節成本。
我們阿榮旗正在創立“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已打造出86個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產品和地理標志農副產品品牌。抓住這個優勢,積極探索“互聯網+”脫貧模式,利用電子商務銷售特色產品,為精準脫貧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