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葵芬
(長沙醫學院,湖南 長沙 410219)
摘 要:高校文學專業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就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具有鮮明的文學與人文特性。主要教學目的讓學生了解現當代文學基本知識與成就,同時具備鑒賞與分析作品的能力。本文中筆者以移動互聯網為切入點,分析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面臨的危機,并給出具體解決措施。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危機
中圖分類號:F2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8-0025-01
現階段我國高校已經全面普及移動互聯網,中國現當代文化傳統教學模式受到移動互聯網的沖擊與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的首要問題就是改變傳統文學講座的形式,變成師生共同參與學習的模式。也只有在這樣的背景才能有效發揮移動互聯網的作用,提高教學質量與水平。
一、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危機
1.沖擊傳統教師角色與功能。傳統教師更多將自己定位為知識擁有者與傳播者,自己處于權威地位。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師之前的追求一直是有用豐富專業知識。但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知識信息容易獲取,很多知識已實現貢獻,特別是一些知名教師的網上公開課,直接對普通院校教師產生巨大沖擊。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師曾經具備的理論與知識優勢不復存在,必須走下講臺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要意識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對教師角色與功能的要求及期望。
2.沖擊相對固定不變的內容。中國現當代文學作為一門持續時間長、內容涵蓋范圍廣的專業基礎課,加上課程本身特點的影響,造成該課程教學內容多年未發生變化。我們不得不承認,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可以輕而易舉檢索到教學內容,甚至有更為豐富多彩的內容,造成課程內容吸引力與新鮮感不足。
總的來說,這些沖擊對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產生影響,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質量。接下來筆者主要分析如何應對教學危機。
二、移動互聯網時代教學危機的解決措施
針對移動互聯網時代下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面臨的危機,筆者從以下三方面給出應對措施,為充分利用影視資源、發揮網絡的輔助性及創新傳統教學模式。
1.充分利用影視資源。受到利益驅使,很多當代文學作品被改變成影視作品,加上部分導演或編劇為提高收視率與票房收入肆意刪減作品,造成影視作品與原著差別較大或是大相徑庭,這樣影視作品不但不會讓學生感悟到原著精髓,還有可能誤導學生。影視作品篩選過程中,選擇的作品既要有代表性又要與原著精神保持一致。比如張愛玲的短篇小說《傾城之戀》被改變成話劇、電影及電視劇。話劇版的《傾城之戀》開場采用越獄對白,加上存在的字幕與表演不同步的情況,產生視覺與聽覺錯位;電視劇版本則添加了無數內容,直接將短篇小說改變成長篇小說,顛覆原著精神;電影版本的雖說演員不符合原著,但劇情、對白等大體重于原著。所以在講述《傾城之戀》時選擇電影版比較合適。影視資料作為特殊教材,教師篩選效果直接影響使用效果。
2.發揮網絡的輔助性。多媒體教學并不是簡單的堆砌圖片、文字及視頻,而是一種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工具,要求教師充分聯系教材內容與其他知識點,發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首先教師依據教學內容在網絡上搜集相關圖片、視頻,選擇其中合適的具有針對性的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上觀看。除了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外,還能很好的糾正學生的錯誤認知;其次,鼓勵學生自己找尋視頻資料,利用平板、收集及計算機等,也可以組織一些比賽,鼓勵學生搜集資料;最后,有效結合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技術,利用傳統方法講解中國現當代文學原理,借助多媒體形象演繹中國現當代文學知識點,提高教學質量。隨著科學技術進步發展及教學改革的深入,數學教師必須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技術。利用多媒體與網絡教學手段不但可以體現教師專業化水平,還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調控與組織能力。在課堂上引入真實的素材,擴大課堂容量,構建真實有效的數學學習環境,活躍課堂氛圍,提供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有效利用計算機與網絡資源,數學教師還可以實現課堂運作與靈活調節,達成教學目標。
3.創新傳統教學模式。互動性、數字化、大容量、高速度、多功能、全球化是互聯網信息傳播的特點。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技術可以幫助中國現當代文學突破時間、地域的界限,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遠距離教學模式。美國西北大學史強克教授曾經說過,與傳統的一個專家站在一群學生面前的講課形式相比,網絡化教學正好相反,他是一個學生站在電腦前,身后卻有無數專家支撐。在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中要大膽創新,靈活運用移動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提倡遠程教學,網絡教學等多種現代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成果。
三、結語
總而言之,移動互聯網直接改變國人的生活習慣,也對高校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構成嚴峻挑戰。產生這種危機的本質就是傳統教學模式的不適,因此有必要創新教學模式,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希望通過本文論述,為解決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危機提供經驗借鑒與參考。
參考文獻:
[1]郭麗杰.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現狀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02).
[2]劉永峰.高職院校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的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4(01).
[3]韓秋.文本細讀引入高職現當代文學教學的方案[J].教育與職業,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