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師儀
(蘇州大學 藝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0)
摘 要: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文明中,士大夫階層是整個封建社會關系的鏈條,是連接皇權與“溥天之下”、“率土之濱”關鍵一環,在政治受挫的憤懣境況下,士大夫階層紛紛逃隱不仕,園林成為士大夫階層追求精神獨立的情感寄托,園林進而成為隱逸文化全面發展的基石。歷經百年的洗禮,江南古典園林在于隱逸文化的相互浸潤中共同興衰,對后世的江南古典園林發展也產生了深遠影響,值得世人敬仰。
關鍵詞:隱逸文化;士大夫;園林藝術;江南古典園林
中圖分類號:TU98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8-0041-01
一、隱逸文化出現的歷史淵源
在封建時代,士大夫階層是中國整個封建社會關系的鏈條,是連接皇權與“溥天之下”、“率土之濱”關鍵一環,脫離對這一環的控制,大統一宗法制度也就不復存在,一旦對士大夫階層的絕對控制出現故障,社會危機就會全面爆發,因此中國封建制度對士大夫階層的絕對制約相比于對其他階層的制約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士大夫是社會文化的主要占有群體,具備相對獨立的意志、人格、道德、審美、情感,追求集權下的自由希望自身相對獨立,士階層必須為自身另尋出路找或者干脆重新創造一種消極的但不失高雅的方式,用以支撐自身的相對獨立程度能夠達到當時社會機制下可以自我滿足的水平,這種方式就是隱逸文化。而在中國古代的士大夫隱逸文化中,古典園林由于其文化內涵的豐富性——細致到一首田園詩或是園內一幅山水畫,這些都使古典園林成為隱逸文化中的重要一環。
二、隱逸文化的基本載體——園林
人若生存就需要安生立命之所,但園林這種形式的住所的出現原因主要在于滿足官宦士子歸隱于世的心理需求。園林其實可以理解為自然氣息濃郁的居住環境,這恰好滿足了有一定精神追求的士大夫們隱逸的基本條件,園林進而成為隱逸文化全面發展的基石。孟郊的《游韋七洞庭別業》一句“崆峒非凡鄉,蓬灜在仙藉。無言從遠尚,茲焉與之敵。”①正好道出園林之于士大夫的重要意義——就是因為崆峒、蓬瀛之類的虛幻縹緲的精神情感寄托實在是無法在現實中得到滿足,士大夫園林才應運而生啊!
三、江南園林隱逸風氣與觀念的演變
魏晉時期,隱逸之士為了抒發政治受挫的滿腔憤懣,內心世界強烈追求歸隱不仕,自此園林成為士人們幽隱閑趣、躲避現實、慰藉自己的一方樂土,卻也為文人園林發展為士大夫們從山林之隱過渡到園林之隱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城市人口密集程度逐年攀升,越發加劇了龐大的人口數量與城市空間狹小之間的矛盾,促使許多文人士大夫選擇走向城外,日后甚至形成了文人為筑園而隱的潮流;直到元末明初時期,文人隱居不仕與朝野之間的水火對立已經到達白熱,更進一步加劇了文人前往田園隱居的程度。
到明代,江南文人士族隱逸的風氣與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政治大局得以穩定,嚴刑好殺的政治風氣也有所改觀,這天時地利人和的歷史一隅使得社會經濟也就逐漸繁榮發展起來,特別是江南的市商經濟,達到空前繁榮的狀態,蘇州城在江南一帶已是首屈一指,良好的經濟環境造就了文化藝術的一片繁榮開放。這一時期幾乎是歷史給出的機會,明代文人“不再刻意外逃”成為蘇州文人筑園隱居的一個顯著特點,少了過去那種絕意當世之悲情。到明代以后的清朝時期,統治者積極恢復生產緩和社會矛盾發展經濟,文化昌盛,帶動社會造園之風盛起,許多官宦士子的家人雖不仕為官,卻也競相造園。昌勢延續到清代中后期,國勢漸衰,造園活動在社會上的普及太廣泛,致使園林藝術風貌僵化,造成造園手法一定程度的僵化。
四、自然樸雅的園林藝術風貌
體量各異的真山水田園最能彰顯這段時間里文人園林的樸素風貌。蘇州地區最為典型,蘇州園林總是鬼斧般能將自然田野、林圃以及山水不留下痕跡地結合到一起,園子的尺量大小各異,但都有真山水或真田園,亦或兩者兼具。蘇州文人的審美情操認為自然的山水、田園本就是不必刻意修飾的,名貴花草、培珍禽異獸并不符合他們的需求,所以只是用體量很小的堆土壘石之類,僅用一些普通的花木、水石點綴寫意,這樣的園林造景雖簡樸卻妙趣橫生,符合園主人的高雅情韻。
五、結語
江南園林藝術在中國乃至整個世界造園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又以江南古典園林藝術為獨樹一幟。在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影響下,江南古典園林與眾不同的風格特色無不體現著古人們對文化與生態的理解以及古人的審美情趣,符合在隱逸文化進程之中古代士人們對內心深處愿望的美好向往與追求,許多名人名園不僅在當時的社會影響廣泛,代表出那一時代的園林藝術面貌,對后世的江南古典園林發展也產生了深遠影響,絕對是上承元末遺韻、下啟明代新風的典范,值得世人敬仰,深入研究。
注釋:
①孟郊.游韋七洞庭別業[M].
參考文獻:
[1]陳從周,蔣啟霆.園綜[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
[2]王琴,陳雄.江南園林藝術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邵忠,李瑾.蘇州歷代名園記[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
[4]巫仁恕.江南園林與城市社會[J].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