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驍彤
(三峽大學 藝術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0)
摘 要: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直接反映出了一個國家的文化積淀和和民族的心理共性。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集》中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日益提升的今天,把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運用到現代設計中,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中華文化和中華精神,是每一個學習設計的中國人共同的責任和義務。
關鍵詞:中華傳統;設計;繼承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J5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8-0162-01
一、中華傳統手工藝對設計的影響
民間傳統手工藝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手工藝是指以手工勞動進行制作的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工藝美術。幾千年來,我國民間手工藝一直在持續發展,長期的工藝創造智慧和制作技藝的積累,形成民間手工藝豐富的品種和精巧的技術,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因而,中國歷來有“絲國”、“瓷國”、“漆國”的美譽。
我國的剪紙、瓷器、泥塑、刺繡、織染、雕塑等手工藝是中華文化經過幾千年沉淀發展的瑰寶,在現代設計中,運用傳統手工與元素或者與傳統手工與相結合,現代設計是傳統文化的縮影,傳統文化是現代設計的精髓。
例如,王府井標志和百度標志均是采取中華傳統的剪紙形式,王府井標志以中國“方勝盤長”吉祥圖案為基本形,經變化成垂直和水平直線構成上下左右對稱的正方形,有秩序地穿插表現出了王府井飯店管理規范、服務優秀的含義。
標志傳達信息的功能性很強,在一定條件下,甚至超過語言文字,因此被廣泛運用于現代社會的各個方面。剪紙圖形背后蘊含著對幸福生活和吉祥如意的祈求,有吉利安泰的含義,因此剪紙藝術一直沿用在現代設計中。
二、中華傳統觀念對設計的影響
中國儒家、道家、法家、佛家都有各自的理論主張,這些主張運用在設計領域里,也會有不同的價值體現。道家學派的八卦圖代表的是一種陰陽調和的關系,而中國傳統文化對美的認識,則集中表現在對“陰”和“陽”的認識,而八卦圖把這種陰陽關系表現到了極致。
道家追求人格的超越,道教偏于出世,道家重自然觀辯證觀,在道家美學理論中沒有絕對的“實”,也沒有絕對的“虛”,無論虛實都是在相對平衡的狀態中的關系。因此,在繪畫領域和設計領域中才會有“虛實相間”、“若隱若現”、“似有似無”的美學意識。
中華傳統觀念中的“虛實相間”,這種陰和陽的調和、明和暗的對比,被廣泛運用在現代設計中。明中有暗,暗中有明,實中有虛,虛中有實,都是現代設計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例如魯賓之杯、太極圖等皆是虛實關系,“在這一協調的符號中,不對稱的兩半在一個寧靜的圓中組成了一幅完美無缺的圖案”。
現代平面設計中有很多作品正是成功運用了“圖底反轉”的設計手法,而設計出一系列奇妙的作品。日本著名設計師福田繁雄就習慣于在其作品中使用這一設計理念,準確把握了虛、實形的空間共享,設計出很多優秀作品。
在平面構成中的對比構成也同樣運用了陰陽調和對比的手法。所以中華傳統觀念時時刻刻貫穿于我們的現代設計中。
三、中華傳統文化對設計的影響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民心靈智慧和才情氣概的結晶,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形式是典雅、莊重、壯麗、崇高、肅穆的。無論是“天圓地方”,還是“方勝盤長”都體現出了傳統設計的嚴肅和典麗。
所以在藝術上則體現出飄逸、雄渾、古樸、淡雅、醇厚的特征。傳統文化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現代設計,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將中國具有5000多年歷史的印章和書法等藝術形式同體育運動特征結合起來,巧妙地幻化成一個向前奔跑、迎接勝利的運動人形。這一設計,凝聚了中華文化優秀傳統的神韻。鮮紅的色彩也是運用“中國紅”體現出中華民族特有的喜慶、熱情、吉祥、向上的寓意。
還有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主題,表現出了“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中國文化精神與氣質。中國館融合了中國古代營造法則和現代設計理念,詮釋了東方“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哲學思想,展現了藝術之美、力度之美、傳統之美和現代之美,是對中國文化的最好表達。
這些成功的設計都體現出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在設計中運用傳統元素,使得設計有豐富而深厚的文化內涵,在多年以后仍能存留在人們心中,成為設計史上永垂不朽的璀璨明珠。
參考文獻:
[1]毛曉峰.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4(22).
[2]羅雪梅.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文化內涵[J].美術教育研究,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