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珂
(江蘇省南通市文化館,江蘇 南通 226001)
摘 要:文化館作為基礎性的公共文化機構,它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館是向全社會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務的主要單位之一,它以文藝普及的方式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占領基層文化陣地的職能,著力推行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而在這樣的體系建設中,文化館的培訓服務打破原有的體制瓶頸,走出單調滯后的管理模式,與群眾平等交流與對話,掌握群眾欲求,切實體現了政府為民辦文化的精神宗旨。
關鍵詞:文化館;培訓;藝術
中圖分類號:G242;J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8-0225-02
一、在理念上確定為免費的公益藝術培訓
2011年1月,財政部、文化部聯合下發《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全國所有文化館實現無障礙、零門檻進入,公共空間設施全部免費開放,為所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全部免費的工作目標。而中共中央指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也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納入主要發展目標,提出建立公益性、均等性的服務體系。
文化館的免費開放不僅是公共場館的免費開放,更是基本文化服務的免費供給。通過組織報名的方式引領群眾自發地走進文化館,作為產品供給方的文化館提供教學所用場地,免費提供教學用具,不收取學費向學員們提供專家授課,這樣的體系建設為后續的文化館團隊的組建奠定了基礎。
南通市文化館從最初的文化館本體館內免費開放,擴大到非遺工坊和伶工學社的教室免費開放,為南通市區廣大的文藝愛好者提供了享受公共文化大餐的一片天地。
二、公益藝術培訓班制度與教師制度的確立
文化館不同于學校,不是專門從事教學工作的機構,因為學員來自于社會的各個階層,所以管理起來難度更大。普通學校的班規可能以各個班干部為主,建立起班級量化考核機制,重在督促學生的學業并且管理學生的日常行為準則。
而文化館的免費藝術培訓班各項規章制度的確立不僅是為維護一個舒適、安全的活動環境,更在于遵循“公益性”這一宗旨,比如南通市文化館的班級規章管理制度中提到“不準以市文化館名義開展任何有償活動“。
普通學校的教師制度重在約束老師的課堂課程不發生教學事故,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重。而文化館作為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體,對免費與收費進行了合理的界定。比如南通市文化館在教師管理制度上就提出“不準要求學生上小課,不準私自帶學員進行有償演出,不準要求學員請客送禮“。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服務水平的逐漸提高,文化館公益培訓制度的建設還將日趨完善,這是免費培訓能長期高效開展的有力保障。
三、把握好公益藝術培訓培訓受眾群體的特點
(一)60歲左右的中老年群體
通過長期的招生培訓工作,不難發現,這一群體是文化館培訓活動的主力軍。他們的文化程度以大專和高中為主,來自各行各業,已退休或臨近退休。中老年人的生存狀況和精神面貌直接影響著社會文明程度與和諧社會的構建,當中老年人文化生活貧乏缺少精神支撐時,便會產生一系列的社會矛盾,甚至影響社會安定和國家戰略的順利實施。因此,加強中老年文化建設、普及中老年教育,對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南通市文化館針對中老年人這一群體開設了聲樂班、舞蹈班、越劇班、京劇班、二胡班、國畫班、書法班等課程。這一批中老年藝術愛好者藝術基礎較為薄弱,但是對藝術的學習充滿激情,我們培訓的宗旨是豐富中老年人的業余文化需求同時組建業余文藝團隊,通過一期又一期的課程,南通市文化館組建了中老年合唱團、中老年民樂社、中老年民樂團等業余文藝團體,豐富了中老年市民的文藝生活。
(二)青少年群體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為了滿足素質教育對“美育”的要求,為學生減輕課業壓力,文化館免費藝術的培訓為學生們的課余生活增添了色彩。
所謂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讓學生們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素質教育不僅貫穿于學校教育,更應貫穿于社會教育的各個方面,文化館開展公益的藝術教育,吸引學生們進入這個平臺,讓不具備藝術基礎的孩子們也對藝術感興趣,同時慢慢接受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這也是文化館培訓工作的職能所在。
南通市文化館開設了少兒京劇班,由我館研究館員、梅葆玖關門弟子韋紅玉老師授課,給孩子們普及了中華傳統國粹的知識和唱腔,弘揚了民族精神。
(三)中青年群體
中青年是社會的中堅力量,李大釗曾說過“青年之文明,奮斗之文明也,與境遇奮斗,與時代奮斗、與經驗奮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中青年是國家的頂梁柱,他們若是占領了文化傳承的陣地,將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播起到巨大的推動力量。
為了響應十八大的號召,不斷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的對接,滿足不同層次群眾的需求,南通市文化館2014年特增設中青年公益藝術培訓,共開設了4個班級,分別為中青年聲樂初級班、中青年舞蹈初級班、中青年攝影初級班、中青年書法培訓班。沒想到報名大大超過限額且上課爆滿。這說明這一社會群體對文化藝術的需求也極大,文化館中青年公益培訓課程的開設滿足了他們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的自我實現需求,同時對他們的培養也有更加深層次的意義,他們通過在文化館的學習后再次融入到社會中,就可以成為單位的文藝骨干,這樣的裙帶效應將會對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以及社會職業群體文化素質的提高具有重大意義。
(四)新市民群體
新市民是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城市下崗人員等群體的總稱。新市民處于城市文化的邊緣,也理應享受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務,文化部門應該通過公益性文化產品的供給給他們送去人文關懷式的服務。
在2008年,南通市文化館就建立了南通市新市民文化服務中心,讓他們這些城市的建設者成為文化特惠政策的受益者,接受免費的藝術教育和培訓。
自2008年以來在公益培訓的招生簡章中就明確,在同等條件下,新市民優先錄取。南通市文化館先后在三里墩小學、虹橋三小、唐閘小學開設以新市民子女為主體的免費藝術培訓,給他們開設了少兒剪紙、少兒拉丁舞、少兒聲樂、少兒素描等課程,作為城鎮化進程中的新市民群眾,他們子女的文明進步、脫離文化貧窮代際相傳也是文化館培訓工作的職責之一。
四、公益藝術培訓師資隊伍建設
公益藝術培訓作為一種免費的文化產品,通過相關操作手段帶領群眾走進藝術殿堂,但面臨“免費的午餐”,有人曾懷疑“便宜沒好貨,何況是免費的,有效果嗎?”為了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體驗到品牌的輻射效應,文化館對專業輔導老師的團隊組建提出了高標準的要求。
文化館藝術培訓教師不僅應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功底,還應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與群眾的協調溝通能力。文化館的教師隊伍輔導對象不是專業院校的學生,而是普通老百姓,這就要求他們以學員的普遍水平為基準,設計出一套適合這些學員個性的的課程,使得他們學以致用。
南通市文化館以自身館內教師為基礎,擴大師資力量,外請教師,這些老師有來自南通市書協的主席、有港閘區文聯的副主席、有藝術劇院的一級演員、還有小學音樂教師等等。
每次春季課程開始前,南通市文化館都會開一次教師例會,交流上課心得,針對受眾群體的特點擬定教學計劃。南通市文化館還在每一期課程結束時由培訓輔導部管理教師給每個班級學員們送去民主測評表,實時監控上課教師的教學反饋,對不合格的教師進行撤換、對群眾意見較多的課程進行替換。
五、公益培訓響應黨的政策號召
中國國產黨在社會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自己的體制機制,創新工作方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文化館作為社會主義文藝的重要陣地,始終踐行黨的方針政策,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利。
十八大以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社會各個階層,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引導干部貼近群眾、樹立正確的工作作風。南通市文化館創新“2+2+2”的服務體系,來到虹橋街道調研,聽取社團意見,針對他們的虹橋百靈鳥藝術團等團隊開展公益輔導課程教學活動,任課教師由社區團隊點單,費用由文化館承擔,全年培訓課程不少于200課時。
2016年9月18日,文化部下發《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的指導意見》,強化基層,以政府為主導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的提高,有效整合資源,實現了管理和服務上的創新。南通市文化館積極響應號召,在南通市交通銀行總部開設了南通市文化館交通銀行分館,2016年10月15日正式揭牌。
南通市文化館在交通銀行分館開設了書法班、攝影班、聲樂班、舞蹈班、吉他班的公益培訓課程,所需人員經費納入文化館預算,讓銀行的職工們在工作之余享受文化館提供的免費的文化大餐,這不僅是對銀行員工個人藝術水準的提高,更是繁榮了交通銀行的企業文化。
六、結語
總之,文化館開展公益藝術培訓,是讓群眾享有基本文化權利的有效途徑。集合各方力量,進行整個課程體系和專家團隊的制度化建設是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有效供給的手段。
加強制度化建設、加強培訓體系建設需要文化館人的智慧與合作,相信通過發展公益藝術培訓,文化館將成為公共文化的示范基地,為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張瀛寰.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文化館體系公共文化服務新探索[M].文化研究論壇,2011(08).
[2]王銘霞.推行構建文化館總分館服務體系[J].大眾文藝,2016(10).
[3]沈靜.文化館開展公益性藝術培訓服務的社會效益研究[J].群文天地,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