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愛萍
高速公路被譽為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橋梁,是發展現代交通業的必經之路。而中國在這條路上,則邁出了非同尋常的一個個令人贊嘆的腳印。
我國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嘉高速公路,建成于1988年。是我國第一條按高速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設計施工的高等級公路工程。滬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標志著中國高速公路從無到有,進入一個中國高速公路快速發展的過程,對其他地區高速公路的建設起到推動示范作用。
1989年7月,第一次全國高等級公路建設現場會在沈陽召開,這次會議是專題研究高等級公路建設的第一次會議,提出了今后建設高等級公路的10條政策措施。
1990年9月,沈大高速公路通車沈陽至大連高速公路全長375公里,連接沈陽遼陽鞍山營口大連5個城市,是當時公路建設項目中由我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的工程,開創了我國建設長距離高速公路的先河,為90年代大規模的高速公路建設積累了經驗 。
從1993年至1997年的5年中,全國高速公路建設速度加快,共建成高速公路4119公里。1993年京津塘高速公路通車,這是我國第一條經國務院批準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的跨省市的高速公路工程,全長142公里,時速120公里,設置監控通信收費照明等服務設施通過這條路的修建,我國制定了第一個高速公路工程技術標準。1993年底濟青高速公路通車,西起濟南,東至青島,全長318公里,雙向四車道,設計時速110公里;
1995年12月成渝高速公路通車,全長340公里;
1996年9月滬寧高速公路通車,江澤民同志題寫路名。公路全長275公里,雙向四車道,設計時速120公里中國高速公路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極大地推動了中國高速公路的發展。
1998年,交通部在福州召開了全國加快公路建設工作會議,會議對加快高速公路建設做出了部署提出到2000年,兩縱兩橫三條重要路段中的北京至沈陽北京至上海和西南出海通道要全線貫通,高速公路超過8000公里。1998年一年,全國公路建設完成投資2168億元,建成高速公路1663公里。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8733公里,居世界第四。1999年,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突破1萬公里,接近世界第三水平。
2000年,京沈高速公路通車。2000年12月18日,京滬高速公路通車。2000年底,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1.6萬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每一次新的突破,都是鼓舞人心的振奮。塊塊里程碑記載了中國高速公路人為之奮斗的每一個瞬間。
高速發展 世界矚目
高速公路不僅是交通運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審視世界高速公路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以“快速、安全、經濟、舒適”為特征的高速公路如同汽車一樣,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深刻影響著它所服務的每一個人和觸及的每一寸土地,高速公路的發展不僅僅是經濟的需要,也是人類文明和現代生活的一部分。回顧將近三十年的發展歷程,我國的高速公路走過了兩個發展階段:
其一,起步階段。從1988年到1997年的10年,相繼建成了沈大、京津塘、成渝、濟青、京石、滬寧、廣深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區域性影響的高速公路工程,突破了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的多項重大技術“瓶頸”,積累了設計、施工、監理和運營等建設和管理全過程的經驗。1992年,“五縱七橫”國道主干線規劃開始實施,為我國高速公路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其二,高速發展階段。從1998年至今,高速公路建設進入了發展高峰期,年均通車里程超過4000公里,年均完成投資1400億元,這個速度在其他任何國家都幾乎是不可想象的。1999年,全國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萬公里;2000年,國道主干線京沈、京滬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在我國華北、東北、華東之間形成了一條快速、安全、暢通的公路運輸大通道;2001年,近代史上就有“西南動脈”之稱的西南公路出海通道經過10多年的艱苦建設實現了全線貫通,西部地區從此與大海不再遙遠。到2002年底,我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一舉達到2.5萬公里。截至2016年底,全國高速公路里程達到13.1萬公里,居世界第一。發展速度舉世矚目。
打造綠色高速、生態高速、智慧高速
近十五年來,中國高速公路不斷發展,通車里程躍居世界第一。不僅建成一批代表性的重大工程,還創新發展理念,不斷打造綠色高速、生態高速、智慧高速。這十五年,綠色環保理念逐步提升,鶴大高速吉林段、云南武易高速等一批綠色環保、資源能源節約型高速公路入選綠色公路建設典型示范工。
全長2540公里的京新高速途經北京、河北、內蒙古、甘肅、新疆5省區,是國家高速公路網中以北京為中心的第七條放射線,其中新建930公里的臨白段穿越沙漠戈壁,于2012年開工,不久即將全線通車。和現有的公路相比,京新高速使北京到烏魯木齊的距離縮短了1300多公里,并將開辟一條新疆霍爾果斯口岸至天津港的最快捷出海通道,將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相連。五年間,建設者在沙漠戈壁中,探索積累了修建高速公路的生態經驗。
依托橫貫東西的京新高速,深處沙漠腹地的阿拉善可以把煤炭、礦產、旅游等資源快速輸送各地。新建的935公里通電、通訊和458公里的供水管道工程也讓沿線居民生活極大改善。
天塹變通途、高速連民心。貴甕高速路的開通,不僅給貴州省各縣的經濟、文化注入新的機遇與活力,也拉近了各縣市之間、各縣市與貴陽之間的距離,改變了對外交通閉塞狀況,加強貧困群眾與外部聯系,使農產品更多地變為商品,拓寬農民增收門路,穩定增加農民收入。
鶴大高速公路貴州省境內規劃全長431公里,其中敦化至通化段被交通運輸部列為資源節約循環利用科技示范工程和綠色循環低碳公路主題性示范工程,并于2016年10月底建成通車,是貴州省到目前為止投資最大、建設里程最長、環保要求最嚴、施工技術難度最大的高速公路建設項目。
武易高速公路是滇中城市經濟圈環線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全線長104.3公里,概算總投資154.42億元。武易高速公路在建設過程中,積極開展“創建綠色公路,打造品質工程”,被交通運輸部列入第二批綠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項目。武易高速公路的“綠色實踐”包括綠色能源應用、綠色施工技術、綠色服務區、智慧公路、綠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6大類28項,現已成為云南省高速公路建設的綠色樣本。
十五年來,中國高速公路從零開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優異成績。從起步到高速公路通車1萬公里,我們用了12年時間,從1萬公里到突破2萬公里,我國只用了3年時間。可以說僅僅15年,中國高速公路的發展走過了許多發達國家一般需要40多年才能完成的發展進程,創造了世界矚目的中國速度。
我國高速公路經過17年的持續快速發展,使公路基礎設施總體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隨著京滬、京沈、京石太、滬寧合、滬杭甬等一批長距離、跨省區的高速公路相繼貫通,我國主要公路運輸通道交通緊張狀況得到明顯緩解,長期存在的運輸能力緊張狀況得到明顯改善。高速公路的快速發展,大大縮短了省際之間、重要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加快了區域間人員、商品、技術、信息的交流速度,有效降低了生產運輸成本,在更大空間上實現了資源有效配置,拓展了市場,對提高企業競爭力、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天,高速公路的速度和便利也已經走進了平常百姓的生活,正在改變著人們的時空觀念和生活方式。
“誰持彩練當空舞”?高速公路連通萬民心。這些高速公路通聯的不僅是大山與外面的世界,更是大山里各族群眾的心。這是由無數個第一次組成的,是中國高速公路人開天辟地的汗水所鑄就的!中國的建設者們不僅譜寫出一曲曲英雄贊歌,也上演了一幕幕悲歡離合。在他們的身上,不僅能看到攻堅克難的決心和勇氣,也閃耀著解決問題的智慧和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