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志雄 許新明 曹欣荔
廣州市正骨醫院,廣東 廣州 510045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為雙手、雙足等小關節的持續性慢性關節滑膜炎,通過局部的骨侵蝕及全身的骨質疏松導致關節損傷及功能喪失[1]。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影像學手段是近年來診斷早期RA與關節損傷的主要方法,MRI可通過滑膜炎、骨髓水腫及股侵蝕等臨床表現來診斷早期RA及關節損傷,而對影像學陰性早期RA不能診斷[2]。核因子κB受體活化因子配體(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為核因子κB受體活化因子配體,與破骨細胞表面RANK活化因子結合并啟動信號傳導,誘導破骨細胞發育與分化。護骨素(osteoprotegerin,OPG)為RANKL的競爭性結合物,有抑制破骨細胞分化、成熟的作用[3]。RANKL/RANK/OPG通路是調節破骨與成骨過程平衡的重要系統,且與RA患者骨與關節損傷密切相關[4]。本研究結合RANKL、OPG水平與MRI診斷早期RA及關節損傷,效果較好,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住院的RA患者241例,其中早期RA 118例,非早期RA 123例,另選擇100名正常人為對照組,RA診斷參照1987年ACR會議提出的RA分類與診斷標準:晨僵至少1h(≥6w);3個或3個以上關節區軟組織腫脹或積液(≥6w);腕、掌指或近端指尖關節區,至少1個關節區腫(≥6w);對稱性關節腫脹(≥6w);有類風濕結節;X線改變至少有骨質疏松及關節間隙狹窄;類風濕因子RF陽性(滴度>1/32)。RA病程≤1年為早期。3組年齡、體重、身高及性別比例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組別一般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among the three groups
1.2.1MRI掃描及評分:采用GE3.0 OHDXT儀器評估滑膜炎、骨髓水腫、骨侵蝕等關節損傷表現,采用RAMRIS系統進行評分,以RAMRIS(3項)作為滑膜炎、骨髓水腫、骨侵蝕的合計,以RAMRIS(4項)作為滑膜炎、骨髓水腫、骨侵蝕和肌腱炎的合計。見表2。

表2 RAMRIS系統評分標準Table 2 Scoring criteria
1.2.2RANKL、OPG水平測定:抽取各組患者晨空腹靜脈血5ml,采用ELISA法檢測血清中RANKL、OPG水平。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要求進行,血清 RANKL、OPG測定酶聯免疫吸附劑測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試劑盒均為美國 R&D公司生產,購自上海雅吉生物。

3組RANKL水平逐漸上升,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早期RA組OPG明顯低于對照組及非早期RA組,同時非早期RA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3組RANKL/OPG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各組RANKL、OPG水平分析Table 3 Analysis of RANKL and OPG levels in each group
早期RA組MRI骨侵蝕陽性率為86.44%(102/118),骨髓水腫陽性率為55.08%(65/118),滑膜炎陽性率為81.36%(96/118),肌腱炎陽性率為30.51%(36/118)。骨侵蝕、骨髓水腫、滑膜炎、肌腱炎中發生一項陽性的概率為97.45%(115/118)。96例患者共計200個關節區出現滑膜炎,其中腕骨間+腕掌關節區81個(40.5%),遠端橈尺關節區49個,橈腕關節區22個,掌指關節區48個。102例患者共306塊骨發生骨侵蝕,其中201塊腕骨(65.7%),包括頭狀骨、三角骨、舟骨、月骨、近節指骨近端、橈骨遠端、掌骨近端及掌骨遠端分別為105塊、35塊、55塊、25塊、6塊、12塊、12塊、42塊。其次還有14塊近節指骨遠端觀察到骨侵蝕。65例患者共計184塊骨出現骨髓水腫,其中腕骨98塊腕骨(53.3%),包括頭狀骨、三角骨、舟骨、月骨、鉤骨及大多角骨分別為38塊、18塊、8塊、15塊、18塊、2塊;其次近節指骨近端、橈骨遠端、尺骨遠端、掌骨近端及遠端分別31塊、15塊、9塊、9塊、11塊,且觀察到11塊近節指骨遠端的骨髓水腫。83例患者出現213例關節腔積液,分別為腕骨間關節、掌腕關節、掌指關節及尺腕+橈腕關節分別為142個(66.7%)、17個、19個、35個。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MRI指標肌腱炎與骨髓水腫及滑膜炎均呈正相關(r=0.385,P<0.05;r=0.385,P<0.05),而與骨侵蝕無明顯相關性。早期RA血清RANKL、OPG聯合MRI診斷價值分析顯示,OPG≤177.49 pg/ml、RANKL≥107.68pg/ml為異常值,OPG下降或MRI顯示骨侵蝕陽性率為92.87%,骨髓水腫陽性率為73.14%,滑膜炎陽性率為88.36%,肌腱炎陽性率為57.24%;RAMRIS 3項或4項高于0分及OPG下降均為100%。RANKL上升或MRI顯示骨侵蝕陽性率為91.25%,骨髓水腫陽性率為73.68%,滑膜炎陽性率為88.42%,肌腱炎陽性率為58.49%;RAMRIS 3項或4項高于0分、OPG上升均為97.48%。
RA是以侵襲性滑膜增生導致關節進行性破壞為特征的一種慢性、系統性炎癥疾病,骨和關節損傷是其主要表現方式,其致殘率較高且與診斷和治療時機有關,早期3年左右關節破壞率高達70%,通過及時、正確治療可明顯改善致殘率。早期RA骨與關節損傷的診斷主要應用MRI等影像學手段進行,通過MRI對滑膜炎、軟骨缺損、骨侵蝕及骨髓水腫等特征進行早期診斷,但不能發現影像學表現不明顯的早期RA患者。RANKL主要存在于骨細胞表面,能夠與RANK結合從而介導破骨細胞的分化成熟,而OPG為RANK/RANKL的競爭性結合物,能夠阻滯兩者的結合從而抑制破骨細胞分化及誘導成熟骨細胞凋亡,因此RANKL/OPG值決定了破骨細胞的形成、分化、活化及凋亡。RANK/RANKL/OPG系統是破骨與成骨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于RA早期骨與關節損傷具有重要的調控能力。Weitzmann等[5]研究顯示92例早期RA患者5年后的RANKL/OPG比值越高,X線顯示關節破壞程度明顯高于低比值患者。Pitari[6]、馮小可[7]等研究顯示RA患者表達RANKL水平高于正常人群,RANKL/OPG值升高與骨侵蝕增加及破骨細胞分化密切相關。仲偉靜等[8]研究顯示,RA患者外周血OPG水平明顯低于正常人,而RANKL水平明顯及RANKL/OPG明顯升高。提示血中RANKL水平越高,OPG水平越低其關節的破壞越嚴重。
MRI對關節軟骨、滑膜、骨髓、肌腱及韌帶等結構顯示清晰,有利于早期發現關節腔積液、滑模炎癥增生、關節軟骨破壞及骨髓水腫等RA表現特征,結合RAMRIS系統對RA關節損傷進行評估,其優越性明顯高于手腕部X線及CT檢查等影像學方法。研究顯示MRI能夠發現X線、CT觀察陰性的骨質變化。郭永強等[9]研究顯示MRI能夠觀察到X線及CT不能發現的早期RA腕關節骨侵蝕、滑膜炎性水腫及關節積液等表現。周博等[10]研究顯示MRI顯示骨侵蝕的敏感性明顯高于X線平片,聯合滑膜炎、骨髓水腫及肌腱炎等特征,MRI觀察的骨侵蝕對RA診斷的特異度和敏感度均高于X線。因此,MRI在早期發現RA患者的骨與關節損傷優勢明顯,且對更多骨侵蝕位點有較好的顯示,再聯合滑膜炎、骨髓水腫及肌腱炎等特征,其診斷效果明顯優于X線檢查。
RANK/RANKL/OPG系統與RA骨關節損傷的發生密切相關,MRI檢查能夠彌補X線檢查中對骨侵蝕發現的局限性及PAMRIS對骨侵蝕的早期發現的優勢,聯合MRI與RANK/RANKL/OPG系統對早期RA進行檢查與診斷,可能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目前相關研究報道也較少。李敏等[11]研究顯示早期RA患者MRI發現骨髓水腫,且與RANKL的表達水平相關,骨髓水腫部位破骨細胞較無骨髓水腫位點更高,且RANKL水平也升高。彭麗萍等[12]研究顯示通過德尼單抗對RANKL的特異性結合,能夠明顯延緩早期RA患者的骨侵蝕進展。本研究結果顯示,早期RA血清RANKL、OPG聯合MRI診斷價值分析顯示,OPG≤177.49 pg/ml、RANKL≥107.68pg/ml為異常值,OPG下降或MRI顯示骨侵蝕陽性率為92.87%,骨髓水腫陽性率為73.14%,滑膜炎陽性率為88.36%,肌腱炎陽性率為57.24%;RAMRIS 3項或4項高于0分及OPG下降均為100%。RANKL上升或MRI顯示骨侵蝕陽性率為91.25%,骨髓水腫陽性率為73.68%,滑膜炎陽性率為88.42%,肌腱炎陽性率為58.49%;RAMRIS 3項或4項高于0分、OPG上升均為97.48%,與彭麗萍等[13]報道結果類似。提示RANKL升高、OPG降低結合MRI檢測相關的3項異常指標可明顯提高早期RA的診斷陽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