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武志軍
香港:花開廿年 明天更好
文_本刊記者 武志軍
20年一路走來,香港與祖國同舟共濟,在追逐夢想的征途上風雨兼程,創造了耀眼的“香港奇跡”

時間是一把尺子,丈量著走過的道路。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開啟“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新時代,開創了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偉大先例。
道路是一冊書籍,記錄著奮進的足跡。20年一路走來,香港與祖國同舟共濟,在追逐夢想的征途上風雨兼程,創造了耀眼的“香港奇跡”,在“一國兩制”的探索中刻下了深深的“香港印跡”,為世界奉獻了寓意深刻的“香港故事”。
2017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迎來成立和回歸祖國20周年。這20年,世界見證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實踐的成功:璀璨奪目的維多利亞港、繁華熱鬧的銅鑼灣、聞名遐邇的國際會展中心、巨星閃耀的紅館……作為著名的國際大都會,香港到處散發著迷人的魅力,獨特的文化吸引了千千萬萬國內外的游客,也贏得了“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這20年,香港多年獲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回歸至今一直未變。在持守良好營商環境的同時,背靠中央支持,香港經受住了兩次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進而成為境外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蜚聲中外。

這20年,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一批大型基礎建設項目順利推進,不僅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注入強勁動力,也讓內地與香港的交通更方便,聯系更緊密。
這20年,祖國與香港經濟發展的互聯互通不斷深化,內地品牌與香港品牌交相輝映,數據顯示,手機、服飾、鞋子等內地制造的品牌商品在香港消費者中擁有很高人氣,小米、美的、華為、海康威視、海爾成為港人購買最多的內地品牌;源自香港的灣仔碼頭、李錦記、周大福等品牌商品越來越受到更多內地消費者的青睞……
這是極不平凡的20年,這是令人驕傲的20年。鄧小平同志曾飽含深情地說:“等香港回歸祖國后,我很想到那里走一走、站一站,哪怕是坐著輪椅也要到祖國的這片土地上看一看。”
回歸祖國20年了,小平同志生前時刻牽掛的香港,紫荊花開依舊爛漫,品牌風采浪漫依然。
20年,香港和祖國血脈相連,在中央的真誠關心和內地的大力支持下,特區政府帶領全體香港民眾,勠力同心,奮發有為,譜寫出動人的發展樂章:“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巨大成功,憲法和基本法規定的特別行政區制度有效運行,香港保持繁榮穩定,國際社會給予高度評價。
事實勝于雄辯,數據最有說服力。資料表明,從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由1.37萬億港元增長至2.49萬億港元,年均增長3.2%。專家認為,香港作為高度發達經濟體,每年保持3%以上GDP增速表現非常不錯。尤其是在人均GDP指標上,香港仍處在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前列,依然是全球最富裕經濟體之一。世界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香港在政治穩定、政府效能、規管質量、社會法治、貪腐控制等方面的指標,都遠遠高于回歸之前,特別是法治水平的提升最為引人矚目,香港在全球的排名從1996年的60多位大幅躍升至2015年的第11位,比不少西方大國排名都要靠前。

回歸20年來,香港的持續繁榮穩定充分證明,“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驗證了其前瞻性和正確性。就在今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中指出,中央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決心堅定不移,不會變、不動搖,將全力支持林鄭月娥和新一屆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李克強總理在會見中表示,只要有利于香港繁榮穩定、有利于內地和香港互補互利、有利于鞏固和提升香港三大中心地位的措施,中央政府都將一如既往予以支持。
過去的20年,僅僅是香港回歸祖國后邁出的小小一步,但已經讓全世界見識到了中國力量。今后,香港與內地還會攜手走過很多很多個20年,全球中華兒女、骨肉同胞都會以最純最真的親情來關心和支持香港發展,香港人民將與內地人民一道讓香港這顆“東方之珠”擁抱更加耀眼亮麗的前景。

“購物天堂”魅力盡顯
旅游業是香港支柱產業之一,占本地GDP約5%。香港店鋪售賣著世界各地不同特色的貨品,東西方文化共冶一爐,新舊事物相互交融,締造出香港獨特的“都會文化”,也吸引到越來越多的游客到訪香港。
20年來,香港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呼應著大眾的成長,比如很多人提到古惑仔就熱血沸騰,一大波TVB出品的港劇也成為時代的經典。當然,除了文化方面,在經濟方面,也以絕對的消費力,當之無愧的“購物天堂”影響著無數人。
在1997年回歸之后,香港這顆“東方明珠”作為購物天堂,從尖沙咀中環名店林立,奢侈品牌暇不應接,到銅鑼灣利園區,地標型的DFS 免稅店,再到旺角購物街,高低多元的價格,總能讓人一路掃到底。琳瑯滿目的時髦設計品,任人挑選。甚至好像到香港走一遭,如果沒有背印著名牌logo的購物袋血拼戰利品,街拍就顯得不完美。
近年來,隨著海淘發達、其他國家的簽證政策放寬、港幣匯率升高、海關政策的嚴格,到香港去購物越發失去早些年的競爭性,但這其實并不妨礙香港購物的吸引力。
攜程大數據顯示,香港依然是近年來出境游購花費最高的目的地之一。只不過跟以往相比,內地游客的購物清單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以前,內地游客更傾向于購買名牌手袋、服裝、化妝品、奶粉等,而如今鐘表、珠寶等已經占據了十大熱門商品的9席。
隨著消費升級、80后和90后正成為訪港內地游客的新主力軍,他們追求真正有個性化的旅游,購物方面也不再單一地血拼奢侈品,而是尋找一些更有個性化的產品采購。為了滿足游客的這些需求,香港旅游發展局推出“盡享·最香港:Best of all, It’s in Hong Kong”全新品牌,深度展示香港獨特的魅力和多元化的精彩體驗,讓游客跟著當地人的腳步深入了解更多以往被忽視的城市特色。
香港回歸祖國以來的20年,也是品牌發展迅速的20年,20年來,內地品牌和香港品牌發展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既成就了“灣仔碼頭”、李錦記等一批品牌企業在內地持續發展,也使內地品牌企業在香港擁有越來越多的粉絲。
從小攤販迅速成長為知名企業家;沒有花一分錢推廣費,產品就被大量顧客熟知;沒有通過銷售推廣,產品卻鋪遍了大街小巷。無論在香港還是內地,提起“灣仔碼頭”水餃,幾乎無人不曉。
1997年,“灣仔碼頭”開始著手于投資內地的計劃。1998年,“灣仔碼頭”在上海建立冷凍食品合資企業,又在北京、廣州推出手工包制的“灣仔碼頭”餛飩、水餃和湯圓。經過幾年的耕耘,從2002年開始,“灣仔碼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水餃市場的銷量穩居前列。目前,“灣仔碼頭”在內地的銷售額占整個品牌的90%左右,銷售點遍布全國逾200個城市。
與灣仔碼頭相比,李錦記進入內地市場要更早些。借著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之東風,李錦記全面拓展在內地的業務,1992年李錦記開始進入內地市場。在香港回歸后20年間,李錦記在香港與內地的業務均取得了長足進步。
以灣仔碼頭、李錦記為代表的香港品牌在內地的發展很好地印證了“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
香港品牌在內地大受歡迎,中國內地的品牌企業在香港也擁有越來越多的粉絲。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據阿里研究院發布的內地與香港間的網購大數據顯示,電商的發展在零售業十分發達的香港一度不被看好,不過,越來越多的香港消費者已經加入了網上“買買買”的行列。今年5月,港人購買內地產品的成交量較之2014年5月增長了503%。手機、服飾、鞋子等內地制造的商品在香港消費者中擁有很高人氣,小米、美的、華為、海康威視、海爾成為港人購買最多的五個內地品牌。
灣區,即粵港澳大灣區,當高鐵、大橋將粵港變為一小時的距離,粵港正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2017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
如果說這還是一個規劃的話,那么,乘著高鐵到香港、開車通過珠港澳大橋到香港馬上就將實現。香港回歸的20年間,粵港一日生活圈已經形成。
在廣州和深圳,經常聽到的聊天內容是去香港購物、過周末甚至看電影;在深圳皇崗口岸,有不少香港人拿著公事包或者背著雙肩包,像下班一樣回到香港。粵港兩地來來往往,上學、上班、談生意、過假日,你中有我,難分彼此。
香港西九龍高鐵車站預計2018年第三季度可完工。通車后廣州南站到香港48分鐘,虎門到香港33分鐘,深圳北站到香港23分鐘,深圳福田到香港14分鐘,其耗時比內地同城的公交出行時間還短,對沿線城市來說,早起到香港喝早茶并非笑談。
港珠澳大橋將于今年年底完工并具備通車條件。港珠澳大橋連接香港大嶼山、澳門半島和廣東珠海,建成后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從香港到珠海的車程只需30分鐘,將粵港澳三地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如今,在大灣區,粵港合作正在呈現遍地開花之勢,區域內現在已經有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已經有超過4400家港資企業落戶前海蛇口自貿片區。
紫荊花開正爛漫,香江潮涌起新航。香港特別行政區歲已弱冠、長至成年,滄桑巨變令人感慨,更催人奮進。前人用超凡的勇氣探索和突破,后人要以堅定的信念實踐和發展。在香港回歸20周年的今天,讓我們一起祝福它擁有更美好的未來,讓我們一起期待在下一個20年里,這顆“東方之珠”會更加璀璨奪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