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武志軍
G20:架起中歐合作之橋
文_本刊記者 武志軍
從錢塘江邊到易北河畔,從西湖到阿爾斯特湖,以G20峰會為平臺,杭州與漢堡兩座與水結緣、以橋為媒的城市正攜手共進,聯動盤活世界經濟這片浩瀚水域
2016年,G20杭州峰會以“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為全球經濟治理開出了中國藥方;今年7月,G20漢堡峰會以“塑造聯動世界”為主題,進一步落實、延續杭州共識,推動國際經濟合作,完善全球經濟治理。
擁有2300多座橋梁的漢堡是歐洲擁有橋梁最多的城市,享有“世界橋城”的美譽。去年G20杭州峰會,以橋為媒,構建起了一座面向未來的溝通之橋。從杭州到漢堡,變的是時空,不變的是發揚守望相助的伙伴精神,共促世界經濟增長、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的初心。以G20峰會為契機,杭州正通過與漢堡的互動,積極推動企業走出去,加強與德國企業的對接。
這是一座商貿之橋。如今,漢堡在中德、中歐貿易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漢堡港出發前往亞洲的21條海運航線中,有14條停靠中國。每天來往漢堡的數萬個集裝箱中,1/3和中國有關。來自中國的“中海水星”號集裝箱內裝載的中國制造的汽車零配件,供應大眾、標致、寶馬等歐洲汽車廠商。裝配完的汽車,還有可能再運往中國乃至世界各地銷售。全球供應鏈把全球生產環環相扣連在了一起。
這是一座文化之橋。在漢堡市中心一條林蔭大道上,紅磚尖頂的歐式建筑群中,一座灰瓦白墻的中國園林在綠蔭掩映下盡顯溫婉嫵媚的江南風情。門樓上“上海豫園”4個中文大字。這是2008年9月上海贈送給漢堡的禮物,現在是漢堡大學孔子學院的活動場所。這里也對音樂會、討論會等與中國有關的跨文化交流活動敞開大門。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在去年的G20杭州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推動與會各方形成了放眼長遠、綜合施策、擴大開放、包容發展的杭州共識,成為影響未來國際經濟發展的強音。
在國內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的同時,“一帶一路”倡議成為落實杭州共識的重要支點,也是中國方案引領全球經濟治理的一大看點。G20杭州峰會將創新增長方式列為重要議題,而“一帶一路”本身就是發展機制、合作模式的重大創新,連接起沿線的60多個國家,為科技和機制的創新提供了新的機會與窗口。以“一帶一路”為重要支點,“杭州共識”正聚起彌足珍貴的前行力量,成就知行合一、合作共贏的國際典范,引領世界經濟航船劈波斬浪,駛向更加寬闊的大海。
去年的G20杭州峰會閉幕晚會以中國經典名曲開篇,以貝多芬《歡樂頌》壓軸,德國漢堡接棒中國杭州的序幕,從那時候就已經開啟。
漢堡峰會與杭州峰會承前啟后。承前,體現在此次漢堡峰會提出要“塑造聯動世界”,“聯動”一詞即源自杭州峰會。啟后,意味著要結合國際形勢最新發展,與時俱進達成新的共識,取得新的成果。
當前“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正在對接中。從杭州到漢堡,以橋為媒,中德兩國正架起更多機遇之橋,為中德合作及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更多新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