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實習記者 耿黎明
G20:打造中德制造業發展新動能
文_實習記者 耿黎明
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要點,強調建立一個制造創新中心,加強行業效率,提升制造業智能化和智能制造的水平,包括最新技術在制造業的應用等。這些重點,其實與德國“工業4.0”的項目有很多共通之處,所以兩國之間在相關的規劃之下,可以有更多的合作
在德國漢堡舉行的第十二屆G20峰會上,“塑造聯動世界”是重要的主題之一?!爸袊圃?025”和德國“工業4.0”作為中德各自的一項重要國家戰略,在漢堡峰會上引起了兩國之間熱烈的討論。
五年前,德國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首次提出“工業4.0”的概念,隨后將其上升為引領制造業變革的國家戰略?!爸袊圃?025”是中國政府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2014年12月,此概念被首次提出;2015年3月,此戰略被正式通過。“中國制造2025”是在新的國際國內環境下,中國政府立足于國際產業變革大勢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國制造業發展質量和水平的重大戰略部署。其根本目標在于改變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局面,通過10年的努力,使中國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為到2025年將中國建成具有全球引領作用和影響力的制造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提升經濟韌性是2017年德國作為G20主席國力推的增長框架下的主要成果之一。德國有關韌性重構的領域集中在世界經濟韌性、金融市場及國際金融體系結構韌性、世界貿易的韌性、就業韌性以及國際稅收合作等方面。德國將提高經濟韌性納入增長框架,作為幫助經濟體提高對未來經濟沖擊的一種抵抗力,并計劃擬定一系列加強經濟韌性的原則,將之列入漢堡行動計劃。
二十國集團的目標之一,就是通過加強貿易和投資合作、確保穩定和透明的金融市場、推進公平的稅收體系和更好的就業機會,增強各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的韌性。此次G20峰會,德國方面認為,如果各國放慢必要的結構性改革,經濟增長將受到阻礙,各國在另一場危機中被淹沒的風險可能會增加。因此主張重點推動結構性改革的實施和以穩定為導向的宏觀經濟政策,增強各國應對和消解經濟沖擊的能力及應對長期結構性挑戰的能力,特別是關注個別經濟體的抗風險能力。結構性改革方面的韌性,原則上包括增強生產力韌性,如簡政放權、降低競爭壁壘、降低FDI壁壘等;增強制度韌性,如建立完善的公共部門管理機制、提供專業公共服務等;提高財政透明度,改善財政制度和管控財政風險;解決過度的外部失衡,強化經濟政策的國際協作。
德國政界以及經濟界都將工業4.0視為下一場重要的工業革命,默克爾甚至還曾警告,如果企業生產不能實現現代化,德國制造業的工廠就會淪為美國IT公司的代工車間。而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推出,中國方面在這一領域也顯現出了越來越濃厚的與德國合作的興趣。
“中國作為制造大國有很大的優勢,我們在不斷努力地追趕?!?嘉騰機器人公司董事長陳友表示,優質的產業技術人才是支撐德國“工業4.0”的關鍵要素,中國也應該學習德國的職業教育體系,提升智能制造上的整體競爭力。德國電工委員會主席羅蘭德·本特認為,“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要點,強調建立一個制造創新中心,加強行業效率,提升制造業智能化和智能制造的水平,包括最新技術在制造業的應用等。這些重點,其實與德國的“工業4.0”的項目有很多共通之處,所以兩國之間在相關的規劃之下,可以展開更多的合作。
據商務部統計,2016年中國對德投資29.4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8%,存量為88.27億美元。同年,德國對華新增投資項目392個,投資逾27億美元,累計投資項目9394個,投資存量為281.8億美元。
近年來,華為與思愛普公司合作提供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寶鋼與西門子聯合探索鋼鐵行業的“工業4.0”,海爾與德國弗勞恩霍夫物流研究所合作打造天津洗衣機智能化互聯工廠,美的集團收購德國庫卡機器人公司……一大批中德制造業企業成功對接,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層次不斷升級。

德國商協會和企業家代表參觀了位于北京懷柔的福田戴姆勒工廠
“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對接,是相互學習和相互借鑒的過程,也具有互惠互利的合作性質。
“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攜手,促成了大量中德制造業企業的成功“聯姻”。前不久,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柏林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了中德總理年度會晤。李克強表示,中方愿以“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等發展戰略實現更好地對接,深化制造業、能源、航空、創新、中小企業等方面的合作。希望德方為中國自主研發制造的大飛機C919取得歐盟適航認證提供支持。未來中德兩國企業在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領域還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作為中國首個機器人學院,也是德國漢諾威機器人學院在海外唯一設立的品牌授權使用機構的佛山機器人學院總經理魏巍表示:“佛山機器人學院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院,而是圍繞機器人產業生態圈打造的平臺, 學院設立了三大戰略目標,即要將佛山機器人學院打造成為‘中國制造2025’對接德國‘工業4.0’示范平臺、機器人產業生態圈引領平臺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創新服務平臺。”
在中車集團副總裁余衛平看來,“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的“工業4.0”可謂異曲同工。他在“中國與歐洲相遇——漢堡峰會”這一側重經貿話題的論壇上發言時認為:“中國與德國的這兩個戰略,都是在面對經濟增長疲軟的不利局面下,各自拿出的新方案?!?/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