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道通天地德貫古今第四屆國際道教論壇在湖北十堰武當山成功舉辦/本刊綜合報道
20 17年5月10日至12日,由中國道教協會和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聯合主辦,國際道教論壇湖北組委會承辦,香港道教聯合會、澳門道教協會、臺灣中華道教總會協辦,以“道通天地、德貫古今”為主題的第四屆國際道教論壇在湖北十堰武當山成功舉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為論壇發來賀信。全國政協副主席馬飚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出席。
湖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蔣超良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潘岳,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張連珍,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曉東,湖北省政協主席張昌爾等出席開幕式。
俞正聲向出席論壇的海內外道教界朋友和嘉賓表示誠摯歡迎和親切問候。他在賀信中說,道教崇尚自然,倡導天人合一、上善若水、和諧共生、慈儉濟人等理念,蘊涵著深刻的哲理思想,充滿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對中國人的精神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為中華文化傳承提供了重要滋養。道教文化獨特的魅力和價值,也越來越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認可,對促進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人們和諧相處,維護人類和平與安寧發揮了積極作用。
俞正聲指出,當今世界,人類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各國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中國政府支持舉辦國際道教論壇,就是要推動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促進民心相通,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理解和友誼。本屆論壇以“道通天地、德貫古今”為主題,體現了道教圓通包容的精神,表達了道教尊道貴德的理念。希望大家圍繞這一主題,深入挖掘道教思想寶庫,為建立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宗教間的和諧關系,為形成共建共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世界和平、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馬飚在致辭時說,中國政府一如既往地支持道教界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鼓勵中國道教更加積極參與人類文明交流互鑒,自覺服務于促進社會和諧、維護世界和平的事業,與各國人民攜起手來,共同應對人類社會面臨的各種挑戰,為增進全人類福祉作出積極努力。
蔣超良在致辭時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讓中華文化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化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我們期望通過舉辦這次國際論壇,深入挖掘道教文化精髓,弘揚忠孝誠信的倫理道德、仙道貴生的人文情懷、上善若水的道德品質、道法自然的生態理念、有容乃大的開放胸懷,進一步彰顯道教現代價值,為破解全球性問題探索路徑和方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
蔣超良說,湖北省道教文化源遠流長,經過千百年的洗禮,形成了許多道教名山古觀,產生了眾多高道大德,孕育了獨具特色的湖北道教文化。我們愿與海內外道教界、學術界和其他有識之士深入交流合作,共同傳承和弘揚道教優秀文化,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英國菲利普親王等12個國際組織、外國政要向大會發來賀信賀電。
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全國政協民宗委駐會副主任曉敏、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謝元、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蔣堅永、國家圖書館館長韓永進,湖北省領導爾肯江·吐拉洪、梁偉年、周洪宇、郭生練、肖旭明,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趙斌,湖北省政府秘書長王祥喜、省政協秘書長翟天山出席開幕式。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李光富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開幕式上,參會領導和嘉賓將手中的名山之水緩緩注入鼎中,共同啟動本屆論壇。之后的《道典武當》文藝演出由“序·氣之象、天·大道天成、地·太極之岳、人·堰清人和及尾聲·和之遠”等篇章構成,將歌、舞、樂、武、朗誦融合在多媒體營造的幻境中,讓觀眾贊嘆不已。
本屆論壇旨在深入挖掘道教文化思想的深刻內涵,積極探討道教理念的當代價值,回應現代社會的種種關切,為促進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道教文化的智慧,展現了道教界的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
為籌辦好本屆道教論壇,湖北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省委書記蔣超良專門聽取論壇籌備工作情況匯報,要求認真貫徹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努力把第四屆國際道教論壇辦成一次安全、綠色、文化、政策的論壇;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曉東親赴十堰市調研指導;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長于紹良,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長爾肯江·吐拉洪深入武當山調研指導論壇籌備工作。省委、省政府成立由省委常委牽頭負責、38個單位為成員的第四屆國際道教論壇湖北組委會,細化任務分工,建立責任清單,逐項加以落實。
論壇籌備期間,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副局長蔣堅永等親赴武當山檢查工作,對籌備工作及時予以指導。
湖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民宗委黨組書記馬萍介紹說,論壇湖北組委會聯絡處辦公室全體人員持續扎根在工作一線,齊心協力、團結協作,為論壇的成功舉辦付出了辛勤汗水。
5月12日下午,第四屆國際道教論壇圓滿閉幕。論壇通過《第四屆國際道教論壇武當山宣言》。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會長王作安,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李光富,湖北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爾肯江·吐拉洪,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張連珍,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道長,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蔣堅永,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副省長郭生練,省政協副主席肖旭明,十堰市委書記張維國,十堰市市長陳新武等領導出席閉幕式。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共有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600余名嘉賓會聚道教圣地湖北十堰武當山,交流思想,分享經驗,表達關切。14位代表圍繞大會主題舉行開放式論壇主旨發言,100多位代表圍繞5場緊扣道教自身發展建設與對外合作交流的主題分論壇,3場充滿精彩跨界交流的電視論壇,以及2場緊扣時代與社會熱點的新媒體論壇展開研討,闡述了各自對于道教與人類、自然、社會的精辟見解,可謂亮點紛呈,成果豐碩。
武當道教特色鮮明,武當道教文化底蘊深厚。武當山是世界著名的道教圣地、道教尊神真武大帝的道場。它集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太極拳發源地于一身,一直以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博大精深的武當武術聞名于世,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近年來,隨著武當山道教文化資源的深入挖掘和不斷開發,形成了以武當武術、武當建筑、武當道教音樂、武當廟會等為骨干的武當文化體系,“武當派”成為中國道教文化的重要一脈。武當武術等多次代表國家文化體育界、中國道教界,到國外和港澳臺地區交流,產生了重大影響??梢哉f,在武當山舉辦國際道教論壇,既是道教界的高度共識,也是社會各界的眾望所歸。

太極和道醫養生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惠及民生。近些年,武當山道協特別重視太極和道醫養生文化的推廣,開設了道醫養生傳承基地和很多太極修煉館。論壇期間,通過舉辦太極神韻專場電視論壇,組織養生咨詢、道醫義診等活動,大力發掘武當山道教文化資源。
5月10日上午,作為第四屆國際道教論壇特色活動之一,千人打太極和道醫義診活動同時展開,4000多名太極拳愛好者在武當山境內的19個點,分批分次進行太極拳表演,其中還包括數百名來自國外的太極拳愛好者。道醫義診活動則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9位在道教醫學和養生相關領域具有一定造詣的醫生,為市民提供義診服務。道醫義診活動不僅展示和弘揚道教養生文化,也為參加論壇的嘉賓和當地民眾創造一個近距離接觸正統道教醫學的機會。
網絡新媒體即時報道,新媒體技術嵌入論壇中。本屆論壇充分利用網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增強論壇的即時性和互動性。5月11日下午,以“大道無疆——互聯網時代的道教文化傳播”和“上德若谷——道教為人處世的價值理念”為主題的2場新媒體論壇舉行,論壇就如何在新時期更好地利用新媒體傳播道教文化,更好地發掘道教文化中蘊含的倫理道德思想進行了探討。十堰頭條、云上十堰客戶端、秦楚網同步直播。
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張砄達認為,互聯網時代,道教發展的方向和舉措可以變被動為主動。道教相關人士應充分借助互聯網強大的分析、統計、考證功能,深入挖掘、系統梳理道教文化,借助新媒體進行廣泛的互動和傳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服務社會、利益大眾。陜西省道教協會副會長劉世天認為,新媒體技術促進了道教的傳播,但新媒體僅僅是傳播的手段和工具,其核心是道教文化本身。中國AcFun彈屏視頻網CEO劉焱焱認為,今天的“傳統”和今天的“時尚”是相互催生、相互轉化的,應批判地繼承過去的傳統,在繼承中敢于創新。
充滿精彩跨界交流的電視論壇。本屆論壇安排了3場電視論壇。5月11日下午,由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劉芳菲主持的第四屆國際道教論壇“儒道兩行”電視論壇在武當山太極湖酒店無極廳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著名語言學家許嘉璐與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儒學研究院院長王博教授,就“儒道兩行·文化自信”這一話題展開精彩對話,并現場回答觀眾提問。在“太極神韻”電視論壇上,知名武術家、太極拳大師、中國傳統武術史學家、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授于志鈞,武當太乙五行拳第十八代傳人、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武當武術傳承人楊群力,養生名醫、作家武國忠等參加 “太極神韻”電視論壇。他們圍繞太極武術養生、太極文化養心等話題,從 “太極出武當,功夫行天下”“太極養生與道家養生”“太極拳與太極文化的傳承”三個方面展開討論,并與現場觀眾進行互動交流。同時,本屆論壇還錄制了一臺“天下有道”英文電視論壇。
創新論壇的舉辦方式。本屆論壇為在節目創意、活動形式上充分彰顯論壇“道通天地、德貫古今”的主題,堅持“主題突出、特色鮮明、隆重殊勝、務實節儉”的原則,精心策劃,秉承國際理念。論壇以國際視野高標準定位、高標準策劃、高標準籌備,聘請專業團隊對論壇活動進行整體設計,力求精心、精致、精準。每一個分議題,都由專門的團隊精心策劃?!靶⒅艺\信與倫理道德”分論壇的下半場,以自由辯論方式代替傳統發言的模式。在“仙道貴生與身心健康分論壇”上,在論壇現場搭建一座魏晉時期的天師道靖室,復原當時道民的朝真謝罪儀式,以此來探尋歷史上道教所倡導的“宗教化生活意識”。 據論壇舉辦地負責人介紹,第四屆國際道教論壇將遺存兩大文化成果:組建全國藏書最齊全、館藏量最大、資料最權威的中國道教圖書館;留下一臺開幕式山水實景文藝演出。
展示武當山精美的道教文物和近年來豐碩的道教文化成果。5月10日,第四屆國際道教論壇道教文物展、道教文化出版成果展、道教書畫展暨攝影展在武當山地質博物館拉開序幕。本次道教文化出版成果展規??涨埃舱骷私?00家出版單位的 9000余種、30000余冊圖書雜志 (包括音像作品),各地道協、主要宮觀主辦的20余種道教雜志,以及各地高道公開或內部發行的100多種書刊,集中展示我國出版界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內外出版發行的道教古籍文獻、道學研究專著、道教文化藝術作品,以及道教經書典籍、有關道學研究和道教文化雜志期刊。
此次道教文物展匯聚了北京白云觀、十三陵,湖北省博物館,武當博物館等珍藏的道教文物精品近500件 (套),其中萬歷皇帝御用金冠鐵盔、明永樂年間宮廷畫師繪制的“武當祥瑞圖”、泥金書《高上玉皇本行集經》等珍貴文物首次面向社會展出。
道通天地,德貫古今?!氨敬握搲m然已經圓滿閉幕,但關于道教的精髓要義的探求與追尋將會一直延續,論壇所留下的價值財富將永傳后世,必將開出和諧之花、結出善行之果。”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長爾肯江·吐拉洪在閉幕式致辭中說,“湖北將認真汲取論壇思想成果,大力弘揚包括道教在內的各宗教的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推進‘五個湖北’建設,加快推動‘建成支點、走在前列’進程,率先在中部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增進人類福祉作出積極貢獻。”
當今時代,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信息交流日益迅捷,文明進步有目共睹。 然而,環境惡化、貧富懸殊、沖突戰亂等問題也在困擾著人類。
從傳統中汲取智慧,乃返本開新之途。 時值丁酉初夏,四海之云朋霞友,五洲之高道大德,共聚武當仙山,闡道德之真諦,覓濟世之良方。
道通天地,德貫古今,道教先哲在靜觀玄覽中,體悟到: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因而歷來秉持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主張共生共榮。但是私欲和偏見會蒙蔽人們的本心,從而導致沖突與不公。故致治之道,始于正心;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為挖掘道教文化精髓,服務當代社會,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我們倡議:
(一)弘揚隨方設教傳統,加強經典的收集、整理、注釋、翻譯,建構適應時代進步要求的教義思想體系,推動道教思想的現代詮釋與世界傳播。
(二)弘揚齊同慈愛精神,導人向善,凈化人心,服務社會,利益人群,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促進人類社會和諧。
(三)弘揚貴生樂生理念,挖掘探索道教養生理論和方法,總結整理道教養生功法和醫藥成就,促進人類身心和諧。
(四)弘揚天人合一思想,助天生物,助地養形,保護自然環境,促進生態文明,構筑知止知足的可持續發展世界。
(五)弘揚有容乃大精神,加強各國各地區道教界人士的聯系與交流,推動道教與其他宗教之間的對話與合作,增進了解,化解沖突,促進不同文明之間交流互鑒。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讓我們超越一己之私,不自是、不自矜,循理而動,遵道而行,相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以誠相待,互敬互愛,凝聚向上向善力量,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未來而攜手共進。
2017年5月12日于武當山
(本刊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祥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