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華啟 唐啟明 趙志宏 李圣德
群賢畢至闡先哲之睿思合作共贏揚中華之精髓
——第四屆國際道教論壇取得豐碩成果
文/熊華啟 唐啟明 趙志宏 李圣德
備受矚目的第四屆國際道教論壇,于2017年5月 12日在湖北武當山圓滿閉幕。本屆論壇是對前三屆論壇的延續和升華,進一步從治世、倫理、修身、養生、處世、環保、慈善、和諧等各個角度深入挖掘和弘揚了古老道教的文化智慧,向全世界講述了中國道教故事、傳播了中國聲音,傳遞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正能量。
2017年5月10日至12日,第四屆國際道教論壇在武當山成功舉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致賀信。馬飚、許嘉璐等10位國家級和部級領導,蔣超良、王曉東、張昌爾等9位湖北省領導親臨論壇出席相關活動,3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性組織的600余位高道大德、專家學者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國家部辦委局、相關省市、社會組織、省領導及省直相關部門和十堰市的2000余名嘉賓和工作人員參加了盛會。國家宗教事務局在致信湖北省委、省政府暨第四屆國際道教論壇湖北組委會的感謝信中表示:第四屆國際道教論壇辦出了氣勢、辦出了特色,取得了豐碩成果,贏得了與會代表和嘉賓的高度評價。
主旨鮮明,成果豐碩。本屆論壇以“道通天地、德貫古今”為主題,設置了“孝忠誠信與倫理道德”“仙道貴生與身心健康”“上善若水與社會公益”“洞天福地與生態環保”“有容乃大與文明互鑒”5個分議題。三天來,分別舉行了考察宗教場所、祈福法會、道醫義診、武當廟會、太極拳表演、道教文物及文化出版成果展和書畫攝影展、新聞發布會、開幕式、大會發言、分論壇、電視論壇、新媒體論壇、閉幕式等30余場次活動,從不同層面和角度展示了道教文化內涵。論壇期間,有110多位高道大德、專家學者和知名人士分別在論壇大會、分論壇、電視論壇和新媒體論壇上發表演講,闡述了各自對于道教與人類、自然、社會的精辟見解。俞正聲在賀信中說:“道教文化獨特的魅力和價值,也越來越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認可,對促進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人們和諧相處,維護人類和平與安寧發揮了積極作用。”許嘉璐以《人類瑰寶:中華之道,中華之德》為題,深刻闡述道教文化的重大現實意義。德國道教協會會長劉德明說:“文化不分國家,道教文化是全世界的,我們外國人也慢慢理解道教文化。”與會代表通過充分協商切磋,就發揮道教在生態環保、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世界和平中的積極作用等方面達成共識,發布了《第四屆國際道教論壇武當山宣言》,舉行了新書《中奧<道德經>研討會論文集》發布儀式。
圓滿殊勝,影響深遠。王作安同志在閉幕式上致辭說,道教文化中關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厚德載物、安民富民等思想,至今給人以深刻啟迪,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所接受、所信仰。爾肯江·吐拉洪同志在閉幕式致辭中說,本次論壇雖然已經圓滿閉幕,但關于道教的精髓要義的探求與追尋將會一直延續,論壇所留下的價值財富將永傳后世,必將開出和諧之花、結出善行之果。本屆論壇向外界全面展示和傳播了道教文化的內涵。開幕式以玉虛宮大殿為背景、幕天席地,在七彩燈光、道音神韻的山水實景中露天舉行,嘉賓與自然融為一體,實現了山、水、人的有機結合,體現了湖北的綠色生態特色,展示了荊楚文化的獨特魅力,展現了武當道教的神韻風采;祈福法會莊嚴神圣、規模宏大,盡顯了大岳武當山風范;領導的致辭和代表們的演講,充分肯定了道教文化的當代價值。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日報、鳳凰衛視、香港衛視、中國網、鳳凰網等媒體 170余名記者聚焦武當,全方位報道了論壇盛況,有力推動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廣泛傳播。

國際道教論壇已成為全世界道教徒對話、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世界展示道教獨特魅力的重要窗口。本次論壇,全面闡釋了道教基本教義在新的時代的應用和價值,體現了道教界對當今世界和現實人生的高度關注,表達了道教界在化解現實問題中發揮積極作用的愿望和努力。同時,也助推了“五個湖北”建設。
收獲一:積累了舉辦國際性文化活動經驗。本屆論壇是湖北首次承辦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一次大型國際性宗教文化交流活動。自開始籌備以來,始終把籌辦論壇作為檢閱湖北宗教工作成效的重要平臺,舉全省之力加強籌備。論壇的圓滿舉辦,在于有效地承接了前三屆的成功經驗,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論壇的主題策劃、活動安排、接待服務、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舉辦大型國際性宗教文化活動的方法、步驟、舉措和方案體系,為今后在籌辦大型國際性文化活動方面積累了經驗。
收獲二:提升了湖北道教文化地位和影響。湖北道教文化源遠流長,經過千百年的洗禮,形成了許多道教名山古觀,產生了眾多高道大德,孕育了獨具特色的湖北道教文化。在論壇的籌辦中,始終堅持提升道教中國化新境界的方向不變,精心策劃論壇主題和分議題的內容、宗旨和目標,挖掘道教文化在當代的價值,做到了道教教規教義同中華文化高度融合。論壇期間,與海內外道教界、學術界和其他各界的高道賢達、有識之士深入挖掘和闡揚湖北道教文化資源,向全世界展示了湖北道教文化的魅力,展現了武當山在湖北文化產業發展和“一江兩山”戰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利于促進湖北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了湖北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收獲三:展示了湖北創新發展的良好形象。國務院將本屆論壇交由湖北承辦,是對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和宗教工作的充分肯定。湖北以籌辦論壇為契機,優先啟動了武當山的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努力提升武當山的城市環境面貌,并在策劃論壇的各項活動中,注入了湖北發展元素,通過《道典武當》文藝演出、考察參觀等12項配套活動,以及國內外數百家媒體全程對論壇活動的報道,向全世界宣傳推介了包括道教文化在內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論壇的成功舉辦,為湖北搭建了對外交流平臺,向外界充分展示了湖北在政治生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環境保護、改革開放等方面的豐碩成果。
收獲四:拓展了湖北宗教工作發展新思路。堅持把辦好論壇作為深入貫徹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展示湖北形象的重要契機,深刻領會黨的宗教工作方針政策,創新工作思路,深入挖掘道教文化在當代的現實意義。論壇期間,在國內外各大媒體上刊(播)發了大量弘揚道教文化中尊道貴德、齊同慈愛、上善若水、安民富民等思想性很強的優秀稿件,膾炙人口、啟迪深刻。這些有益嘗試和做法,為深入貫徹黨的宗教工作方針政策,從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高度,大力弘揚包括道教在內的各宗教的優秀傳統文化拓展了思路。
收獲五:培育了一批干部隊伍的綜合素養。在論壇的籌辦過程中,省直部門和十堰市上下共有2000余名干部職工參與論壇的籌辦,在論壇組織、文字材料、會場布置、中英翻譯、接待服務、后勤保障等工作中得到了全面鍛煉,涌現出了在“開拓創新、甘于奉獻、團結協作、相互補臺”方面的先進事跡,通過先進的示范作用,激發了全省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飽滿熱情,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為推進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貢獻力量。

道教植根于中華文化土壤,其文化內涵為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核心之一。追溯中華文化之精髓,始終傳承著綿延不絕的“和諧”之脈,閃耀著共生共贏的智慧之光。早在兩千多年前,道祖老子以道教化,以德為用,以和為指歸,闡揚“尊道貴德、天人合一”之大道,祈盼天地相和、萬物共生。本屆論壇的成功舉辦,激發了海內外各界對道教文化和中華文化的關注和興趣,其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啟示值得深刻領悟和梳理借鑒。
啟示一:廣泛團結和凝聚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的智慧和力量積極服務于和諧社會建設。從“深入貫徹全國宗教工作精神,把握宗教中國化方向,努力把宗教教規教義同中華文化相融合,深入挖掘教義教規中有利于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健康文明的內容,對教規教義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促進宗教健康傳承和發展,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社會和諧、世界和平服務”中深刻領悟,始終做到依法推進宗教的健康傳承與發展,切實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團結凝聚在黨和政府周圍,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服務于和諧社會建設,為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復興多作貢獻。
啟示二:廣泛借助開放的文化交流平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結晶。從“深入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努力挖掘和弘揚包括宗教文化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充分運用開放的文化交流平臺,廣泛開展各種宗教文化交流活動,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以更加柔性的方式走向世界,向全世界傳揚中華傳統文化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增進兩岸四地及全球華人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重塑廣大民眾的中國傳統文化自信、提升全社會的文化自覺,實現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中深刻領悟,切實把弘揚宗教文化提升到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高度,廣泛開展各種宗教文化交流活動,向全世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
啟示三:廣泛運用好本次論壇的思想成果共同探索破解全球性問題的路徑和方法。從“充分發揮道教在世界各國同根同源的優勢,堅持以道為橋,大力宣傳本次論壇成果,充分展示湖北獨特的道教文化魅力和改革開放成果,不斷擴大湖北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快推進湖北率先在中部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積極支持和引導宗教界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宗教對外交流,密切聯系沿線國家、地區的關系,增進各方友誼,為推動經濟文化交流化解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中深刻領悟,切實要運用好本次論壇的思想成果,全方位擴大對外宣傳,推動包括道教文化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走向世界,促進世界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互鑒和合作,共同探索破解全球性問題的路徑和方法,共同促進人類社會的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發展。
(作者單位:湖北省民宗委)
責任編輯:邱楊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