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敏媛,張海林,張桂玲
(哈爾濱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哈爾濱 150001)
?
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護理體會
范敏媛,張海林,張桂玲
(哈爾濱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哈爾濱 150001)
選擇本院2015年9月—2016年7月的86例患兒,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患兒43例,其中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性護理方法,觀察組采用護理干預方法,觀察組患兒的護理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為2.61±0.17 h,對照組患兒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為4.39±0.19 h。觀察組患兒的肺部啰音恢復正常時間為5.07±1.30 h,對照組患兒的肺部啰音恢復正常時間為7.94±1.21 h。該護理技術可以在臨床中推廣。
小兒肺炎;心力衰竭;護理體會
小兒肺炎作為兒科疾病中常見病癥,病發心力衰竭是較為危重的癥狀之一,在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病情發展十分迅速,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及時掌握患兒的基本狀況,構建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及時挽救幼兒的生命。對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護理體會進行分析,通過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提高患兒的臨床表現,提高患兒的臨床指標,從而為患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提供支持。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5年9月—2016年7月的86例患兒,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患兒43例,觀察組男患兒23例,女患兒20例,年齡在7 d~1歲,平均年齡為(6.03±1.05)個月,病程在1~6 d,平均病程為(4.23±1.09)d。對照組男患兒22例,女患兒21例,年齡在7 d~1歲,平均年齡為(6.34±1.08)個月,病程在1~6 d,平均病程為(4.26±1.03)d 。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統計中無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
觀察組:采用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方法為:第一,基礎護理干預。通過對患兒病情嚴重程度的分析,嚴格觀察患兒狀態,采用隔離措施,對患兒應用吸痰器的指標進行觀察,充分保證患兒的呼吸道暢通,定時對患兒進行翻身處理,在患兒疼痛感較強時,需要保持患兒的呼吸暢通。患兒由于肺炎心力衰竭會出現高熱的反應癥狀,因此,需要采用物理降溫方法,必要狀態下需要采用藥物降溫治療。第二,心理護理干預。由于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兒年齡相對較小,在對其進行護理時,會出現疼痛及害怕的心理情緒,從而導致幼兒的哭鬧。針對這種癥狀,需要護理人員與患兒加強溝通,通過心理干預使患兒接受良好的治療,從而提高患兒的治療質量,構建完善性的安全保障機制,提高護理的整體效率[1]。
1.3 觀察指標
對患兒護理后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第一,顯效。患兒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呼吸及心率恢復正常。第二,有效。患兒的臨床癥狀得到改善,呼吸及心率未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第三,無效。治療后與治療前無明顯變化[2]。總有效=痊愈+有效。對患兒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憋喘恢復正常時間及肺部啰音恢復正常時間進行觀察。
1.4 統計學分析
本文所選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統計及分析。
2.1 兩組患兒護理效果比較
研究中對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2.2 兩組患兒的臨床指標
對兩組患兒臨床指標進行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表1 兩組患兒護理效果比較
P<0.05。

表2 兩組患兒的臨床指標
與對照組相比,P<0.05。
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是小兒常見的癥狀,當出現這種病癥時,患兒多病情復雜,且病死率相對較高,在搶救及護理措施不當的狀態下會造成死亡,因此,及時治療及有效的護理成為臨床中關注的焦點。對于小兒肺炎,主要是由于一些病毒及細菌引起的,最為常見的是由感冒所引發的肺部炎癥,小兒的肺部通常具有較為強烈的頑固性特點,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痊愈,通過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對于小兒肺炎,通常具有較為頑固性的表現,較難在短時間內得到痊愈,通過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提高患兒的臨床癥狀。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在護理中保證病房環境的安全性,通過良好環境的營造提高護理效率,避免患兒出現煩躁及哭鬧的情緒,從而加重心臟負荷。在必要的狀態下,當發現患兒癥狀較為嚴重時,醫護人員可以為患兒使用鎮靜藥物。在護理中需要避免家長產生焦慮的心理,同時保證患兒的呼吸暢通,及時更換患兒的體位,使患兒得到良好護理[3]。
本次研究中可以發現,對兩組患兒護理效果進行分析,觀察組患兒護理總有效率為95.35%,對照組患兒的總有效率為67.44%,觀察組患兒的護理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無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對兩組患兒的臨床指標進行分析,觀察組患兒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為2.61±0.17 h,對照組患兒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為4.39±0.19 h,觀察組患兒的護理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無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患兒的憋喘恢復正常時間為2.09±1.03 h,對照組患兒憋喘恢復正常時間為4.93±1.07 h,觀察組患兒的肺部啰音恢復正常時間為5.07±1.30 h,對照組患兒的肺部啰音恢復正常時間為7.94±1.21 h,觀察組患兒的護理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無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4]。
在現階段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護理中,通過護理干預措施的構建,可以有效提高患兒的護理效率,保證患兒的生命體征,使患兒恢復意識,縮短患兒的生命體征恢復時間,使患兒在良好的狀態下得到康復,通過科學護理提高治療效率,同時降低患兒的并發癥現象的發生[5]。
[1] 周婧.循證護理在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臨床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4,(07):112-114.
[2] 肖世輝.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護理體會[J].河南醫學研究,2015,(09):145-146.
[3] 閆宇虹.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7,(07):207-208.
[4] 陳靜.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護理干預[J].中國農村衛生,2016,(10):48.
[5] 張秀臻.淺談小兒肺炎及新生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護理體會[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04):197-198.
Nursing experience of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
FAN Min-yuan, ZHANG Hai-lin, ZHANG Gui-ling
(Harbi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Harbin 150001, China)
A total of 86 children from September 2015 to July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43 children in each group. The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method.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normal time of recovery was 2.61 ± 0.17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4.39 ± 0.19h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ormal time of recovery of lung ral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07 ± 1.30h, and the normal rhythm of the ral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7.94 ± 1.21h. The care technique can be promo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Pediatric pneumonia; Heart failure; Nursing experience
2017-03-14
范敏媛(1970-),女,本科,副主任護師。
R473.72
A
1674-8646(2017)10-00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