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革
(韶關市圖書館,廣東韶關512000)
RFID技術在現代圖書館中的應用研究
徐偉革
(韶關市圖書館,廣東韶關512000)
隨著圖書館信息化管理需求的加大,人們對信息傳遞的需求不斷提高,而基于磁條和條形碼技術的圖書館管理系統所提供的傳統服務也逐漸展現出其不足。因此,圖書館需引進高新技術,改變現有的服務窘境。RFID技術也被稱為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這一技術是在互聯網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簡要闡述了RFID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效果,分析了使用該技術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RFID技術;圖書館;智能系統;工作效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圖書館逐漸引進了RFID技術。RFID技術不僅可以解決現代圖書館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還可以為圖書館讀者提供便捷式的自主服務,在提高館員工作效率的同時還能釋放大量的勞動力。但是,在應用這一技術的過程中,發現存在不少問題,所以,相關人員需對其進一步研究。
2.1 RFID技術
RFID技術是一種無線射頻的識別技術,它是利用微波合理改造圖書館的門廳、各個書庫和閱覽室,利用獨立射頻自動識別的一種技術,是一種智能識別管理系統。一般情況下,無線射頻在工作中無需人工干涉,所以,針對惡劣的環境和高速運動的目標物體,利用它均能完成有效的多標簽識別,且操作簡單、便捷。目前,該技術被應用于物流管理、交通運輸、醫療管理和數據統計等方面。
2.2 RFID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
2012年,我國正式將RFID技術投入到圖書館應用中的機構不超過200家,其中,公共圖書館140家,高校圖書館60家。投入高頻RFID的比例為75.36%,超高頻RFID的比例為24.64%.2010年,全國應用RFID技術的圖書館只有50家,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分別占比為75%和25%.從以上文獻調查數據統計結果中可以看出,在RFID技術出現的前幾年,國內大多數圖書館持觀望態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圖書館開始應用RFID,大家都希望采用新興的智能技術改變圖書館的發展勢態,提升圖書館的知名度。
3.1 應用現狀統計過程
筆者通過網絡訪問、郵件咨詢和問卷調查等方式調查圖書館RFID應用現狀,選擇9家最大的RFID提供商作為訪問咨詢對象,采用多種方式統計這9家RFID提供商服務于圖書館的情況。經過長期的郵件溝通和資料收集,從9家RFID提供商中獲取了489個圖書館應用RFID技術的案例,經過重復率分析,從中提取了427個可用的無重復案例。最后,針對這427個無重復案例進行關聯分析和統計分析,獲取其發展趨勢。
3.2 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截至2015年底,我國成功使用RFID的圖書館至少有427家。圖1給出了不同年份圖書館應用RFID技術的走勢。

圖1 圖書館應用RFID技術統計走勢
從圖1中可以看出,在2006年,有圖書館最早采用RFID技術;在2006—2010年間,應用RFID技術的圖書館遞增平緩;2010年后,RFID技術應用進入拐點,每年的遞增量超過80%以上,應用RFID技術的圖書館越來越多。進入2016年,相信圖書館RFID技術的應用需求將會越來越大,市場前景也會越來越明朗。出現這個發展趨勢,不僅是因為越來越多的應用成功案例,還因為RFID設備的價格不斷降低,給圖書館普及應用RFID技術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針對高頻和超高頻2種設備的調查結果如圖2所示。由圖2的比較數據可以分析出,公共圖書館更多地選用了高頻RFID,而高校圖書館則采用了超高頻RFID設備。這與圖書館的構建策略和圖書館的經費開支有較大的關系。不同圖書館對RFID技術和設備的使用主要由其需求分析獲得,主要的RFID技術設備包括自主借還書設備、推車式移動盤點設備和圖書分揀系統。另外,大部分圖書館采用智能技術主要考慮的因素是市場價值和相關性能。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的側重點不同,所以,在RFID設備的選擇上也有較大的區別。

圖2 不同類型圖書館采用不同類型RFID技術
針對圖書館應用RIFD智能設備技術的前景問題,結合調查結果,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在新興技術與傳統技術交替變革期間,會出現一些老用戶流失的情況,這屬于正常現象。一般情況下,這部分流失用戶受制于自身的年齡和知識層面的限制,對新興技術會有一定的排斥。針對這部分用戶,工作人員可以在圖書館中定期開展科技講座,普及智能技術和圖書館RFID應用知識,盡可能拓寬他們的知識面,以此留住老用戶。另外,還應該定期開展“如何使用RFID設備”的講座,并配有專業咨詢人員進行設備操作演示。
新興智能技術帶來的用戶增多,使得工作人員在一定程度上產生抵觸心理。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數圖書館分階段建立RFID系統,不能在短期內完成一體化建設,實現高效率、低成本投入的目標。另外,重新建立的RFID系統的體制不同,圖書館沒有完成合理的調度安排。鑒于此,今后建立RFID智能系統的圖書館,應該盡量快速完成建立,完成新舊版本的更替。重新建立RFID智能系統后,需要重新建立人員調度系統,完善體制改革。
圖書館建立RFID智能系統后,需要考慮特殊人群的需求。對于色盲人群,可以采用其他標志代替顏色,作為區分替代物,讓色盲人群也能夠順利完成操作;對于聾啞人群,則可以使用手勢標志代替語音標志;對于殘障人員,應該有相應的工作者為其提供專門的引導服務。
系統的兼容性問題主要有2個:①數據來源較多,導致RFID處理數據時出錯;②RFID設備與許多老式條碼數據格式不兼容,出現異構現象。對于第一個兼容性問題,一般可以建立中間件完成數據格式的轉換,從而屏蔽硬件的復雜性。為了確保系統與圖書管理系統、文獻管理系統的無縫鏈接,在系統建設過程中,要嚴格遵守基于SIP2的數據交換協議,實現系統與圖書館其他管理軟件的數據交換,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同步性和實時性。結合筆者所在圖書館的實際需求,圖書館自主開發了SIP2(Standard Interchange Protoclo V2.00)接口交換程序,現主要應用在流通自助機和標簽轉換系統功能上。對于第二個兼容性問題,管理者需要整理、合并、集成多個異構信息,保證信息的一致性。
國內RFID設備提供商短缺的主要問題是,大多數提供商之間缺乏必要的交流,導致產品的種類、功能、層次參差不齊,圖書館機構不能同時得到最成熟的產品,研發成本也比較高。如果設備提供商之間建立起共贏精神,消除技術壁壘,將會形成雙贏的局面,促進國內RFID設備的飛速發展。
綜上所述,RFID技術在圖書館的成功應用是文化建設科技創新、服務創新的創舉,給圖書館傳統的管理模式帶來了一次革命性的改造。它的出現為我國圖書館種種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工作效果的完善提供了巨大的價值。這一技術的應用,使得圖書借還系統、圖書防盜系統、圖書智能清點系統和標簽轉換系統的建設成為了可能,它們的建設可以為讀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務。同時,隨著RFID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其在圖書館的應用必將更加普及。
[1]宋巖.RFID技術在高校圖書館應用反思[J].圖書館雜志,2016,35(8):76-81.
[2]寧璐.RFID技術在高校圖書館的應用實踐——以北京農學院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5(S1):232-235.
〔編輯:白潔〕
G258.6;G250.7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5.153
2095-6835(2017)15-01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