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廣場
皮海洲(獨立財經撰稿人):如何防止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借“忽悠式”重組來減持套現?在這個問題上,有必要給合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的一些特性來進一步規范重要股東的減持行為。比如,設置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的窗口期,規定自本次重組復牌之日起至實施完畢期間為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窗口期,而在窗口期內,重要股東不得進行股份減持。如此一來,重要股東就很難借助“忽悠式”重組來減持股份了。
http://weibo.com/phz168
曹中銘(知名獨立財經撰稿人):筆者以為,問詢函、關注函頻出的背后,凸顯出的是上市公司“擠牙膏”式的信披弊端,當然也有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的規定。這并不是一個正常市場所應該特有的正常現象,而根源則在于我們的監管上。事實上,即使是問詢函或關注函,也并非能夠擠出上市公司所有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慧球科技的案例即是最好的證明。而要讓問詢函、關注函頻頻出現的現象不再成為“風景”,采取剛性監管措施則是不可或缺的。
http://weibo.com/caozhongming
易憲容(前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從政府的房地產市場來看,盡管是強調“住房是住的,不是用來炒作的”,但是政府又要穩定房價,從而這個市場定位到現在為止都沒有真正落實,炒作仍是十分盛行。在當前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周期性調整還是一個未知數。這也就是房地產企業及投資者仍然看好國內房地產市場關鍵所在。所以,當前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對房地產市場影響不大,最近房地產上市公司股價暴跌可能是一種短期反應。
http://weibo.com//237737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