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健康、生活幸福、延年益壽是每個人最大的愿望。而健康長壽又與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生活習慣、生活方式息息相關。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最大,尤其是以下五宗“醉”,必須引起大家的重視。
酒醉醉酒最先傷害的是胃,酒精會對胃黏膜產生刺激,日久可導致胃潰瘍,引發胃出血而危及生命;過量飲酒可加重肝臟負擔,使肝細胞受損變性,最終導致肝硬變,醫學上稱之為“酒精肝”;酗酒可引起營養不良和吸收障礙,減少骨質形成和骨礦化,日久導致骨質疏松癥;長期飲烈性酒可引起血壓升高,使原有高血壓的病人發生出血性卒中,且急性期死亡率極高。此外還可影響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等。因此,不要長期、過量飲酒。
煙醉“煙醉”實質上是尼古丁慢性中毒,常在連續且過量吸煙、休息不好、體質虛弱或感冒期而偏要“吞云吐霧”者中發生。此外,在空氣流通不良的居室中吸煙,也極易發生煙醉。煙醉者初起只感不適,繼而臉色突變,由蒼白轉蠟黃,并頓感胸悶、心慌、惡心、欲吐,坐臥不安,心緒煩躁,喉干舌燥。特別是愛邊吸煙邊喝酒的人,因尼古丁能溶解在酒精中,更易被人體吸收,刺激心臟的傳導系統而發生煙醉。經常發生煙醉的人,對氣管、肺、心臟、胃會造成損傷,甚至發生器質性病變。
茶醉茶也會醉人,這是因為人的體質、敏感程度不一而發生的怪現象。老茶客耐受性較強,不易發生茶醉;而不經常飲茶的人,若在清晨空腹多喝了濃茶,或素食充饑后大量喝濃茶,都會發生茶醉,出現心慌、心率加快、頭暈、四肢無力、胃部不適、站立不穩和饑餓感等癥狀。而這些癥狀又因不會有臉紅目赤、胡言亂語、亂撞胡顛等明顯酒醉現象,往往被人們忽視。茶醉也會影響人體健康,特別是腎虛體弱的中老年人,多喝濃茶、空腹飲茶容易發生茶醉,且“茶性味甘苦,微寒”,很易使寒涼侵襲胃腸和增強胃腸道蠕動,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影響健康。古人云,茶“空腹傷胃、傷人”,“清淡溫飲宜養人”,是對飲茶方法的實踐總結,值得借鑒。茶醉后吃點葷菜、糖果或水果,就會消除癥狀,安然無恙。
油醉所謂“油醉”,是高溫下油煙中所揮發的丙烯醛在作怪。一般炒菜都需在油沸時下料,猛火急炒,才能達到脆、嫩、香的要求。特別是爆、炸食物時,需要油溫更高,散發的油煙霧更多。據測定,當油脂熱至150攝氏度以上時水解成甘油,進而轉化成丙烯醛向四周散發。油溫越高,烹調時間越長,丙烯醛濃度越高。烹調者吸入丙烯醛含量較高的油煙氣,會引起丙烯醛中毒反應,使人心律顯著減慢,呼吸不暢,血壓驟然增高。患者自感胸悶頭暈、喉頭不暢、欲吐不能,并有腰痛背疼、四肢乏力、食欲不振等癥狀,俗謂被油煙氣熏昏,其實就是油醉。避免油醉的發生,應盡量縮短在高溫油煙中操作的時間,廚房內配置良好的排氣設施,改善烹調環境,以杜絕或減少丙烯醛中毒。
飯醉明代中醫學家沈金鰲所著的《雜病源流犀燭》中就有詳細記載:“食方已,即困倦欲臥,脾氣弱,不勝食氣也,俗名飯醉。”醫書中指出的食后昏困,多因暴飲暴食而損傷脾胃,引起飯后昏倦欲睡的醉人之態。因為過量攝入的食物,需要消化器官分泌大量的消化液和加快胃腸道的血液循環來幫助消化,從而使其他臟器的供血量相應減少,導致大腦產生暫時性缺血現象,于是人就昏昏欲睡。尤其是患有胃腸或肝、膽、胰腺疾病的人,更易罹患飯醉。因此,少食多餐方為養生之道。飯后散步片刻,腹肌的節律性收縮,有助于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液的正常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