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代紅
綿竹市博物館
淺談綿竹市博物館瓦脊鑒賞
張代紅
綿竹市博物館
陶塑瓦脊,又叫“花脊”,被廣泛運用于屋宇、廟堂、宮觀等建筑的屋脊裝飾上,故稱為“瓦脊”,屋脊采用陶塑人物、動物、花卉進行裝飾,體現了民間建筑裝飾濃郁的地方特色。瓦脊藝術廣泛運用于中國傳統祠廟建筑上,其作用主要力圖增加祠廟藝術表現力,使屋頂有崇高感,使建筑有豐富華麗的外天線。用民間的話語來說,這種屋脊才夠“威”。
陶塑瓦脊的燒制歷史非常久遠,據資料記載,陶塑瓦脊在唐末時期已有生產,到明清更趨興盛。前期生產的陶塑瓦脊上的裝飾圖案主要是一些花鳥、瑞獸、山水等吉祥或辟邪意義的浮雕圖案。這些古建筑上的人物形態各異,惟妙惟肖,這些巧奪天工的工藝品,無論從設計造型上,藝術性、思想性上,均體現了當地民間工藝的精湛技藝和卓越成就。在這里,筆者想談談對綿竹市博物館收藏的四面瓦脊的藝術鑒賞。
綿竹市博物館現收藏的四面瓦脊均為明代鏤空人物瓦脊,都以黃褐色陶土燒制,雕塑的人物形象色彩鮮亮、神態逼真,是我館很值得鑒賞的四件文物。

東方塑盜桃
瓦脊長54厘米,寬36.8厘米,高8厘米,形態為長方形四側平面,無底,中空,磚面有不規則鏤空,雕塑圖案《東方塑盜桃》人物2個,明代制造,為國家三級文物。瓦脊以東方塑盜桃的神話故事為題材,表達了人們對長壽的向往和美好愿望。
傳說東方朔為漢武帝時人,性格詼諧,擅言辭。東方塑年幼喪母,由鄰居撫養長大。后來得一白猿相助上天宮求助,恰好遇到西王母開蟠桃會,他便在瑤池偷吃了仙桃,被守護神捉拿押見西王母,他以滑稽之語申辯,說得西王母不僅赦免其罪,而且還賜以仙酒仙肴。東方朔并以長命一萬八千歲以上而被奉為壽星,東方塑盜桃也被譽為健康長壽的美好象征。這面瓦脊中東方塑鶴發松顏,正拖著一樹碩果累累的桃枝,神采奕奕,笑容可掬,旁邊一白猿幻化的孩童正手捧一大蟠桃,形象甚是淘氣頑皮。

張良納履
瓦脊長53.5厘米,寬37.8厘米,高9厘米,形態為長方形四側平面,無底,中空,磚面有不規則鏤空,雕塑圖案《張良納履》人物2個,明代制造,為國家三級文物。瓦脊以張良納履的歷史故事為題材,以藝術的形式告訴人們做人的道理。
張良是漢朝的大智謀家,曾輔佐漢高祖劉邦破秦滅楚,建立漢王朝,立下過汗馬功勞。一次,張良因追擊秦始皇的途中戰敗逃逸到下邳。一天散步時,他看見一個穿著很寒酸的老人把鞋子從橋上掉落到橋下,老人抬頭看見張良便命他下橋為自己拾鞋。張良見其年邁便勉強下橋為他拾了鞋,老人又伸出腳要求他給穿上。張良好事做到底,便跪下給他穿好。老人大笑而去,然后復返對他說五天后一早在橋上見面,張良很驚奇,忙跪下答應。五天后,張良赴約,老人已先在那里了。老人發怒說:跟老人約會為什么遲到,五天后早點來。到時,張良雞叫便去,卻又落于老人后面。再到下一個五天,張良不到半夜就去約會,等了一會老人才來,見張良已在,老人高興地說:孺子可教也。于是,傳給他一部竹簡書,名曰《太公兵法》。此后,張良經常恭習誦讀,終而成為一位大智謀家,為漢王朝立下大功。這面瓦脊中老人須發蒼蒼,一手緊握拐杖,單足翹起,張亮雙手捧履,神態甚是謙恭。瓦脊以生動的故事情節告訴后人不講禮貌、不懂尊重的人要想得到別人真誠的幫助和指點是不容易的。

麻姑獻壽
瓦脊長54厘米,寬37.5厘米,高8厘米,形態為長方形四側平面,無底,中空,磚面有不規則鏤空,雕塑圖案《麻姑獻壽》人物1個,明代制造,為國家三級文物。瓦脊以麻姑獻壽的神話故事為題材,同樣表達了人們對老人長壽的美好祝愿。
瓦脊中麻姑相貌姣好,肩上挑著壽桃和靈芝酒,盡顯健康和仙逸之氣勢,成為人們為女人祈福祝壽的最佳畫圖。

二仙對弈
瓦脊長53.5厘米,寬38.5厘米,高8厘米,形態為長方形四側平面,無底,中空,磚面有不規則鏤空,雕塑圖案《二仙對弈》人物3個,明代制造,為國家三級文物。瓦脊以二仙對弈的神話故事為題材,講述了樵夫王喬向兩位神仙拜師學習棋藝的典故。
故事源于樵夫王喬上山砍柴被兩位下棋的老者吸引,不覺已過數載,后來受仙人考核并指點修成真人的傳說。后來人們常用二仙對弈比喻下棋的兩個人,表達對下棋人精湛棋藝的贊美。
綿竹市博物館內的這四面明代鏤空人物瓦脊,以不同的題材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尚、審美情趣和民風民俗,它不僅為古建筑增添了異彩,也成為古代建筑裝飾藝術中的一枝奇葩。
[1]王利忠. 石灣瓦脊公仔保存現狀初步調查[J]. 客家文博,2015,01:18-24.
[2]李婉霞. 佛山祖廟陶塑瓦脊的工藝文化價值探析[J]. 文物鑒定與鑒賞,2011,10:102-106.
[3]李健敏. 屋脊民俗風情畫——論石灣瓦脊公仔的藝術[J]. 佛山陶瓷,2008,1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