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蘇詩
成都理工大學
基于ArcGis的攀枝花城市擴張研究分析
楊蘇詩
成都理工大學
本文主要是研究攀枝花,通過用Arcgis軟件遙感數據進行波段合成,數據矢量化,要素轉面,要素轉點,計算面積值等方法研究從1980年,1990年,2000年,到2010年城區的擴張情況,統計分析并比較四個年代城區變化的數據進一步研究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結果表明:攀枝花從1980-2010年建成區面積不斷擴張;由于城區多環山,城市擴張方向均為河流和成都平原;城市人口是擴張的主要驅動力。
攀枝花;城市擴張;發展方向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空間擴張與耕地資源減少之間的矛盾成為地學領域的研究熱點[2]。為此本文以攀枝花為研究對象,分析了1980年、1990年、2000年到2010年四個時相的Landsat TM和ETM+遙感影像,文中遙感影像數據均來自地理空間數據云,利用ArcGis軟件導出數據并且矢量化,通過對比分析圖層的面積比較四年來的城市擴張情況。
基于攀枝花近年來的城市擴張,人口和GDP的增長是城市擴張的主要驅動力,攀枝花屬于四川邊緣城市,海拔較高,但是旅游產業豐富,市場前景好,且多為少數民族聚集區,是特色旅游城市也是重點開發的城市。
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尤其是旅游產業發展迅速,城市的品位和功能也是不斷提高,城市的用地需求也隨之增大,以至于耕地被占用威脅了可持續發展以及環境的保護,在這個發展迅速的過程中應該如何去平衡城市的擴張、如何保護和合理的利用自然環境,城市的擴張對社會的發展的推進[3]。本文主要利用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對攀枝花的城市擴張進行分析。
2.1 攀枝花的區域概括
攀枝花(101°14′-102°25′、北緯26°08′-27°34′)是全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地級城市,位于川,滇交界處,是四川通往東南亞、華南,沿??诎蹲罱牡胤剑恰澳戏浇z綢之路”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物資聚集地,攀枝花擁有豐富的熙然資源,也是成渝地區城市化率僅次于成都的城市。對比了攀枝花從1980年到2010年數據變化,攀枝花的城區分為西區,東區和仁和區,東區和仁和區臨近,三個區主要環繞長江上游周邊,攀枝花四年來的城區面積如表1,面積值分別是6347.860976平方千米、24341.017942平方千米,27988.288140平方千米、38410.670054平方千米。

表1 各年份的城區面積
1)攀枝花的城市擴張
利用Arcgis,對1980-2010年攀枝花市4個年代的的城市城區進行提取,并計算其擴展情況和重心遷移情況如表5。

表5 各年份城區的重心
2)攀枝花的城市擴張分析
1980年的攀枝花的城區分布比較零星,仁和區和東區的分布的地勢較為集中,1980年到1990年經濟迅猛發展,城市擴張速度極快達到了283.45%,城市分布區域逐漸集中,每個區的城區增長很快,城區都是往東南方向和西北方向發展,因其特有的地勢三個區所處的位置往東南方向地勢較低,所以往東南方向發展。
攀枝花礦產豐富,釩鈦磁鐵礦的儲蓄量達到了100億噸,是全國鐵礦儲蓄量的20%,釩資源儲蓄量是157.80萬噸,占全國釩資源儲蓄量的62%,是全國資源釩儲蓄量的11.6%,攀枝花鈦資源的儲蓄量是8.7億噸,是全國鈦資源儲蓄量的90.5%,更是占全世界鈦儲量的35.2%,攀枝花這座城市具有明顯的礦興城市特征,工業發展迅速對城市的擴張具有深遠影響,
經過圖層疊加可知;由于攀枝花在1980年代城區分布零星,城區以西區,東區,仁和區三個區域每個面的中心為重心。
城市發展方針是指導城市持續健康發展、把握城市發展大局與方向的總體綱領[2]。作為旅游城市,攀枝花的經濟目前在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
城市規模的擴張為城市的開發建設帶來了更多可以利用的土地,促使大量樓盤開發從而引起城市建筑群的增長[2]。從而簡單分析了城市這樣變化的原因:
3.1 攀枝花多環山,受地形限制,主要分布在河流附近,城市擴張方向往海拔低的成都平原和重慶方向發展。
3.2 城市人口增長是城市擴張的主要驅動力,由于近20年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城市擴張趨勢顯著。
3.3 攀枝花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并且旅游產業豐富,對城市經濟的推動具有重要作用。
3.4 影響建成區面積擴張的因素多元化,各地方政府政策和人口素質等因素對城市擴張影響也息息相關。
[1]方創琳,中國城市發展方針的演變調整與城市國模新格局[J].地理研究,2014-04-05.
[2]李愛民,基于遙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區擴張與用地規模研究[D].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9-10-15.
[3]賀振,趙文亮,賀俊平,鄭州市城市擴張遙感動態監測及驅動力分析[D].地理研究,201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