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方形的陶罐
盛老屋的歷史
和老屋里一茬又一茬的人
盛不斷輪回的日月
檐角參差破敗
青苔爬滿磚縫
幾片黑瓦已經風化
還原成前世的泥土
廊柱上斑駁的裂痕
是百年前的一道閃電
擊中后留下的孽緣
天井外的風有些冷
幾個老人枯坐在井邊
拿過去的往事互相取暖
廢棄的火車路
這一截廢棄的火車路
雜草叢生,破舊不堪
枕木被人抽走
留下死魚眼睛一樣的坑
鋼軌銹跡斑斑
不再閃著金屬的暗光
二十年前這條路是繁忙的
火車喘著粗氣,鳴著長笛
在鐵軌上咣當咣當地爬行
綠皮車廂搖搖晃晃
一些礦石和煤塊擠在一起
一些籮筐和扁擔擠在一起
一些面色土灰的人擠在一起
他們是礦區附近的農民
將紅薯玉米和小菜拖到縣城
再從縣城帶幾尺花布和糖果回家
很少買票,火車啟動前那一會兒
他們梭子一樣梭上車廂
風里雨里織他們的生活
礦石越挖越竭
火車越跑越破
蹭車的人越來越少
直到火車跑完最后一程
這條火車路便趴在那里
像剔去了肉的魚骨
一截一截被風雨蠶食
如果有一列火車
能載著時光倒流
我會和那些蹭車的農民一樣
毫不猶豫地梭上車廂
沿著來時的路徑
由現在回到從前
瘋長的樓群
比野草繁殖得更猖獗
比樹根發達得更迅速
樓,如同施了化肥的外來物種
向城市的四周瘋長
鋼筋水泥的軀體碾壓過去
踏平山包,舔平田野
像唉面一樣吞食老街
在振耳欲聾的喧囂里
在民工的汗水淚水里
漸漸顯出巍峨鐵灰的身影
然后,排泄出一些建筑垃圾
排泄出消化不良的原居民
和他們破碎一地的進城向往
樓的胃口永遠喂不飽
以一種居高臨下的神態
以一幅后工業時代的表情
以舊城改造的由頭
以開發新區的名義
不斷蠶食城市周邊的土地
蠶食一些人四世同堂的愿望
蠶食老屋蠶食鄉愁
蠶食小橋流水的鄉村風景
當樓的舌頭伸向又一處古民居
排山倒海的巨響之后
推土機忽然停住了吼叫
在一座低矮的舊房里
有位滿頭白發的老者
他捧著一面祖先的遺像
跪著,淚流滿面
作者簡介:洪佑良,男,六十年代中期生于湖南寧鄉。大學文化,當過記者,干過教師,現在某機關工作。自1990年發表作品以來,已在《人民文學》《詩刊》《人民日報》《工人日報》《光明日報》《揚子江》《湖南文學》《湖南日報》和《長沙晚報》上發表小說、散文、詩歌等文學作品500多篇(首),作品入選多種文集。系中國散文詩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詩集《歲月深井》《雅歌瀏陽》(與人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