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衣·阿不都艾力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哈薩克族文化景觀不可避免地經受著現代化進程的歷史考驗,哈薩克族文化景觀的保護與發展同時面臨著嚴重的困境。本文通過翻閱參考文獻、田野調查等手段收集資料進行梳理概括,總結出伊犁河谷哈薩克族文化景觀的視覺特征,以便哈薩克族文化景觀更好地應用在伊犁河谷民族旅游開發發展和城市景觀規劃設計中。
關鍵詞:伊犁河谷 哈薩克族 文化景觀 視覺特征
哈薩克族文化景觀就是哈薩克族歷史與現實的綜合寫照,是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景觀。如建筑、服飾、飲食、語言、道路、鄉村等聚落形態,民族遵循的風俗、制度、傳統、文字、典籍、宗教信仰等,記錄了哈薩克族的生活畫卷,也是延續民族精神的文脈和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和本土意識的源泉,更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源泉之一,其價值、作用不可估量??傊?,對哈薩克族視覺文化景觀的研究是一個過程,是時代發展的客觀需求。
一、研究對象說明
哈薩克族族文化景觀是指哈薩克族及先民在與自然斗爭的過程中,為了本民族的生存需要,便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識地在自然景觀之上所創造的景觀。
本研究所指的視覺景觀主要是文化景觀的景觀形象,這是可以用眼睛觀察到的直觀的形象。對它的研究,主要以視覺和美學規律為基礎,以哈薩克族文化景觀作為整體對象,重點分析那些眼睛能直接觀察到形象的文化景觀的各個組成部分的造型、色彩、圖案、材質等內容去研究。
二、研究范圍的選擇
哈薩克族分布較廣,為了更好更細致地研究,本文選擇了伊犁河谷的哈薩克族文化景觀為研究范圍。因為伊犁河流域是哈薩克族最早的發祥地,根據北疆哈薩克族人口比重的數據發現,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哈薩克人口最多,加上歷史上的原因,伊犁河谷哈薩克族是傳統文化保護得較完整的群體,因此更有優勢和有利的條件。
三、伊犁河谷哈薩克族文化景觀視覺特征
(一)原始古樸的草原文化特征
哈薩克族文化景觀是傾向于原始古樸的風格,從早期的自然崇拜到近現代所遺留的歷史遺跡,可以說哈薩克族文化景觀是起源于原始古樸的草原文化景觀。
物質文化景觀的材質、顏色都是來自大草原的元素。例如:(1)建筑文化景觀:絕大多數哈薩克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此建筑文化景觀都帶有簡單、方便、便于攜帶的特征。(2)草原石人:突厥時期草原游牧民族特有的墓葬建筑形式之一。(3)服飾文化景觀:哈薩克民族各部落的服飾帶有高寒草原上畜牧生活的特征。(4)生活用品:哈薩克族的生活器皿也適應了逐水革而牧的生活方式。
(二)講究圖案特征
哈薩克圖案的基本形式有漩渦紋、花草紋、直線紋、幾何紋三角形、方形、菱形等。哈薩克圖案中的植物紋樣最為豐富,典型的有花蕾、花枝和單獨紋樣。由于伊斯蘭教的教義中有禁止把人物和動物繡為紋樣的約束,所以哈薩克族圖案的題材大多局限在植物、幾何圖形及符號等比較抽象的內容,并不直接涉及偶像的范圍。一般采用對稱的圖案比較多,表達和諧雅致。
(三)講究顏色特征
游牧民生活的高原草場和山區地帶四季明顯,光照強烈,促成了哈薩克民族普遍的偏愛濃艷鮮明的色彩和對比的色彩,如哈薩克婦女的服飾講究使紅的更亮,綠的更翠。哈薩克族男士服飾講究黑白效果,這樣粗獷奔放。他們常用的顏色有白色、藍色、綠色、紅色、棕褐色、黑色等。哈薩克族忌諱用黃色,其中有兩個原因,其一是伊斯蘭教長期作用的結果,伊斯蘭教忌諱用黃色,也是歷史的緣故;其二是因哈薩克對草木枯黃的不認同而忌諱黃色。
哈薩克族喜歡借顏色來寄托自己的愿望和感情,將不同的顏色賦予了不同的意義,如棕褐色包含令人舒適、快樂、享福和真情神往之意。
(四)圖騰崇拜和宗教色彩特征
哈薩克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崇尚自由,和諧相處。起初他們以日、月、火、動物為圖騰崇拜,圖騰崇拜的標志也滲入他們平時生活的裝飾圖案中。在生活中多用如旭日性圖案、半月形圖案、鳥頭形圖案、狼耳形圖案等。由于哈薩克族信仰伊斯蘭教,在文化景觀中也帶有一些伊斯蘭教的符號。
(五)形狀特征
由于長期在草原上過著游牧生活,哈薩克族的文化景觀的形狀都來自于大自然。一般多用圓和方形,少用三角形和多邊形,大量地運用曲線。
哈薩克族所生活的獨特的生態環境,形成了哈薩克族充滿生氣與活力的性格,豪邁剛直、慷慨激昂的民族精神和深層文化結構相應的哈薩克族在形狀的應用上有自己的講究。例如地毯上的圖案以方形、長條形、三角形、菱形為主,圖形樣式簡潔,色彩樸素鮮明,圖形線條相對粗獷豪放、淳厚大方,留給人們渾樸、厚實并充滿張力的視覺感受。
參考文獻:
[1]熱合木江·沙吾提.哈薩克族傳統習俗文化(哈薩克文)[M].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犁人民出版社,2008.
[2]蘇北海.哈薩克族文化史[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