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所謂“留取時光在圖畫”,無論在開端還是在物化過程中,所有美術創作都離不開作者所處的地域,離不開時代的助力。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度,任何一個時代,無不孕生出彼此不可替代的當代藝術。
關鍵詞:當代藝術 審美需求 時代特征
一、現當代審美需求的時代性
“當代”被流動的時光打上了烙印,確證了一段段生存時空,所以繪畫的時代性被不斷地賦予新的詮釋。
美并不像任何刺激物那樣產生刺激,它致使啟示產生,它調動整個心靈,使它自由自在。有靈覺便美,有妙悟便美,有格調便美,有神韻便美;有內在便美。引美入真,可以顯露“乾旋坤轉”,可以勾畫生命之圓,可以高揚躬行踐履的理想生存方式。因此,美不是漂亮。美既包含了與畫家自身相依的提升成分與安頓成分,又賦予了作品整個藝術品味和存在目的。
二、現當代作品的審美需求
當代繪畫不僅包含西方的“當代”或“后現代”,而且還是包括中國當代實踐在內的東西方繪畫的總稱。任何繪畫作品審美需求都來自內在需求的驅動,來自超越自我的實踐。只要畫家們提舉誠摯的態度,施展橫溢的才思,在技法與材料上不斷推陳出新,姿態各異的美感就會不斷得到激發,不斷得到呈露,不斷得到擴展,愈加地綿延不止,綺麗繽紛,多樣和諧。從這個意義上說,當人們尋幽探勝,對當代審美需求進行品味的時候,也就能領略到一代代妙創、一脈脈情思、一顆顆覺心。被模式、定式和成法所奴役的圖式,已經與審美需求不再有任何緣分和關聯了。
追溯往昔,靜觀當下,“美”從來沒有國境的界線,從來沒有民族文化的高低,從來沒有傳統與當代斷裂。
三、現當代繪畫作品多元風格形成的因素
中國繪畫作為反映時代、揭示時代精神風貌的主要形式,在多元化發展的今天,受西方繪畫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年輕藝術家在創作觀念上的變革與造型語言的相應變化,見證了中國傳統繪畫的演變過程。現代生活的豐富性,使置身其間的畫家,自然而然地力圖塑造現代人的精神風貌,表達自己對于生存狀態、情感體驗的獨特理解,不斷尋求與現實題材的積極對話。現當代繪畫創作所呈現出多元并存、異彩紛呈的風格面貌和發展趨勢,既包括秉承傳統,又創造性地借鑒各種現代畫技法的典型代表,他們的創造意識和個性特點得到了進一步的張揚,造型功能也從單一性向多元化拓展,他們在創作觀念、創作功能、技法運用上的研究價值是顯著的。
四、現當代繪畫作品研究的思考與感悟
個性不可復制,不可忽視。對此,除了諸如“自有我在”等畫家說出來的話語以外,現代詩人泰戈爾亦曾有所表述:“這種個性是我們能稱其為屬于我們自己的唯一的東西,如果失去它也是整個世界的損失,它是最寶貴的,因為它不是普通的。因此,只有通過它我們才能得到更真實的宇宙……我們要保持我們的個性完整無損的愿望,實際上正是我們內心普遍行動的愿望,正是寓于我們內心的無限者的歡樂給我們帶來的歡樂。”引申而言,無論時代怎樣變化,在古今許多杰出畫家持續地對“我”進行高揚和強調下,傳統藝術語言的生成邏輯從未改變,也不會改變!
參考文獻:
[1][法]米蓋爾·杜夫海納.美學與哲學[M].孫非,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2]張映輝.繪畫境界生成論——傳統畫境與現當代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158.
[3][印]羅賓德拉奈特·泰戈爾.人生的親證[M].宮靜,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39-40.
(作者簡介:張晨,女,河北大學藝術學院2015級美術專業,研究方向:國畫、工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