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袁航
貴州深耕臨空經濟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袁航
隨著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獲批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貴州正“臨空崛起”,深耕臨空經濟。
從實現縣縣通高速到走進高鐵時代,地處內陸的貴州與世界走得更近、靠得更緊。如今,隨著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獲批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貴州正“臨空崛起”,深耕臨空經濟。
5月17日,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成功獲批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
這是繼鄭州、青島、重慶、北京等城市后,貴州走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道路的生動實踐,是貴州面臨“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疊加的歷史性機遇。
從2014年立下“一年有成果,兩年上臺階,三年出形象”的軍令狀,到現在獲批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用“追趕、領先、跨越”的拼搏精神奮力“臨空”崛起。
作為貴州“臨空”經濟的重要支撐,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早在2013年便躋身國內千萬級大型繁忙機場行列。2016年,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完成旅客發送量達1500多萬人次,同比增長13.3%,貨郵吞吐量9.6萬噸。
貴州省委決策咨詢專家、省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楊敢認為,臨空經濟能形成一條以航空樞紐為指向的高效產業鏈。從為機場設施、航空公司等提供配套服務與后勤產業,到發展航空運輸和物流服務產業以及相關的加工制造業與服務業,這些無疑是帶動城市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以T2航站樓為中心,貴州大力實施市域鐵路、城市軌道站廳一體化設計和同步建設,實現了航空、鐵路、公路三種交通方式“零換乘”。
圍繞“貴州航空人才港”建設,貴州雙龍航空港以“人才+技術+項目”“團隊+項目+資本”等模式,建成航軟基金、云客咖啡、博雅眾創空間等一批引才育才平臺,實現創新與創業、孵化與投資、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為從“制造”到“智造”轉型提供平臺,促進人才的創新創業。
截至目前,貴州雙龍航空港共引進博士50名,碩士168名,人才總量達5716名,其中高層次人才1132名,逐步補上人才“短板”。
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以龍洞堡國際機場為中心,東起黔南州龍里谷腳鎮中鐵大道,西至貴陽市南岳山脈,南起貴陽市南明區小碧鄉,北至貴陽市南明區永樂鄉,管理面積達148平方公里,其中機場區域面積15.6平方公里。
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經濟發展貿易局副局長楊立力告訴記者,三年來,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以大數據創新為引領,積極打造創新型中心城市綜合服務業集聚區。
獲批“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將使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發展潛力更大、前景更廣。
截至2017年4月,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共引進項目96個,簽約資金實際到位共計367億元,投產項目61個,在建項目23個,成功扶持BBD、暖藍、住視云、富思等17家互聯網企業。
據了解,為形成產業集群發展,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對新引進的世界500強、中國100強和行業10強企業總部,給予800萬元、500萬元、300萬元落地獎勵;對租賃廠房和辦公用房的,前三年給予100%場地租金獎勵,后兩年給予50%場地租金獎勵;省外大數據及關聯企業總部落戶,給予一次性200-500萬元的落戶獎勵等。
在此基礎上,該區出臺了《重點項目1+1+N聯動包保工作責任制》,對簽約企業落戶、企業建設發展等全程,實行“一名管委會領導+一名部門領導+多名工作人員”全程服務制度,靠前指揮、一線服務,做到企業有困難及時解決,企業有需要及時幫助,讓企業安心、順心、放心發展。
雙龍不僅在積極引進和打造航空港的關聯企業形成產業集群效應,也在探索建設航空港引致產業。
按照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爾“把多彩貴州城打造為貴州風景眼”的要求,雙龍航空港依托貴州豐富的少數民族風情和活動,積極發展文化旅游休閑體驗,建設文化體驗館、文化展示中心等重點項目,展示貴州的傳統民俗和多樣風采。
與此同時,總部經濟、現代物流、會展休閑體驗、生態臨空商務、航空教育等業態也被提上發展議程。

作為貴州臨空經濟的重要支撐,2016年,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完成旅客發送量達1500多萬人次,同比增長13.3%。圖為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全景。(當代貴州圖片庫供圖)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民航局函復,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要引導和推進臨空指向性強的現代服務業、高端制造業集聚發展,著力構建以航空運輸為基礎、航空關聯產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推動產業與城市融合協調發展,把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成為西部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西南航空客貨運樞紐、特色高端臨空產業基地、智慧型生態化臨空示范區,為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建設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提供重要支撐。
作為內陸省份,由于底子薄、基礎差,貴州城鄉發展不平衡,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發展方式相對粗放,產業結構調整壓力較大,“趕”與“轉”任務繁重。
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相關負責人認為,貴州以“高端、國際、特色”為特征重塑航空港經濟區產業結構,將雙龍航空港打造成西南地區國際航空中心,成為貴州走向世界的橋頭堡,有利于吸引全球優質資源,進一步發展外向型經濟,建設國內外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區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打造富有活力和競爭力的內陸開放新高地,推動低端制造業向高端產業轉型,使貴州的發展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之中,參與全球經濟分工。
當前,作為貴州的形象窗口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正積極踐行“引領黔中經濟區發展、服務全國、聯通世界的開放高地”的戰略定位,在西南地區打造大貴陽航空經濟發展廊道,并在更高端、更全面、更廣闊、更縱深程度上直接參與國際產業分工,成為國家“空中絲綢之路”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節點城市。
(責任編輯 / 蒙珺 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