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劉建梅
聚焦發展 聚力攻堅
——務川發揮基層黨組織和“第一書記”脫貧攻堅主力軍作用
文_劉建梅
在脫貧攻堅中,務川自治縣積極發揮基層黨支部及駐村“第一書記”作用,以“思想幫扶、支部引領”為突破口,宣講扶貧政策、化解矛盾,幫助群眾算、帶領群眾干,引導群眾樹立不等不靠、苦干實干的思想。
“不脫貧,我們誓不收兵。”隨著務川自治縣縣委書記楊游明一聲令下,全縣12778名黨員一起行動,帶領全縣46萬同胞,圍繞“2017年實現精準脫貧”目標,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聯系群眾的組織保證,是實現和加強黨的領導的重要條件。務川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把支部建在車間、建在合作社、建在小村寨、建在工地。
“今年務川將舉辦縣慶三十周年盛典,迎來很多客人,我們交通運輸行業是對外宣傳的門面。”5月18日,務川鵬程公司黨支部積極動員公司董事會,出臺規定讓全縣出租車、公交車、客運車司機工作時間統一著民族服裝,禮貌用語,文明駕駛,在車上張貼好文明城市創建等宣傳標語,使用好車載LED顯示屏。
隨后,鵬程公司投入30多萬元安裝計價器和車載LED顯示屏,投入100多萬元為2000多名員工定制民族服裝,全力服務三十周年縣慶盛典。
今年來,浞水鎮滄浪村陽山片區黨支部的黨員格外忙碌。3月初,滄浪村委從重慶引進一家公司落戶陽山片區,流轉土地1000畝發展大頭菜種植。該片區黨支部黨員率先垂范,支部書記宴貞常第一個把自家土地流轉出來,支部其他黨員也紛紛與公司簽訂了土地流轉協議。
隨后,陽山片區黨支部的5個黨員分頭行動,召開群眾會,逐家逐戶做群眾工作,僅用20天就完成了1000畝土地的流轉工作。
鵬程運輸公司黨支部、陽山片區黨支部只是務川887個黨支部工作的一個縮影。
今年來,務川積極發揮黨支部作用,按照“支部凝聚互助共建、黨建引領扶貧脫困”的工作思路,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在農村黨員中廣泛開展“如何富、怎么富”“在脫貧攻堅中黨員如何發揮作用”等大討論活動,進一步凝聚力量,激發動力。以“思想幫扶、支部引領”為突破口,組建思想扶貧宣傳隊,集中宣傳縣里的惠民利民政策、縣內外脫貧致富先進典型,引導群眾樹立不等不靠、苦干實干的思想。
同時,搶抓新農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機遇,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中心,按照“基層組織+公司+農戶+協會”的組織形式和“面向市場、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經營方式,以村“兩委”班子成員和黨員骨干為基礎,努力培養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廣泛吸納貧困群眾,先后建起了423個合作社、10多個特色加工廠,成立了70多支運輸隊,組建了70多支施工隊,積極參與農田水利、林業、旅游業、新農村示范點等建設,引領貧困群眾走上增收致富路。
截至今年5月,全縣109個行政村村級集體經濟積累突破8000萬余元。
鄒狄鋸是務川自治縣經濟貿易局的干部,2015年被縣委組織部選派到豐樂鎮新田村任“第一書記”,2016年又被選派到浞水鎮石筍村任“第一書記”。
石筍村面積21平方公里,人口3561人,其中貧困戶124戶523人。3名村干部除了從部隊轉業、20出頭的總支書記外,其余2名村干部都年近花甲,不懂電腦,無論制作表冊還是統計扶貧數據都需要請外援。村辦公樓墻體裂縫,雨天四處滲水,急需搬遷,但需要3至4萬元的搬遷費。
貧困人口多、村干部緊缺、脫貧攻堅任務重……剛入村,擺在鄒狄鋸面前的“硬骨頭”一個接一個。
跑村里、跑鎮里、跑“娘家”,通過一年多的努力,鄒狄鋸為村里爭取到一連串利好:由當地鎮政府財政撥款支付報酬,村里自聘了2名干部,解決辦事缺人手的問題;鎮政府和務川經貿局分別解決1萬元、3萬元經費,用于辦公樓“搬遷”及辦公陣地建設,解決了無錢辦事的難題;動員經貿局29名干部集資3萬元,為貧困農戶解決生產生活困難;爭取到總投資177.2萬元、總長6.8公里的“一事一議”公路建設項目;幫助群眾跑起了運輸、做起日用商品小賣、辦起規模牛羊養殖場,發展起水產養殖……
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鄒狄鋸將全村基本情況、貧困類別、結對幫扶雙方姓名、貧困戶與包保干部聯系電話、幫扶產業和措施、扶貧預期效果等印制成“聯心卡”發放給貧困戶,方便群眾聯系。
伍樸是務川自治縣信合聯社干部、浞水鎮河壩村“第一書記”。今年4月,在遍訪貧困村貧困戶過程中,伍樸發現,河壩村河壩組、龍橋組、學堂組原本在多家單位的幫助下接通了自來水,近年來由于水源附近的養殖場污染和水源面積縮小、水管損壞,村民們又過上了背水喝的日子。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伍樸帶領村干部和當地群眾到處尋找新的水源,經過半個多月的努力,終于在5公里外的大山深處找到了水源點,并聯系縣信合聯社出資5.5萬元實施了三個村民小組的飲水工程。
同樣,石朝鄉京竹村土朝溝、京竹坨、七重丫、天仙坡、田灣、紅坪、馬家坪等村民組267戶1079人的人畜飲水一直得不到保障,只要連續晴上十天,所有零星水源均會枯竭。

務川自治縣石朝鄉高峰村黨員干部張懿林(右)指導貧困戶栽種辣椒。(田淵/攝)
為解決京竹坨全組人畜安全飲水困難,遵義市中心血站干部、京竹村駐村工作組組長王耀忠帶領村民在7公里外的高峰村劉家沙子坡找到了水源,并請“娘家”人——遵義市中心血站站長付勝到京竹村調研,現場承諾提供50萬元資金,解決架設水管、修水池費用,目前正在安裝入戶水管。
務川自治縣財政局干部、石朝鄉京竹村“第一書記”張軍看到京竹村地理條件優越,旅游資源豐富,但無脫貧致富產業帶動的情況,決定對貧困戶進行分類梳理甄別,因戶施策、因人施法,圍繞特色產業、基礎設施、產業致富和技能培訓等,大力發展精品水果種植,增加農民收入。
聽了張軍的匯報,石朝鄉黨委政府根據村情精準制定精品水果產業規劃,引進務川自治縣天門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京竹村投資200萬元,發展400畝精品水果示范基地,實行包掛果、包成活、包回收“三包”政策,惠及京竹坨、大塘、七重丫、天仙坡四個村民小組78戶貧困農戶。
鄒狄鋸、伍樸、王耀忠、張軍是務川自治縣67個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67名駐村“第一書記”、345名駐村隊員的代表。今年以來,務川“第一書記”們按照“一村一策”要求,走村串寨,與貧困群眾同吃同住,宣講扶貧政策、化解矛盾,幫助群眾算、帶領群眾干,為當地群眾改變生產生活現狀四處奔走,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出力鼓勁。
今年前五個月,67個“第一書記”與村支“兩委”研究討論,共同制定精準脫貧幫扶方案67個、規劃立項扶貧項目56個,涉及資金5221萬元。同時,建立“一對一”幫扶機制,全縣8594名干部職工,走訪群眾12.4萬人次,結對包保貧困戶2.26萬戶,實現貧困戶幫帶全覆蓋,落實55個貧困村因戶施策“短平快”項目2251萬元,真正做到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脫貧。
(作者單位 / 務川自治縣外宣中心 責任編輯 / 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