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陳榮 田小青 劉正華
“脫貧攻堅尖刀連”推動發展養殖業
——長順縣擺所鎮城伍村不等不靠決勝脫貧攻堅
文_陳榮 田小青 劉正華
長順縣擺所鎮城伍村在種養殖產業發展中,以“脫貧攻堅尖刀連”的成員示范帶動,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助推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6月21日,長順縣擺所鎮城伍村“脫貧攻堅尖刀連”成立。
在長順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黨群部主任、城伍村“第一書記”陳曉艷帶領下,該村首批56名“脫貧攻堅尖刀連”成員面對鮮紅的連旗,莊嚴宣誓:“在脫貧攻堅關鍵時期,我們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不等不靠,自立更生,堅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在村集體養殖基地,錚錚誓言響徹山谷。
“‘尖刀連’就是脫貧攻堅的先鋒部隊,必須帶好頭、打好仗,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做好表率、當好標桿。”陳曉艷說。
“滿山盡是山石頭、種下莊稼無米收;家家戶戶年難過,只望鍋里有滴油。”這是早年在城伍村廣為流傳的順口溜,貧困的記憶深深烙在全村群眾心中,揮之不去。
城伍村位于長順縣中部偏西,基礎設施落后,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務工和傳統農業種植,全村轄23個自然組,共752戶3384人,建檔立卡貧困戶322戶1136人,貧困發生率為33.5%。
在這樣的情況下,陳曉艷被組織選派到城伍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陳曉艷告訴記者,面對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廣的城伍村,“必須拿出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起‘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集中火力,發出總攻,才能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陳曉艷進入城伍村后發現,這里的環境非常適合發展種養殖產業,群眾想脫貧的積極性很高,發展欲望強烈,就是苦于缺乏資金。

“脫貧攻堅尖刀連”成員吳幺妹在肉牛養殖基地務工。(長順縣傳媒中心供圖)

“脫貧攻堅尖刀連”成員種植的金銀花。(長順縣傳媒中心供圖)
她把當地實際情況向“娘家”長順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領導匯報,立即得到了單位的支持。長順縣信用合作聯社決定利用自身優勢,向愿意發展種養殖產業的群眾發放“特惠貸”,解決貧困群眾的資金困難。截至目前,該村共有346戶農戶獲得貸款1976.79萬元,精準扶貧戶貸款占比23.41%。
為減輕群眾還貸壓力,長順縣信用合作聯社針對精準扶貧戶的貸款利率執行按人民銀行一年期基準利率(3.625‰)發放,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由政府貼息。“特惠貸”推出后,每年為城伍村精準扶貧貸款戶節省利息支出38萬元。
48歲的城伍村花沖組精準扶貧戶羅應倫用5萬元“特惠貸”資金發展生豬養殖,修建豬圈面積120余平方米,養殖生豬15頭,年收入3萬余元。
54歲的城伍村青騰組精準扶貧戶王再學貸款5萬元發展肉牛養殖,養殖規模20余頭,每年帶來直接經濟收入5萬余元。
城伍村村支書李清向筆者算了一筆細賬:金銀花種植500畝,覆蓋貧困戶50戶,年純收入30萬左右;肉牛養殖預計發展到136頭,覆蓋貧困戶50戶,按現在的市場價算每年純收入15萬元;養殖瑤雞1.6萬羽,覆蓋貧困戶184戶,年純收入10萬元;燈飾廠覆蓋貧困戶25戶……如果再引進一些“短平快”的產業,群眾脫貧不是問題。
“肉牛養殖場辦起后,我在這里喂牛,每月能拿到1500元工資,比以前種莊稼劃算多了”,城伍村村民王再學樂呵呵地說。
“脫貧攻堅進入關鍵時期,城伍村種養殖產業的規模還比較小。要真正實現產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需要擴大規模,解決土地流轉難、產業單一等問題。”城伍村村支書李清介紹道。
為了實現長遠發展,城伍村決定成立“脫貧攻堅尖刀連”,群策群力推動產業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以壓倒一切困難的狠勁,百折不撓的韌勁、干勁,帶領全村貧困群眾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同步小康。
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陳曉燕說,城伍村將采取“地租保底、入股分紅、務工增收、培訓孵化”四種模式,以“脫貧攻堅尖刀連”的成員示范帶動,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實現脫貧致富。
“現在的政策很好,貧困戶每年都有分紅,到養殖基地務工還有固定工資,對脫貧致富充滿信心。”城伍村貧困戶羅應明一邊給小雞喂食,一邊說道。
(作者單位 / 長順縣傳媒中心 責任編輯 / 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