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國居民樓火災看現代系統漏洞

楊柏
資深報人,曾任中國青年報貴州記者站站長、香港經濟導報執行總編輯、深圳商報前沿觀察總監。辟有楊柏工作室,從事深度報道、公益文化出版等。
“現代化”凸顯導致英國居民樓火災問題的某種共性,提示我們必須以現代化規律的意識管控風險。
在倫敦居民樓大火后第八天,杭州一高層建筑18樓一戶豪宅被保姆人為放火。水火無情,不分國別種群。火,創造了文明,但人類似乎也從來沒有真正馴服過火。在火災造成的人道危機和經濟社會損失面前,“火”也是一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相關的話題。
這里有一個觀察點是中國如今高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英國這場大火,來自首府倫敦的格倫費爾塔大樓。英國是最早完成工業化的國家,也是實現現代城市化最早的國家。在人類史前所未有的歷史中,現代化意味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高度集約、聚合,資源匯聚,產出也空前的規模化,甚至智能化。摩天大樓是表現在建筑上的各系統資源(水電氣)要素在空間上的集成匯聚,并實現持續安全運行。理所當然的是這種現代性還體現為系統嚴密的高標準,在設計、組合、直至物理形態完成后的管控高標準和要求。因為,在任何一個已生成的平臺上,一旦出現“系統漏洞”,就會誘發“系統風險”。
英國這次火災成因,來自三個“系統漏洞”的耦合。英國警方公布,導致格倫費爾塔居民樓失火的直接原因:一為16樓一戶電冰箱起火,二為外墻裝修材料問題,三是絕緣材料不合格。前者排除了人為故意,后兩者是火場火勢迅速蔓延、失控的原因。倫敦是人類最早積累消防管控經驗的城市,中文網上就有人曬出五年前去考察消防經驗的博客,說倫敦在歐洲城市群中火災最少。然而百密一疏,少不等于沒有,危險和漏洞仍然會來自系統的某一處,一旦第一塊骨牌被推倒,高度集成的模塊中就會出現“系統崩潰”,誘發人道危機。
管控角度屬于技術層面的問題,都集中在“準入”前的供應側,這當然與經濟學、管理學嚴重相關。“電冰箱起火”,“外墻裝修材料”和“絕緣材料”不合格,3個問題耦合還遠程牽連制造業的冰箱、絕緣材料、外墻材料的生產質量和標準問題。一個存在問題的子系統產品,一旦通過集成被整合進一個系統平臺,就等于埋下隱患,日后把它們找出來,不是不可能,但肯定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和精力,或許在遠程鏈上還牽扯更復雜的東西。全球化背景下,沒準還會涉國際貿易帶來的第三國家產品以及商品標準、質量意識與文化。地球村里一個異國的人道災難,必然會凸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聯性,因為人對產品質量與安全的要求是一樣的。
國際化中,標準本身就意味著有一張設有底線的負面清單。影響巨大的凱文·凱利〔美〕《失控——全人類的最終命運與結局》一書的中文譯者在翻譯后記中說:“不確定性往往使人不安,不可控性更是被視為現代企業管理的大敵”,但這“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也正是創新的源泉、進化的動因”。也可能這在技術層面是毋庸置疑的,但在社會層面有可能只是促進“進化”的一個教訓。人道災難在人文上呈現的是毀滅,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杭州豪宅中,投機取巧的保姆縱火,暴露出賭徒身份,說明我們這個雖實行有戶口管理的國家,區域間并沒有實現統一市場的跨區管理的無縫對接。放火者早已被廣東東莞法院追責,但她仍然能以保姆的身份,在杭州“潛伏”。這一切只能說明我國跨省勞務人員信用管理的漏洞。
問題同樣出在要素市場的“供應側”,也出現在接納方的準入環節。說明我們的社會改革與管理進步,還沒跟上經濟發展的現實。有藍皮書說此刻的中國,作為一個后發現代化的轉型國家,也已然來到了現代化的入口處。“現代化”凸顯導致英國居民樓火災問題的某種共性,提示我們必須以現代化規律的意識管控風險。
(責任編輯 /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