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賈常艷/
儲能產業化鏈條已形成前景光明
——訪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秘書長張靜
/本刊記者 賈常艷/

張靜,女,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秘書長/研究總監,目前負責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秘書處的日常管理工作,負責聯盟產業研究平臺、信息交流平臺、金融服務平臺、關鍵技術研發平臺的管理與推廣。帶領聯盟研究團隊完成國家能源局儲能相關的研究工作如《我國大規模儲能技術和政策路線發展圖》、《電力儲能規劃》、《電力儲能與能源系統智能化重大技術創新調研》等;完成美國能源基金會“中國2050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景暨途徑研究”項目中“儲能技術發展與應用研究”專題的研究;以及APEC項目《通過儲能系統的合理應用推動穩定的新能源供應》。并創建“全球儲能數據庫”涵蓋儲能項目庫、廠商庫和政策庫,目前已經收錄全球近500多個儲能項目。
國際金融公司(IFC)在其2017年初發布的《新興市場的儲能發展趨勢和機遇》中指出,未來五年儲能在新興市場將以40%的增長率迅速發展,從當下的2GW增長至80GW。看來2017年儲能的發展將會延續2016年的高速度。儲能發展多年來,從陌生到熟悉再到今天的備受寵愛,經歷的是無數行業人士的堅持和努力,儲能呈現的新面貌讓所有為之努力的人感到欣慰。在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2017之際,本刊采訪了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秘書長張靜,她為我們分享了關于儲能的可喜之處,讓我們看到了未來儲能的勃勃生機。
張靜:第一,儲能項目呈規模化增長。前兩年如果可以有幾兆瓦的項目大家都會認為是大項目,但現在幾十兆瓦,甚至是幾百兆瓦的項目開始進入大家的視線。儲能技術路線逐步聚焦,鋰離子電池,鉛炭電池,液流電池和最近剛剛調試完成的超臨界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等,現在逐漸成為應用的主流技術。第二,以前我們在推儲能時更多的是想做示范應用,想講品牌效應或驗證技術。從現在開始大家更加關注的是它的可盈利性,可盈利性其實代表的是它將健康持續地發展特性。大家很關注復制推廣能力。第三,企業家為主要的推動力,已經把產業往前推了很遠。同時,市場機制、價格機制、產業政策與產業的發展呈互動的趨勢。一些情況是市場發展倒逼政策,一些情況是政策出臺推動產業進一步發展。第四,更多金融資本進入儲能領域參與技術研發和項目融資。第五,儲能技術和項目的規范標準開始啟動。我們要抓住市場的機會也不能忘記產業發展應有的標準規范,現在作為新興的技術安全性和清潔不容忽視。

張靜:根據CNESA(儲能聯盟)最新統計數據看2000~2016年儲能市場累計裝機規模,抽水蓄能在全球占97%,雖然大,但儲能產業新技術——電化學儲能技術的發展非常驚人。56%是電化學儲能,熔融鹽儲熱發展不錯,鋰離子電池表現突出,有89%的增長率。到2016年底累計的電化學儲能的裝機量達到1.77吉瓦。我們得到的第一個結論是,作為新興技術的儲能發展迅猛。前兩年主要是美國和德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在應用儲能,今天有更多的國家加入到儲能的應用行列中。2016年的新增裝機中,有20多個國家都有儲能的項目,這個我們很有感受。以前我們研究部在收集新聞時,每天大概有十多條新聞,現在的量有5~10倍的增長,而且很多都是項目信息。我們可以看到在前十的國家排名里,老牌的美國和德國在,但新西蘭、馬爾代夫等國家也逐漸出現。印度不能忽視,它也是將來應用儲能很大的市場。

目前全球1.77吉瓦應用里有兩大應用是比較清晰的,且盈利性是非常明顯的。輔助服務占的份額非常大,在新增規模里面增長非常高。以調頻輔助服務為例,現在全球很多國家都有比較大的規劃或者已經建設的量。儲能應用的商業性或者經濟價值比較好的是特斯拉和Sonnen Battery。在國際市場上戶用儲能應用的發展非常快。部分歐洲地區和澳大利亞地廣人稀的地區,居民比較需要光儲系統來供電。在居民用電電費比較高的國家戶用儲能的發展也比較好。無論是調頻還是戶用儲能,都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市場需求導致儲能的應用有非常好的前景。
在市場需求逐漸出現的情況下,以美國調頻市場為例,2007年、2011年、2013年有不同的政策推出,890號法令是規定電力市場允許儲能。755號法令是激勵儲能技術快速響應的進步。784號法令構建了為電儲能提供服務的結算機制。支持儲能有更大的營利空間。戶用儲能以德國為例,德國居民用電電價非常高,電價變化很大。德國現在光伏的上網FIT是12歐分,居民電價是29歐分左右。政府在2013年和2016年推出兩輪補貼政策,使得德國的戶用儲能市場發展非常快。
張靜:儲能產業走向商業化應用的鏈條已形成,市場需求驅動,政策在一定程度或某些領域給予支持,儲能就能實現商業價值。在全球市場,儲能大規模參與電力系統調節工作,參與輔助服務,儲能在分布式能源中的應用也持續加速。
中國市場格局中,抽水蓄能最大比例占99%,壓縮空氣和熔融鹽儲熱,包括所有的電化學儲能只有1%的份額。雖然份額不高,但它的增速非常快。據今年3月新統計數據,電化學電池裝機量有243兆瓦,年增長率72%。2016年單年新增的規模增長更快,達到299%。從技術分類看,鋰離子電池占59%,鉛蓄電池占32%。從應用看,用戶側的分布式發電和微網的應用占份額比較大。現在廠商布局儲能國內外市場非常積極和踴躍,我們通過兩個渠道,公開信息和收集的信息與廠商進行交叉檢驗。排在前十位的國內廠商包括陽光三星、圣陽、科陸電子、CATL等。
政府也陸續出臺了很多儲能支持政策。也很多一類政策是能源規劃和能源裝備類的,一類是與電力體制改革或電力規劃相關的,還有一類是與儲能應用直接先關的,例如在新能源、能源互聯網和電動汽車領域的政策。在國內市場,儲能正在由四大傳統領域向多領域滲透,參與多領域示范應用。在最近公布的能源互聯網、多能互補和新能源微網的示范項目中,儲能的參與度比較高,在新能源微網示范的28個項目中,26個都應用儲能技術,在能源互聯網里面有60%、多能互補有30%以上比例的儲能參與比例。
張靜:在我國的儲能市場,2011~2013年是技術示范和驗證期,2013~2015年在驗證技術的同時致力于探索商業模式,2015~2020年則是儲能發展的商業化應用初期。儲能的應用更多的集中在發電側、電網側和用戶側。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通過政策的區域試點,市場機制或價格機制將逐步建立,這對儲能實現多重應用價值疊加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未來國內的儲能發展有三個趨勢:從可再生能源并網,電力系統調峰能力的角度出發,大型儲能調峰系統的探索發展是趨勢。與配售電結合或能源互聯網結合,以儲能為核心的用戶側綜合能源服務是第二個趨勢。分散在各處的電池資源,在數據中心、在電信基站和電動汽車充電站、甚至是在軌道交通做能量回收的電池,都可以被加以管理和利用,從而可以和電力系統或者能源系統有很好的關聯性。這是第三個趨勢。
根據國家的規劃,到2020年抽水蓄能裝機規模為40吉瓦,壓縮空氣150兆瓦,熔融鹽儲熱是根據廠商2020年的規劃,為1.8吉瓦,按照CNESA(儲能聯盟)對電化學儲能技術的發展預測,其2020年的規劃容量為2吉瓦,儲能市場的總預測規模約為44吉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