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


現在正值暑假,相信每位考研黨都知道暑假對于考研英語復習的重要性。對于考研英語,很多考生的復習思路是這樣的:聽做題方法和技巧,練習寫作套路與句型,上完課后自己回去開始刷題……這樣做有問題嗎?問題不大,但是筆者認為考生可以做得更好。筆者在學生面前一直強調,方法比努力更重要。閱讀理解方面的訓練有詞匯、長難句、篇章結構、出題思路、干擾項分析、常見出題點等等“知識切片”需要考生掌握。同理,寫作也絕對不是“看范文、背模板、自己寫兩篇”那么簡單的事。所以在考生進行考研英語寫作復習之時,筆者愿意和考生聊聊考研英語寫作的“通關路”。話不多說,到底有哪幾關呢?具體包括以下五關:
1. 基礎關——寫正確的英語句子
2. 框架關——搭建作文基本框架
3. 話題關——積累不同話題的話題詞與經典素材
4. 練習關——真題與模擬題演練
5. 批改關——作文沒人改,效果減七成
下面分別來談談每一關的要點。
基礎關
結合歷年考生得分以及與閱卷老師交流的情況來看,我們的考生在寫作部分拿到及格分并不容易(英語[一]寫作總分為30分,及格18分;英語[二]寫作總分為25分,及格15分),為什么呢?作為一位每年大量批閱考生英語作文的老師,筆者實在太能理解了,請看下圖:
這是去年一位學員的第一次習作,其中存在各方面的錯誤,包括單詞拼寫錯誤、基本介詞使用錯誤、從句與主句不明晰錯誤、副詞使用錯誤、單復數錯誤、謂語動詞唯一性錯誤、常用單詞使用錯誤……在這樣錯誤百出的情況下,考生就算背了再好的模板句,使用了所謂的高級詞匯,文章的內容再深刻,作文都是不可能及格的。
考生如何才能打好英語寫作的基礎,避免犯簡單的錯誤呢?在此筆者提出四點建議。
第一,考生在動筆寫作之前要把“謂語動詞唯一性、動詞單復數、從句的基本原則、非謂語動詞的基本原則”等基礎語法復習一遍。這些初中就開始學的語法規則花個1~2天鞏固足矣!
第二,考生一定要養成寫作完成之后檢查的習慣,重點檢查句中的“動詞問題”。考生的寫作之所以會有這么多的簡單錯誤,在于母語思維的強勢影響,像“動詞時態、單復數、謂語動詞唯一性”等語法現象,不是考生完全不懂,而是母語思維使得考生注意不到這些語法現象。糾正這一問題的最好途徑就是檢查。
第三,這么多年的教學經驗也讓筆者明白,考生自己往往發現不了自己的錯誤。所以,考生開始練習寫作之后,找人幫忙修改自己的作文,也是一個應該考慮的問題。
第四,多積累,少編造。“自造表達”往往是各類語言錯誤的開始,考生寫出的句子即使語法沒問題,表達也很別扭,比如,將“接觸社會”說成touch the society,將“五湖四海”說成five lakes and four seas,這些問題都是因為沒看過地道范文中這類常見表達的正確寫法。所以,筆者的個人觀點是,不同話題的范文沒背過1~2篇之前(至少把范文讀熟,將其中的常見表達記下來)還是不要自己動筆。
框架關
考生對基礎語法有了概念之后,就需要看考研英語作文是怎么構成的。一直以來,筆者都強調,考研英語寫作得分的黃金比例是3∶4∶3。其中第一個30%就是指相對明確的結構性表達,也就是作文的基本框架。拿英語(一)大作文來說,以下幾個“中文概念”幾乎是肯定會寫到的:①這幅圖描繪了……(圖畫中的內容);②這幅圖告訴我們……(圖畫體現的現象);③這個現象因為……而產生;④這個現象帶來了什么好的或什么壞的影響;⑤針對這個現象,我們要如何應對。
如上這些“中文概念”都屬于作文的框架內容表達。框架內容的學習是考生看懂范文繼而去模仿范文進行寫作的前提,更是考生背誦范文時必須理解的邏輯結構,所以,框架關是考生搞定考研英語寫作需要拿下的一關!考生完全可以在老師或書本的指導下通過學習和仿寫歷年寫作真題來基本確立好自己的作文框架。
但是要注意的一點是,這些較為固定的內容如何能寫出新意,而不是追求寫難寫長,是考生思考的重點。寫得難了易犯錯,寫得長了考官覺得你湊字數,而要是你寫了“看到這幅畫,我腦中想到的第一句話是……”或“這幅畫引起了我……的情緒(情感)”,是不是和大多數考生寫的“這幅發人深省的圖畫意在告訴我們……”就有點不一樣了呢?大家也都知道這些內容基本是自己確定下來2~3個寫法之后,就不用再多去考慮變化的,也就是較為“模板化”的。但是,考生至少要做到“個性化的模板化”,同時這些內容的比例應該控制在30%左右,超過這個比例的話,那么考生的正文內容就所剩無幾。太“套路”不“真誠”,得分是不會高的,尤其是北京等“壓分”城市。
話題關
考研英語寫作得分黃金比例的40%是常見寫作話題的“話題詞”。比如,環境類話題中的話題詞包括“生態環境惡化、能源短缺、節能減排、低碳生活、可持續發展、建設節約型社會、杜絕過度開發和浪費”等。這些表達是不是可以普遍適用于和環境相關的問題呢?比如用于早年考過的過渡捕撈問題,當下熱門的綠色出行、步行上下樓等話題。同時,考生也應該知道,這些內容要是在考場上直接寫出來,難度太大,因此備考時就掌握好是必須的。
所以在有了基本的寫作框架之后,考生就不應該以“完成歷年真題后練模擬題”的步驟來復習寫作部分了。注意,寫作與其他題型在復習上有很大的不同!筆者建議的做法如下。
把常見話題進行分類,按照話題進行練習(真題都可以分到相應的話題中去),然后分類整理每類話題對應的高頻亮點表達,分類背誦,英語(一)大作文的備考尤其如是。就英語(一)大作文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六大類:公民素質與公德類、青年面對社會類、環保節能類、科技與生活類、流行文化與文化交流類、兩代關系類。
比如,2009年英語(一)大作文的圖畫“網絡的近與遠”與2015年英語(一)大作文的圖畫“手機時代的網絡聚會”(請看右上角的兩幅圖畫)明顯同屬于“科技與生活”的話題,論證的時候很多話題詞都是可以共用的,比如,科技發展(避免一直使用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可以換成Thanks to the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生活水平提高(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手機/電腦/網絡功能變得更強大(functions of phones/computers/the internet become more powerful)。同時,網絡和手機帶來的影響也是共通的:現代人有手機/網絡/電腦成癮的嚴重傾向、人們忽視了面對面的交流(face-to-face communication)。甚至這兩道題最后的建議措施也有很多共同之處。
這兩篇文章是考過的作文題目,考生如果只停留在會寫這兩篇文章的境界是沒有意義的,考生要針對這類話題做進一步的模擬練習。比如,請看下面這幅圖:
考生會發現,前兩張圖寫作時會用到的表達也可以用在這張圖畫的寫作中,不過需要結合話題本身做出一定的改變。這樣一類話題、一類話題地練習,考生就能融會貫通地針對各類話題進行寫作了。
練習關和批改關
寫作得分的黃金比例3∶4∶3中,最后的30%是考生在考場上針對實際考試的話題現場發揮的內容。對于這30%,筆者只提兩個要求:切題+正確。用詞和句型高級與否都不主要,“寫對”才是硬道理。但問題來了:除了“背”考生就沒“寫”幾次,更別提讓人改幾次了,這樣行嗎?這就好比“你在岸上學游泳,永遠都學不會”。不去犯錯幾次,不去激活自己背到的詞匯和句型,沒人提醒自己意識不到的錯誤,終究只是紙上談兵,上了考場仍會一臉懵圈!筆者對自己的學員的最低要求是:20篇!練完20篇,改完20篇,再上考場,這是底線。
此外,作文寫完一定要請別人幫忙批改。筆者現在的觀點是,“寫作沒人改,直接上考場”和“沒被師傅罵,直接去開車”沒什么區別。“老司機”都是要“千錘百煉”的。批改的重要性前面已有反復提及,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綜上所述,大家應該可以認識到:考研英語寫作復習是不可以盲目進行的,不然會做很多無用功,最終結果也不如人意。有目標、有重點、有步驟,所有的努力才有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