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藝
上個周末的時候,媽媽帶我到鄉下外公家玩。外公家仍用著那種燒柴火的大灶,每次燒飯時外公都要拿很多木材來劈柴。
這天,外公將一大堆木材抱出來,笑著對我說:“小果子,今天外公燒正宗的博里羊肉給你吃,但要先考你一個問題。”我信心十足地問:“考吧,沒問題!”外公說:“你看,我手里這根木材差不多有3米長,我想把它鋸成20段,你看我要鋸幾次?”聽完問題,我心里樂開了花,太簡單了。我先算好每段的長度:3米=300厘米,300÷20=15厘米,然后跑去找外婆要了一把皮尺,拿著皮尺一段段量,忙活了好半天才得出結果:要鋸19次。站在一旁的哥哥急壞了,對我說:“你這么算,多費時間啊。你想想,我要把3米的木頭鋸成3段,得鋸幾次?”我想了想回答:“兩次。”哥哥問:“你怎么算出來的呀?”我說:“用要鋸的段數3減去1就等于要鋸的次數啊。”哥哥笑了,說:“對呀,那要鋸4段、5段、6段……依次類推啊。這么算不就節省了時間嗎?哪還需要一段一段量啊?爺爺給你出的這道題,有很多種解決方法,你要學會去找到最簡便的方法。”我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
看來,生活中處處都有學問,只要我們勤思、勤問,就能收獲更多的知識。
(指導老師:杜素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