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六大核心素養”正式出爐。所謂“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共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其中,“社會責任”是重要內容之一。
“社會責任”的重點是:自尊自律,文明禮貌,誠信友善,寬和待人;孝親敬長,有感恩之心;熱心公益和志愿服務,敬業奉獻,具有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能主動作為,履職盡責,對自我和他人負責;能明辨是非,具有規則與法治意識,積極履行公民義務,理性行使公民權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熱愛并尊重自然,具有綠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及行動等。
核心素養中的“社會責任”,涵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敬業”“誠信”“友善”等絕大部分內容,對中學生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價值準則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縱觀歷年高考作文試題,這些要求正是高考作文命題所關注的熱點,如2015年高考全國卷Ⅰ的“女大學生小陳依法舉報父親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全國卷II的“誰更具風采”、上海卷的“堅硬與柔軟的和諧”、湖南卷的“感恩泉水”、山東卷的“絲瓜藤與肉豆須”、重慶卷的“男孩請公交司機等媽媽”;2016年高考全國卷Ⅲ的“小羽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等。
我們由此可以作出一個基本判斷,“社會責任”不僅僅是高考作文命題的熱點,而且是重點方向。其原因有三:
其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學校教育給予我國未來公民應對未來社會挑戰必須具備的關鍵品格和必備能力,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密切關聯,屬于熱點話題,也是高頻考點;其二,“社會責任”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培養健全的人格魅力,符合新時期的人才培養觀;其三,“社會責任”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符合近年來高考作文的命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