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緒
今年5月20日,東北大學畢業生李文星通過Boss直聘獲得“北京科藍”提供的職位后前往天津濱海高新區軟件園報到就職。7月14日,有人在天津靜海區一處水坑里發現他的尸體。警方通報稱,李文星隨身攜帶傳銷筆記,極有可能誤入了傳銷組織。“尸檢時胃里面毫無食物,人是被活活餓死的”,親屬李文月說。
誰為李文星之死負責?
在他的死亡中,Boss直聘的作用堪比百度搜索之于魏則西。而Boss直聘在一起聲明中還以受害者自居,聲稱“傳銷與詐騙是這個社會巨大的毒瘤,用戶和平臺都深受其害”。作為平臺,Boss直聘有審核之責。正是它的不負責任,給“李鬼”公司提供了詐騙機會。或是利益驅使或是責任心不強,它都是同案犯,何來受害者一說。
作為中介平臺,他“承諾”在平臺上與求職者溝通的都是“真實企業的真實Boss”。而媒體報道稱,在Boss直聘網站上,并沒有宣傳所暗示的嚴格審核。任何人都可以在注冊后,直接輸入公司名稱發布招聘信息,平臺方連公司的營業執照等基本信息都未曾核實。這其實也是一種詐騙。市場占有率、財務報表無時無刻不施加壓力,經受不住的創業者就會突破底線。事發后,前BOSS直聘市場公關經理給李文星的母親寫了一封信,說:BOSS直聘在內互聯網招聘企業控制著本該受保護的應屆生所接觸企業的第一入口,但他們卻通過付費工具把路標引向邪惡欺詐的地獄。它讓家人、讓受騙的孩子和人民對互聯網招聘失去了信任,對技術失去了應有的尊重,并讓他們在下次使用這個時代獲取信息最先進的方式時感到惶恐與不安。
他還說:作為不見面的經濟和社交模式,互聯網經濟的基座應該是信用體系健全、契約精神成熟的現實社會,或者說,是這樣的社會在數據技術時代的延伸。但從魏則西到李文星,人們見證了與預期相反的景象,“不見面”放大了信用體系不健全和治理失效的現實癥結,使那些傳統伎倆變得更加有效、更加防不勝防。
據報道,天津靜海區一向傳銷猖獗。當地形成了給傳銷組織提供房屋、大巴和外賣等等一條龍服務。當地的村民和基層派出所,甚至給傳銷組織通風報信,導致千里迢迢的解救一再流產。更有甚者,當地甚至形成了撈人產業鏈。只要家長肯出錢,派出所就會直接給傳銷組織頭頭打電話,讓其把受害者送來。不管是當地居民還是村民甚至基層警員,要說他們對傳銷組織不知情,純屬笑談。他們興致勃勃地參與這個鏈條從中獲益,不以為自己是惡人,是幫兇。正如: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認為自己有責任。想來,原因不過是被拘禁、被毆打、被勒索的,不過是別人家的孩子。對這樣的人,很有必要安利一下波士頓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上的話:“他們先是來抓共產黨,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黨。他們接著來抓猶太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他們最后來抓我,這時已經沒有人替我說話了。”
靜海區這樣聞名全國的“傳銷之鄉”,當地政府不可能不知情。它的不作為,容忍、滋養了罪惡,獲得的是一點蠅頭小利,付出的卻是一個地區的淪落。詐騙鄉、造假縣這樣的名頭,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洗刷干凈的。地域歧視也好,說有色眼鏡也罷。在靜海區爆得大名之后,正規企業要去投資得下多大的決心?優秀人才要去應聘得經過幾重心理搏斗?一個地區,沒有好的投資、沒有好的人才流入,發展前景可想而知。
前BOSS直聘市場公關經理的公開信文末寫道:當我們不再為他人而戰的時候,那就是我們失去人性的時候。
風口的風再大,也不能把臭的吹成香的、把禽獸吹成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