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愛波
7月23日,退休后的王石出現在國際植物學大會深圳論壇上,他以論壇主題“植物的力量”為題談了他對植物的熱愛與因植物引發的思考。這是王石退休后的第一次公開露面,這一次,他似乎完全成為了一名公眾人物,完全告別了過去的商人角色。
有意思的是,梳理王石的諸多言論,我們可以看到,在曾經的商人王石的價值觀里,自己從來不僅僅是一個商人。
他的發家之路也并不是一個純粹的商人所能復制的。追溯萬科的成長和當時的奮斗歷史,王石亦事后承認,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深圳企業,幾乎都有一頂“紅帽子”,萬科也不例外。
他甚至用兩點結論概括說,沒有“紅帽子”,發展就沒有那么快,沒有“紅帽子”,發展大了更麻煩。
既往這些或輝煌或晦暗的發展史,已被王石裱糊裝訂進一本本精美的傳記自敘里面。家庭背景加上敏銳的商業觸覺和后期不懈努力,王石揮兵策馬,縱橫馳騁,最終打下了一片地產江山。
不過令人費思量的是,無論是當年的初創之時,還是后面成為千億以上產值的房產大鱷,王石的商業倫理異于常人,他自身似乎是一個多種因素混合的矛盾結合體,實在是匪夷所思:他既樂于賺第一桶金,又羞言“也曾唯利是圖”;既爭權奪利,又不貪戀私利;既大肆囤積土地高價售房,又說要給窮人蓋房;既數次發言放手企業經營,危機關頭又主動攬權獨斷……
萬科之于王石,就像海爾之于張瑞敏,華為之于任正非,萬達之于王健林。但在第一代企業家里,王石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他拼命賺錢、擴張版圖,其目的居然不是為了當老板,而只堅持做一個職業經理人的理想。萬科上市前,王石擁有40%的股權,上市后,他放棄了萬科原始股份,如愿以償成為公司職業經理人。
沒有人猜透他的真正心思??雌饋恚跏蛟烊f科地產帝國的目的似乎只為了實現他商業理想國的夢想,在這種商業夢想中,王石不是面目可憎、見利忘義的商人,而是普濟眾生、仁濟慈善的成功人士;他設計的地產商的形象應該有著悲天憫人的情懷,提供宜居的住宅產品,跟窮人站在一起,而不能利字當頭,行賄受賄……
王石似乎一直在努力維持著一個行業的體面和一個階層的榮耀。不論是航海、登山還是飛傘,還包括“拐點論”“捐獻門”、游學哈佛等企業事件,都不惜斥巨資宣傳包裝自己,他的品宣團隊直言積累10萬分鐘的影像素材,800萬字的視頻文字場記,聘請知名作家吳曉波、秦朔擔綱文字審定。
這是一筆巨大的公關開支,現在成為他的反對者抨擊的有力題材。
越來越沒人相信王石的商業烏托邦,與其他吞噬底層民眾幸福和夢想的地產商一樣,現實中,萬科也并沒有表現出很多的良善。寶萬之爭,讓王石在職業暮年遭遇了最大的聲譽危機?!耙绕髽I就是拯救他自己的控股權,說為了保住民族品牌,企業寧可賣給中國人也不賣給美國人。其實,不是說企業在有中國戶口的人手上,就算保護了民族品牌的?!边@是三聚氰胺事件中,王石揭批牛根生的言論,如今,這些言論放在萬科身上,似乎也有吻合之處。
更值得一提的是,十六年前,華潤剛入主萬科時,有人問,如果華潤和萬科的企業文化發生沖突時你會怎么辦,王石的回答直截了當,如果華潤拋棄我,我會非常愉快地離開,我從不認為我是最優秀的?!翱刂破髽I只是一種手段,發展企業才是最終目的,企業的生命永遠要比個人生命長?!?/p>
如今,王石退場,萬科的一個時代已經結束,第一代企業家們正在告別他們的使命,在這個節點上,王石的背影值得我們銘記、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