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梁


以全民健身為主體的體育產業,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將擁有萬億級的經濟規模。如何抓住這個新起的風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廣東湛江勇者體育走在了前面。
7月炎夏,《民生周刊》記者探訪了這家以“互聯網+趣味體育+社工”為發展模式的新興體育產業公司。公司CEO吳水仙對記者說,經過不斷實踐和探索,勇者體育以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為載體,對呈分散狀的大眾體育產業鏈的內容和服務進行有機整合,以全民健身、運動社交和品牌賽事為主要領域,以移動化、智能化、大數據化為技術支撐,以專業社工服務為打造了一個線上線下互融互通的體育服務體系。
體育遇到互聯網
當群眾體育健身與互聯網相融合,產生的“化學反應”是很多人無法想象的。勇者體育以“互聯網+全民健身”模式,推出的“斑馬活動”平臺,成為融合聯通各體育社團、體育活動策劃者、體育場館、體育贊助商、體育達人等的新媒體平臺、社交平臺和公益平臺。
勇者體育投資人江啟航對記者說:“‘斑馬活動是為勇者體育的線上服務搭建的一個平臺,隨著公司的發展,我們發現這個平臺不僅僅增強了勇者體育線下客戶的體驗度,還可以讓更多對健身、對戶外運動感興趣的人群聚攏在一起,從而組織更多有趣的活動。比如我們不久前在香港策劃實施了斑馬親子運動節,效果就非常不錯,兩天參與人數高達15000人,參與的家庭玩得很開心。”
“斑馬活動”的“斑馬”二字源于粵語的方言“班馬”的諧音,是呼朋喚友的意思。在這個體育社交平臺上,無論是大眾化的健身跑、健步走、騎行、登山、徒步、游泳、球類、廣場舞等,還是帆船、擊劍、賽車、馬術、極限運動、航空等時尚休閑運動,或是武術、太極拳、健身氣功等民族民俗民間傳統和鄉村農味農趣項目,都可以發布和參與,用戶還可以通過建立活動群組實時溝通,分享內容和圖片。
目前,上線不久的“斑馬活動”平臺已擁有20萬粉絲,主要服務廣東省各大城市、港澳臺地區,從2017年下半年起向全國推廣,未來將通過資本市場把“斑馬活動”打造成全球最大最活躍的健體運動活動發布和分享平臺,讓勇者體育成為從中國走向世界的全球互聯網體育公司。
核心:趣味體育
說到勇者體育,不得不說起其CEO吳水仙這個開朗的年輕女孩。今年27歲的吳水仙,從小熱愛體育,在求學、工作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基層社區經驗,策劃推出了“勇者體育”這個以趣味體育為特色的體育健身品牌。
2014年,像很多懷揣創業夢想的年輕人一樣,吳水仙在家鄉湛江,以5萬元的啟動資金開始了自己的體育創業。吳水仙帶著她的團隊摸著石頭過河,不斷嘗試,期望在競技體育和百姓健身這兩塊領域找到合適的突破口。最終,吳水仙發現,有核心競爭力,才能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她找到的這個核心競爭力就是:在全民健身中加入趣味運動這個“佐料”。
最近,吳水仙在微信朋友圈曬湛江市金融系統職工首屆“金融杯”氣排球比賽,羽毛球場地大小的區域內,參與比賽的人們興致勃勃、歡聲笑語,在競技中得到了運動健身的快樂,也增進了同行之間的交流。
類似的活動,過去三年中勇者體育舉辦和參與了不少,如2017年湛江市運動休閑節、2017年湛江市千人瑜伽文化節、湛江市廣場舞千人展演活動、2016廣東省首屆青少年體育嘉年華、2016南粵幸福活動周·全民健身嘉年華、湛江市民俗文化藝術節、湛江市第三屆跆拳道聯盟交流賽、湛江市歡樂勇者大沖關、湛江市首屆沙灘馬拉松等。
吳水仙對《民生周刊》記者說,她目前在廣州總公司和湛江線下活動分部兩頭跑。但只要一有時間,她還是愿意到全國各地走一走,獲取一些靈感。“全民健身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過去一說全民健身都會想到廣場舞、太極拳、慢跑什么的,其實健身也可以充滿樂趣,有很多有趣的方式都可以融入到健身當中,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這些充滿樂趣的方式并傳遞給大家。”
體育公司的社工屬性
自建立之日起,勇者體育就將公司利益與社會服務緊密相連。率先成立勇者體育志愿服務隊,帶領團隊到學校、社區、農村做公益活動,豐富居民的體育文化生活,并為1350多名經濟困難的大學生提供勤工儉學崗位。同時也大力協助各體育協會舉辦各種體育賽事、活動,為各協會提供一個大展身手的平臺。
吳水仙對“社工”情有獨鐘,這與她大學畢業后在深圳的社工職業經歷有關。2015年,吳水仙和她的團隊登記注冊了一家專業的非營利社工服務機構——湛江市融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迄今總服務22593人次,建立了一支約有500人的志愿者隊伍,為志愿者開展了50多次專業培訓。
在成為“新時代社工”的同時,勇者體育還開拓了社區體育市場,以孩子的體育培訓為核心帶動家庭加入社區體育,構建“互聯網+場地+粉絲(個人會員、家庭會員)+體育培訓+品牌賽事+購買服務”運營模式。
“我們已經找到了未來的發展方向,那就是互聯網、趣味體育和社工(社區)的深度融合,形成一個社區百姓健身的現代體育產業鏈。”吳水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