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利
因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認識不清、定位錯位、師資不強、溝通不暢、保障不力,致使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候,出現表面化、形式化等,針對此種情況,筆者結合實際工作進行了探究,提出對策。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近幾年得到長足發展,同時,由于學生心理問題事件層出不窮,普遍開始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盡快開展了此項工作,但是就實際效果而言,尚存在一些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流于表面,工作不夠扎實。雖然成立了組織,但是作用發揮有限。
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認識不夠準確。只看到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聯系,忽視了學生個體心理的差異性,失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定位不夠科學。一旦發現學生有心理問題,傾向于安排學生到醫院接受臨床治療,而不是著眼于如何改進整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
心理健康教育孤立化,聯動不夠順暢,認為心理健康教育由學校專門的心理老師和心理醫生的事情,與其他部門或者其他工作沒有聯系,這就導致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孤軍作戰,不能形成工作合力。
高職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健全體制機制。要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育人工作大局,加強組織領導。學校層面要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制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規劃和相關制度,統籌領導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普查制度,要建立警示機制和應急預案,進行心理危機干預;要建立以心理咨詢師為主體的專業化工作隊伍,提升心理咨詢工作的專業化水平。
加強隊伍建設。首先要加強專職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建設。要給予一定編制計劃,引進專門人才;要充分利用國家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基地,加強對專職心理輔導教師的培養和系統的專業訓練,提高專職隊伍的專業水平;要加輔導員、班主任的培訓,使其能配合專職心理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做好后勤保障。對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給予必須的后勤保障。要做好預算,心理健康經費專項管理;給予人員加班、值班崗位津貼,對于進行咨詢的專業老師給予適當的補助,提高專業人員工作積極性;要大力支持購置心理產品設備,整合資源,建設心理活動場所,發揮功能室作用;要給予各種主題教育活動、宣傳活動經費支持。
融合活動資源。活動是教育的載體,心理健康教育必須以活動為依托,才能得到實效性發展。高職院校要利用入學教育、入學軍事訓練,培養學生吃苦耐勞、頑強拼搏作風;要開展專業教育,讓學生具有專業歸屬感,明確職業發展需求;要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引導學生珍惜生命,愛護自己;要開展抗挫折教育,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失敗和挫折,提升抗壓能力;要組織開展心理健康主題教育活動,組織開展好“5.25”大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月和十月份的心理健康活動周,打造活動精品,增強吸引力;要通過校園廣播電視、校園網絡、校報校刊、宣傳欄、移動終端信息推送等媒介,加大心理健康知識宣傳;要加大職業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提高學生的就業擇業能力;要開展寢室文化創建活動,融洽同學關系;要創建優美的校園環境,要提高后勤服務質量,為學生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解除學生陌生環境的后顧之憂;要建立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銜接,提升學生的幸福感;要開展品位高雅的校園文藝體育和文化藝術活動,紓解學生的緊張壓力,陶冶學生情操;要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及時為學生排憂解難、掃除學生的心理困惑等等。只有整合各種教育活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各個環節,教育資源才能發揮合力的教育作用。
搭建網絡平臺。網絡、手機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過手機上網,已經成為學生在生活中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可以利用學生普遍使用、愛好刷微博、刷微信、刷朋友圈等的特點,通過網絡平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網絡上可以大量地傳遞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詢知識,通過網絡,可以快捷地對學生進行網上心理咨詢,把握他們的心理動態,及時地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開展朋輩輔導。利用學生幫助學生,輔導學生,是一項疏導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途徑。由于學生之間容易溝通,容易產生共同語言,處于同樣的年齡階段和心智發展水平,遇到基本相類似的問題,產生過同樣的青春沖動和情感體驗,因此,組織培訓一批有責任心、有愛心、有能力、掌握一定心理工作技巧的骨干學生,作為心理咨詢教師隊伍的有益補充,或者是第三支隊伍,在學習之余,課余活動時間開展心理陪伴、心理輔導活動,通過朋輩之間的關懷、理解,打開心理問題學生的心扉,聽其傾訴,理解其感受,讓其情緒得到合理宣泄,幫助學生找到一個釋放壓力,談心交流的對象,并且能都在其他同學的輔導下、陪伴下找到一個改變自我的方法,不失是一個較好的選擇。實踐也證明,在校園日常生活中,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迫于心理壓力,不愿意跟心理咨詢師交流,卻容易跟同學或者同伴傾訴。
實施家校合作。就筆者工作經驗來講,發現的任何一個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背后都與家庭的教育有一定的關系,或者說,與其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系。鑒于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心理發展,健康心態有著重大的影響,在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要考慮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校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模式,讓學生得到來自家庭的關愛,改善大學生心理困擾,從而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就筆者實際工作來看,一方面相當部分家長認為孩子送到學校,孩子的教育任務基本與己無關,主要依靠學校進行教育,所以,基本上不與學校主動聯系,或者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出現“兩張皮”的現象;另一方面,家長比較護短,學校發現有關孩子負面的什么問題,家長基本上不予認同,一味的所謂“維權”而缺乏與學校配合教育孩子的意識。
由此,探索建立家校合作模式,建立信息互通機制,針對部分家長開設一些簡單培訓,或者簡單講解,讓學生家長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當孩子出現心理障礙時能夠正確面對,以利于配合支持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學校的理性教育與家庭的親情教育形成合力,從而利于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