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夫
在建軍9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呼吁我們的作家、報告文學家、記者朋友們,更多地走進軍營吧,多寫寫我們可親可愛的戰士!
當羅伯特·D·卡普蘭既是一位資深的國際事務記者,更是著名的地緣政治分析師,還擔任過美國前國防部部長羅伯特·蓋茨的第一幕僚。他撰寫的《即將到來的地緣戰爭》,是頗有見地的地緣政治力作,而《大國威懾—不為人知的美軍海陸空全球運作》,則是作者在2004 至2006 年間深入位于世界各地的美軍基層部隊進行體驗和采訪的產物。它以記者的敏銳和學者的深邃,全方位地展現了當代美軍的現實生活和精神風貌。
《大國威懾》一書文筆生動流暢,極有現場感,閱讀這本幾十萬字的作品,仿佛在跟隨著作者游歷于世界各地的軍旅之中,各種類型的美國軍人似乎觸手可及。
作者筆下的這些基層官兵,參軍的最初動機雖然各有不同:有的是由于家庭經濟困難,拿不出錢上大學;有的是不甘于平淡的生活,到軍營里來尋求刺激;有的是為了改變自己的社會等級和命運,企圖通過軍營尋找更好的職業和出路,等等。但一入軍營,很快就都有了一種近乎神圣的責任感:為美國而戰。
在本福德號驅逐艦上,作者不惜筆墨,描述了一位積極向上的軍官李安德少尉,他埋頭鉆研業務,幾乎很少睡覺。作者問他,這么做圖的是什么?他回答說,他原本可以在一家公司謀一份不錯的工作,過著按部就班、朝九晚五的舒適生活,“但人總想活得更有意義”?!艾F在每當凌晨三點鐘我即將累倒在艦橋上的時候,我都會想到軍士長們的退役儀式,我仿佛聽得見那伴著響亮鐘聲的宣誓—‘別人睡覺的時候,你還要繼續站崗?!?/p>
于是作者寫下了軍士長退役時那激動人心的儀式:當鐘聲響起之時,退役的軍士長們會走在兩排“舷側儀仗隊”中間,一面折疊起來的美國國旗在儀仗隊成員手中依次傳遞,最后交給退役的軍士長,在一系列活動結束后,大家會共同朗誦詩歌《守夜》:
二十年來,
有位水兵一直在守夜。
當我們在住艙里安度良宵時,
這位水兵正在守夜。
他已經整整守夜二十年。
正因為他在守夜,
我們,我們的家人,我們的父老鄉親,
才能盡享每一個幸福的夜。
因為我們知道,
有位水兵正在守夜……
這是水兵們看見軍士長們落淚的唯一時刻。形成牢固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樣也是美軍的一個重要的精神支柱。
作者似乎也沒有刻意掩飾他們的缺點,如特戰隊員們滿嘴臟話,海軍士兵們一上陸就迫不及待地光顧夜總會,酗酒嫖娼……但如果以為美軍是養尊處優的老爺兵,或是嬌生慣養的少爺兵,那就大錯特錯了。美軍這么多年來,一直就沒有離開過戰爭,而戰爭無疑是對軍人的最好歷練和最高考驗,從戰火中走過來的部隊是不能被輕視的部隊。
在卡普蘭筆下,盡管各個兵種有各個兵種的特點,其環境條件和“生活方式”迥然不同,但那種向往戰場、不畏艱苦的精神狀態卻是所有軍人所共有的,在軍營里,懦夫和怕苦怕累者是最為令人不恥的。重視傳承光榮傳統,敬仰和崇尚英雄的例子,在書中更可以說俯拾即是,比比皆是。美軍非常重視用二戰、朝鮮戰場和越南戰場上的真實故事熏陶部隊,鼓勵官兵閱讀軍人回憶錄,請老兵回部隊講傳統;他們還以英雄的名字為部隊命名,為艦艇命名,為飛行單位命名,讓英雄成為他們學習和效法的榜樣,磨礪戰斗意志的精神火種。
當然不止這些,譬如,軍事訓練絕不搞花架子,完全從實戰出發,一招一式都是在戰場上管用的;很高的集體榮譽感,很強的團隊精神,等等,這些都不容小覷。特別不容忽視的是,美軍早已把中國軍隊作為他們的未來對手,一系列訓練往往都是以中國軍隊作為假想敵來加以設計。
卡普蘭滿腔熱忱把自己的贊譽送給了這些美國軍人,他深知,這是美國帝國大廈的頂梁之柱,是不能不鼎力維護的。這與我們國內的某些人,不惜以篡改歷史,編造謊言,詆毀和丑化人民軍隊的英雄為能事,真是有天壤之別。在建軍90 周年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呼吁我們的作家、報告文學家、記者朋友們,更多地走進軍營吧,多寫寫我們可親可愛的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