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地下空間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地下空間的使用。由于地面空間小、施工場地限制等因素,導致了無支撐維護、放坡開挖的傳統基坑開挖方式逐漸被淘汰。保證整個深基坑施工順利、安全地完成,就必須加強深基坑支護質量控制。因此,加強對其質量控制,對其施工各階段控制要點進行分析探討十分必要。
關鍵詞:地下建筑 深基坑 支護 施工控制 監測
0、引言
近年來,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給我國建筑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面對日益激勵的市場競爭力,建筑企業若想在建筑行業中立足與發展,就必須加強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提升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與功能。深基坑支護技術是一種采取加固或者支撐以達到保護作用的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地下空間施工時,采用深基坑支護技術,能使地下自身結構更加穩定,同時使得建筑物周圍環境更加安全。因此,在現代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對提升建筑工程整體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具有重要的意義,推動著我國建筑行業向著更高更遠層次的發展。
1、深基坑相關的定義介紹
1.1 深基坑
當建筑物由于構建需要,比如要在地下設置地下室或者地下建筑時,往往要在建筑物的下面按設計挖一個坑,用來修建地下構筑物,所挖的這個坑就叫基坑?;佑捎谒拿媾R空,安全性能低,施工者通常會在基坑四周進行支護,以保證施工安全和修筑。因為不同的建筑設計需要不同,基坑的大小、深度有所差別,支護的要求也隨著各不相同。在安全技術標準中規定,基坑深度超過2米的,就需要進行支護加固措施。一般把開挖深度超過10米的基坑稱為深基坑。深度超過10米的基坑在支護上難度更大,危險指數更高,根據基坑的安全系數劃分等級作出相關定義,其中較為全面的對深基坑的定義即:建設部建質200987號文件關于印發《危險性較大得分不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的通知》中規定:一般深基坑是指開挖深度超過5米(包含5米)或地下室三層以上(包含三層),或深度未超過5米,單地質條件和周圍環境及地下管線特別復雜的工程。
1.2 深基坑支護
深基坑支護是指為了保證地下結構施工及周邊環境的安全,對深基坑側壁及周邊環境采用的支檔、加固及保護措施。深基坑支護體系是臨時結構,安全儲備較小,具有較大的風險性,基坑工程施工過程中應隨時進行檢測,并有相應的應急措施,一旦施工過程出現危險,便于及時搶救。深基坑支護結構因其只在建設中起作用,在地下施工完結后不再需要。
2、深基坑支護方案選擇與控制
支護的設計方案直接決定了深基坑支護工程的成敗,一個好的支護設計方案首先應當滿足安全可靠、經濟合理、技術可行的特點。據統計,在我國支護設計不當造成工程事故的幾率幾乎占總事故原因的五分之二,可見人們對支護設計重要性還沒有認識完全。
基坑支護方案的合理性是直接影響深基坑支護工程成敗的關鍵因素。首先,設計人員應具有較強力學知識(理論、材料、結構、流體、土力學)和地基與基礎等多學科的知識,又要有豐富邊坡支護設計經驗,熟悉當地的水文地質狀況和特點,在結合建筑及周圍環境特點的基礎上,設計出經濟合理的深基坑支護方案;其次,在基坑支護施工時,應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認真審核。對不能滿足施工要求的,堅決按審批程序進行修改完善,特別復雜的方案要組織專家論證,待審批后方能實施。施工單位在接到正式批復的施工方案前不得進行施工。施工中必須嚴格按照基坑支護設計、基坑支護施工組織設計、技術交底和相關規范等進行施工。
3、施工過程中對深基坑的控制
3.1嚴格按設計要求開挖和支護
基坑開挖應根據支護結構設計、降排水要求確定開挖方案。開挖范圍及開挖、支護順序均應與支護設計結構工況相一致。土方開挖應遵循分層、分區、分段、對稱、限時的原則,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進行。支護和挖土要密切配合,嚴禁超挖,并控制好縱向放坡的坡度。發生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止挖土,并應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正常后方能繼續挖土?;娱_挖過程中,必須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撐、維護樁或擾動基地原狀土。要盡量縮短基坑開挖的尺寸及無支護暴露時間,減少開挖過程中的土體擾動范圍,采取分層分塊開挖方式,且使開挖空間尺寸和開挖支護時限能最大限度地限制,維護結構的變形和基坑周圍土體的位移與沉降。
3.2盡量減少基坑坡頂荷載
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疏導交通,注意承重汽車的運行路線,減少車輛荷載對支護結構的影響;限制基坑邊的堆載量與距離;根據支護的應力狀況和變形情況,及時加設預應力。
3.3做好降排水措施,確保基坑的穩定
應根據場地及周邊區域的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周邊環境情況和支護結構與基礎形式等因素,確定地下水控制方法。但應注意,降水在一定程度上會引起基坑周圍土體的沉降,當鄰近有建筑物時,宜采用截水或回灌的方法。當周圍有地表水匯流、排泄或地下水管滲漏時,應對基坑采取保護措施。
4、深基坑支護的監測控制
對基坑支護的監測主要是基坑支護的穩定度,通過監測基坑支護頂端水平位移大小、支護結構的沉降判斷支護結構是否發生形變、沉降,支護體系是否發生傾斜,基坑底是否形變等一系列問題,倘若出現以上問題,說明基坑支護結構時失敗的?;又ёo監測手段主要是組織專業施工監測人員對工程周圍環境和施工現場進行監測,根據施工期間監測到的相關數據,結合支護設計中的預期性狀,動態分析出基坑支護的穩定度或位移大小,對下一期的工作動態作出預測,對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危險作出預報,當分析出的數據超過提前設定的預警值時說明支護結構穩定度不在控制范圍內,要采取相應措施,及時挽救工程。
5、結語
隨著高層建筑事業的發展,基坑的開挖深度必定越來越大,深基坑支護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建筑深基坑支護的控制問題是越來越多行業內人士關心的問題。眾所周知,深基坑支護只是臨時結構,隨著地下建筑的完結而消失,正因如此,許多人忽視了它的重要性、安全性,對它的要求僅僅只是基礎工程完成時深基坑未垮掉即可,甚至有的施工單位對深基坑簡單處置,最終良成大禍,后悔已晚!但是時代在變化,技術不斷發展,深基坑支護技術將不斷創新,未來支護工程必定會發展越來越穩定!
參考文獻
[1]崔斌.房建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應用分析[J].華東科技:學術版,2014(12):46-46.
[2]張偉.淺談高層房建深基坑工程的支護施工與管理[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6(04):00163-00163.
[3]張佰煉.關于房建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策略的探析[J].文摘版:工程技術,2015(16):17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