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本書,閱讀這本書,也許能幫助你,也許能引導你,也許能鼓勵你……
每天晚上閱讀這本書,是我必做的一項工作,因為她總能陪我走完最艱難的時刻。
記得有一次,老師給我們布置的作業特別多,她像往常一樣,陪伴在我的身邊。眼看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她的眼皮終于支撐不住了,開始上下打架起來。
看到她這樣,我的困意不免也沖上了頭,一個哈欠接著一個哈欠。但她擔心我遇到困難會退縮,只好強忍住自己的困意,繼續陪伴在我的身邊。
在閱讀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時,里面的那些晦澀的文言讓我的頭都變大了,于是就想半途而廢。她卻在一旁引導我:“你看,這個詞的意思是……那段話的意思是……”遇到不認識的字,她便陪著我一起查字典。
就這樣,在她的一步步引導下,兩個月后,那本在我眼里就是“天書”的《紅樓夢》終于被看完了。對此,我感謝她給我的引導。
還有一次在搬花時,由于花盆太重,我乞求地望著她,希望她能幫我把那盆“大塊頭”搬進屋里,但得到的卻是一個冷冰冰的眼神。我不由得發怒了:“不就是一盆花嘛,有什么大不了的。我憑借自己的力氣也能把它搬進屋里!”
幾分鐘后,那盆花安然地坐在了客廳的地上,直到那時我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力氣居然這么大!
后來,我才知道,其實她是幫了我的,不過那是一種無形的幫助,因為她讓我懂得了什么叫自力更生。
她始終是我最寶貴的一本書,教給我什么叫堅持不懈,什么叫知難而進,什么叫自力更生!
謝謝你,我的這本書!
這篇作文表面上是以“書”為話題,實際上寫的卻是母親在許多方面給予自己的幫助。但很多問題沒有在文中得到明確的交代,讓人不知所云。
下面,通過與小作者的對話,希望能夠讓大家了解作文應如何寫,才能做到言之有序、條理清楚。
老師:讀了你的習作,你認為文中的她是個什么樣的人啊?
王郭旭:哦,這一點,我好像并沒有交代清楚。
老師:是啊,題目為“你是我的一本書”,作文中卻只出現了“她”,這個“她”就是文題中所指的“你”嗎?而且,你在寫晚上做作業這個細節時,她給予“我”一定的陪伴,但為什么要和“書”聯系起來呢?我認為此時加個過渡句會更好。
王郭旭:是的,所以我想能不能適當地增加一個過渡段,或者在每個事件的結尾處進行必要的總結。
老師:你說得對。其實除了交代清楚人物、時間、地點等要素外,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也要講清楚。如果交代不清楚這些問題,就會讓人讀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王郭旭:……
老師:郭旭,你再好好想一想,語言方面要如何修改,才能做到條理清楚?
王郭旭:嗯,好的,我會按照您給的提示,修改這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