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沙沙
配電線路擔負著輸送電能的任務,主要由導線及其支持固定件組成。應當根據工作條件,選擇適當的路徑和敷設方式。戶外線路和戶內線路因其工作條件相差甚大,結構上有較大的區別。戶外線路和戶內線路都有明設和暗設之分。下面從導線截面、安全距離及其他問題等三個方面介紹配電線路的安全要求。
1 導線截面的注意事項
導線的截面必須滿足發熱和允許電壓損失的要求。前者主要受最大持續負荷的限制。如果負荷太大,導線將過度發熱,可能造成停電或著火事故。后者主要是指消耗在線路上的電壓降。如果電壓降太大,用電設備將得不到足夠的電壓,不能正常運轉,也可能造成事故。導線截面還必須滿足機械強度的要求。在380/220伏保護接零系統中,導線還必須滿足單相短路電流對其阻抗的要求。
按照發熱的要求,塑料絕緣線的最高工作溫度不得超過70℃,橡皮絕緣線不得超過65℃,一般裸導線也不得超過70℃。
在周圍環境溫度為35℃時,導線允許的最大持續電流除取決于導線的截面外,還與導線的材料、敷設的方式、導線的結構以及導線的絕緣材料等因素有關。如果周圍環境溫度高于35℃,溫度每增加5℃時,允許電流應減小10%左右;如果周圍環境溫度低于35℃,溫度每降低5℃時,允許電流可增加10%左右。
裸導線由于散熱條件較好,允許電流要大一些。電纜線路的運行電流也應根據電纜芯線的截面、電纜的截面、敷設方式等因素決定。
按照電壓損失的要求,動力線路電壓損失一般不應超過5%,最大不應超過8——10%;照明線路的電壓損失一般不應超過6%。電壓損失可以用公式計算,也可以查表計算。因為電壓損失與人身安全沒有太大的直接關系。
按照機械強度的要求,戶外架空線路導線最小允許截面檔距較大或運行條件較差,數值還須適當加大;如檔距不超過25米,表中要求可以降低;即允許采用10平方毫米的多股鋁線或6平方毫米的銅線。
按照機械強度的要求,其他低壓線路導線最小允許截面應當注意,移動設備一定要采用銅芯軟線;而接戶線和沿絕緣支持件敷設的導線一般不應采用軟線。
2 線路的安全距離要注意哪些方面
為了避免意外事故,導線與地面、與各種工程設施、與建筑物、與樹木、與其他線路之間、以及同一線路的導線與導線之間都應有足夠的安全距離。除新安裝的線路要滿足安全距離的要求外,經過運行使用的舊線路也應該滿足安全距離的要求。線路的電壓愈高,所要求的安全距離也愈大。
最小垂直距離應以線路弛度最大時為準。這時,應當考慮到如下兩種情況:
1、導線有覆冰、周圍空氣—5℃、無風;
2、周圍空氣溫度很高、無風。最小水平距離(或偏斜時的距離)應當考慮如下兩種情況:
1、覆冰、氣溫—5℃、風速10米/秒;
2、無冰、最大風速及相應氣溫。
架空線路不得跨越易燃材料作屋面的建筑物。對其他建筑物也應該盡量不跨越,如必須跨越時,應取得有關部門同意。同時,架空線路沿建筑物近旁通過時,期間最小水平距離也應滿足其要求。如果線路經過門、窗等設施之前,應取表中較大的數值;如果線路經過無門、窗的墻旁,可取其最小值。
低壓架空線路與鐵路、道路等其他設施之間的最小距離,要注意與設施交叉時和平時的要求是不相同的。高壓架空線路所要求的最小距離還應當大一些。
架空線路之間的允許距離與電力線有無防雷保護有關,如有防雷保護,可取較小的距離;如無防雷保護,應取較大的距離。
架空線路與樹木須保持適當距離。低壓線路應保持在1——1.5米以上;10千伏高壓線路應保持在3米以上。如果距離太小,應當修剪樹枝,防止接地、混線或觸電傷人。
不同線路共用電桿必須取得有關部門同意。在這種情況下,低壓線路應在高壓線路下方,對于10千伏的高壓線路,其間距離不得小于1.2米;而通訊線路、廣播線路應在低壓線路的下方,其間距不得小于1.5米,低壓線路多層排列時,兩層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0.6米。此外,低壓線路兩相導線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0.4米。
接戶線的長度一般不得超過25米。低壓接戶線在進線處的高度不應小于2.5米;如果采用裸導線作接戶線,跨越通車街道時高度不應下雨6米,跨越人行道時不應小于3.5米;接戶線端頭與進戶線管口之間的垂直距離不應超過0.5米;接戶線與下方窗戶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0.3米,與上方窗戶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0.8米,與窗戶 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75米。
電纜線路可以暗設,也可以明設。暗設的電纜有沿電纜隧道或電纜鉤敷設的,也有直接埋在地下的。與架空線路比較,電纜線路安全性能好,但安裝費用高。戶外直接埋在地下的電纜與各種工程設施平行或交叉時的最小允許距離應符合相關規定。電纜與熱力管道平行或交叉敷設時,如果中間有隔熱層,平行的最小距離可減為0.5米,交叉時可減為0.25米。電纜相互交叉時,高壓電纜應在低壓電纜下方,其間最小距離一般為0.5米;但如果其中一條電纜在交叉前后穿管保護或用隔板隔開,最小距離也可減為0.25米。電纜與道路、鐵路交叉時應穿管保護,保護管應伸出路面或軌道外2米以上。直接埋在地下的電纜埋深不得小于0.7米。并應在凍土層以下。
戶內電纜線路應盡量明設,埋入地下時應當穿管。戶內電纜與熱力管道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1米,否則,須加隔熱設備;電纜與其他管道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0.5米,否則,應采取適當防護措施;低壓電纜之間的距離一般不小于35毫米;高、低壓電纜之間的距離一般不小于150毫米。對電纜線路進行檢查和維修時,為防殘留電荷傷人,應先放電。
戶內低壓線路還經常采用木槽板布線、瓷夾板布線、瓷柱布線、瓷瓶布線、塑料管布線、鋼管布線等多種布線方式。其安全要求各不相同。一般來說,水平敷設的明線離地面高度不應小于2.5米;否則,應采用帶防護的布線方式或另加防護。在采用鋼管布線時,電線管宜在熱力管道下方和其它管道上方,并保持一定距離。
3 其它需要注意的問題
1、關于裸線和絕緣線的問題。在任何情況下,線路的絕緣水平必須與電壓等級相適應。戶外架空線路,只要滿足規定的安全距離,可以采用裸線。而戶內線路,除工業企業廠房可采用裸導體外,一般不得采用裸線、漆包線、紗包線,更不得采用鐵絲,而應當采用良好的絕緣線。
2、關于鋁線的問題。鋁線與銅線相比有重量輕、價格低的優點,另一方面,鋁線的化學性能和機械性能較差;鋁線表面容易形成導電不良的氧化層,增大接觸電阻;鋁、銅接頭容易腐蝕,造成嚴重發熱。這都屬于鋁線的缺點。一般情況下,應優先考慮采用鋁線。只在下列要求較高的情況下,才建議不采用鋁線。
(1)重要的資料室、重要的倉庫和重要的集會場所;
(2)易燃、易爆的生產廠房和倉庫;
(3)重要配電裝置的二次回路;
(4)可移動的導線或敷設在劇烈震動場所的截面積16平方毫米以下的導線;
(5)電器設備接地線。
此外,在有腐蝕性氣體或蒸汽的場所、潮濕的場所、可燃的場所、人很多的公共場所以及建筑物平頂內采用鋁線時,建議穿管敷設。
3、關于導線的連接
導線的接頭時線路的薄弱環節,接頭常常是發生故障的地方。接頭接觸不良或松脫,會增大接觸電阻,使接頭處過熱而燒毀絕緣,還可能產生火花。嚴重的會釀成火災和觸電事故。因此,接頭務求牢靠、緊密;接頭的機械強度不應低于導線機械強度的80%;接頭的絕緣強度不應低于導線的絕緣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