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魯迅是集翻譯家、文學家、思想家于一身的大家,對翻譯事業也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其翻譯思想和實踐具有鮮明的特色,也有其不可磨滅的價值。魯迅的翻譯思想中,包括直譯和硬譯。在翻譯領域中,魯迅曾在“意譯”的眾聲喧嘩中勇敢地標舉“直譯”乃至“硬譯”與解構主義翻譯流派的代表人物勞倫斯·韋努狄的翻譯思想在某種程度上不謀而合。魯迅和韋努狄在時空位置上相距遙遠,但對通順翻譯的態度卻讓讀者將兩人緊緊聯系在了一起。本論文主要對魯迅與韋努狄的翻譯思想的異同進行闡述。
關鍵詞:魯迅;韋努狄;直譯;翻譯思想
1 魯迅直譯翻譯思想的提出以及對韋努狄“異化”的簡單介紹
1.魯迅直譯翻譯思想的提出
魯迅提出“直譯”是受譯經意識的浸染,比美國翻譯理論家韋努狄(Venuti)提出的“阻抗式”(resistant translation)新的解構主義翻譯策略(deconstruction)即“異化”的翻譯策略要早。“直譯”實際上是“正譯”,其對立面是“歪譯”、“胡譯”,而不是“意譯”。譯作要在忠于原作的基礎上,盡量做到通順易懂,就是要在翻譯的時候要使譯文“既保持原文的內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別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魯迅的直譯所表明的是一種文化態度,所呼吁和尋求的是一種西方文化的原質傳送。魯迅主張譯文的“信”與“達”,又主張“輸入新的表現法”,自然以直譯為宜。魯迅雖然強調直譯,但他不主張晦澀和拘泥,而且對于“經過潛心研究的意譯”他是求之不得的,意譯與直譯在魯迅的譯文中是融合在一起的,只有賓主之分,絕無敵我之見,魯迅雖然偏重直譯但也不完全放棄意譯,雖然容忍不順,但是不故意保持不順。而且此處“容忍不順”是一種積極的主張,為的是“輸入新的表現手法”和改進中文的文法和句法。
2.韋努狄的翻譯思想的介紹
韋努狄在翻譯學方面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他是一位解構主義翻譯思想的積極創導者,同時韋努狄通過借鑒翻譯以追求“異質”的傳統,吸收“解構”的合理內核,并通過精研大量美英翻譯作品,提出了異化歸化的理論,并且將此理論發展成翻譯批評的準繩,這不得不說是翻譯學上的一個重要進步。韋努狄提出了反對歸化英美傳統,主張翻譯必須異化,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發展以抵御為目的的語文化價值觀為主導地位的理論,歸根到底就是要抵制文化霸權主義,這就是韋努蒂翻譯思想的精髓所在。
2 魯迅與韋努狄翻譯思想的對比
從對原作者和原文本的態度來看,魯迅仍然是傳統主義者。他力主最大限度地忠實作者的意圖和再現原文的語言與形式特征,為譯入語的語言和文化輸入新鮮的血液。魯迅的“硬譯”就是基于這樣的觀念產生的。為了不失原文“精悍的語氣”只得“硬譯”保留原文的“仂句”容忍譯文的“晦澀”與“難解”,希望“不圖爽快,不怕艱難”的讀者“硬著頭皮看下去”以“輸入新的內容,新的表現法,多少明白一些理論”翻譯之“硬”理論本身的枯燥以及異域文本的陌生感無疑會給讀者的閱讀帶來困難,為此,魯迅背負了“死譯,曲譯”的惡名,但為了保存原作的真貌,讓讀者能領略原作的真諦,魯迅堅定地支持并實施著直譯,由于對作者與原文本權威的尊崇,身為文學大家的魯迅在翻譯中如履薄冰。常常是“字典不離手,冷汗不離身。”
在魯迅的這些個人論述中,可感悟到他作為一個貼合原文的譯者面對翻譯兩難境地的困惑和艱難選擇,是為了符合本土語言習慣而對原文進行大手術。做望文生義的改造,還是細心體味原文的義旨,對原語言場地進行鑒別,讓異國話語幫助建構新文化。魯迅提倡的“直譯”的對立面,是“歪譯”;因此,魯迅的“直譯”就是“正譯”不僅僅是相對于“意譯”而言的。或者可以這樣說:從淺處說,“直譯”是與“意譯”相對的一種譯法;從深處說,“直譯”是包括正確的“意譯“在內的一種“正譯”因此,魯迅對“直譯”與“意譯”這一對矛盾,是一種非常辯證的看法。他對一味強調淺意上的“直譯”所易造成的偏差,以及對自己的譯文不足之處,都有清醒的認識。
韋努狄則將異化歸化的研究置身于后殖民主義的語境下,認為歸化的翻譯是文化霸權主義的表現。韋努狄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觀點是有其歷史原因的,他認為:二戰后,英美國家的經濟優勢催生了其文化領域的全球化優勢,確定了全球性的英美文化語境。因此,弱式文化只得聽從英美文化的擺弄,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被掩蓋。所以,韋努狄根據解構主義的思想提出了異化翻譯的策略,將異化翻譯定義為:保留原文異國情調,故意打破目標語規約的翻譯,韋努狄希望通過異化翻譯來體現他者的聲音,以抵抗英美主流語言文化價值觀對他者話語的侵蝕,從而讓英美讀者見識乃至接受其他文化的價值觀。從這種文化保護意識上來說,韋努狄與魯迅先生都屬于“衛國主義者”,即保衛本土國家文明、文化以及精神財富的文學作品。
3 總結
從魯迅與韋努狄的翻譯思想來看,魯迅和韋努狄都在翻譯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從翻譯目的而言,魯迅則是為了發展本族語言,啟蒙本國人民,實現文藝救國。而韋努狄的異化觀是為了抵制英語的主流價值,反對文化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雖然其出發點不同,但是都是本著對本國文化以及本國人民的保護目的,因此可謂殊途同歸。
從翻譯學的性質來說,魯迅與韋努狄的翻譯思想也存在本質的不同:魯迅把異化翻譯視為一種“進攻”,而韋努狄則將異化翻譯稱為“抵抗”。這是由于他們二人所處的文化背景不同以及追求的翻譯目標不同而造成的。
最后,從翻譯的影響力上來說,魯迅先生可以說是異化翻譯觀的先驅,魯迅比韋努狄更早提出了異化翻譯觀,然而,韋努狄則更為系統、全面深入地探討了這個問題。所以應該這樣說,魯迅提出了這種新的翻譯觀點,而韋努狄則更好地發展了這種思想與方法。
因此,二者對翻譯學所作的貢獻都是功勛卓著的,很好地推動了翻譯的發展,也很好地將本國文化傳播到其他文明,實現了文化的良好交流,充分地更新了國人的思維模式,改變了英美文化霸權主義的局面。
參考文獻
[1]陳福康.中國譯學史稿[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2.
[2]韓子滿.解構主義翻譯理論與解構主義理論的翻譯:以本雅明《譯者的任務》中譯為例[M].外語研究,2008(107).
[3]顧鈞.魯迅翻譯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4]魯迅.“關于翻譯”魯迅全集·南腔北調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i
[5]魯迅.對于批評家的希望[A].魯迅全集·熱風(第一卷)[C].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j
[6]王一多.解構主義與翻譯理論[M].福建外語:季刊,1998(4).
[7]王東風.韋努狄與魯迅異化翻譯觀比較[J].中國翻譯,2008(2)
作者簡介
黨丹丹(1994-),女,陜西渭南,2016級翻譯碩士,英語口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