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施
摘 要:政府針對社區服務需求量大,問題復雜多樣的特點,購買服務相比之前政府大包大攬式的行政管理方式更加靈活,更能適應新形勢的需求。但同時,政府項目式購買社會服務,對于非營業組織的發育尤其是社工機構有著不同方面的影響。
關鍵詞:公共服務;政府購買服務;非營利組織;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凡屬事務性管理服務,原則上都要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會購買。引入競爭機制,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務的績效,有效發揮社會力量在公共服務、社會治理方面的作用。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倡導“愛己及人、助人樂己”的關愛文化,以“關愛桂城”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工作體系,以項目制購買公共服務,通過公共服務競爭機制,探索新型的社會管理模式,著力提升民生和社會服務。
南海區政府積極推進政社分離,通過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改變過去公共服務壟斷低效供給模式,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服務。政府確定發展目標,制定發展計劃,協調各社會利益,創造條件由市場整合資源,實現社會和公眾的整體意志和目標。政府從社會服務的提供者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轉變為社會服務政策的制定者、購買者和監督者,從根本上實現了政府的職能轉換。針對社區服務需求量大,問題復雜多樣的特點,政府購買服務相比之前政府大包大攬式的行政管理方式更加靈活,更能適應新形勢的需求。政府購買式服務打破了資源限制,可以為更多的人提供專業的公共服務,讓更多的人分享改革和發展成果,實現社會公平。另外,社會工作組織通過政府購買過程不斷加強和完善自身的運作能力,建立與其他社會主體的良性互動關系,以此完善社會系統、加強社會治理、化解公共危機,維護社會和諧。但與此同時,政府項目式購買社會服務,對于非營業組織的發育尤其是社工機構有著不同方面的影響。
1 專業社工稀缺權益難保障
南海區南桂社區“長者日托中心”和“長者飯堂”由政府部門投入約150萬元建設,而后期的運行,則采用政府購買社工服務的方式。長者日托中心是由社工機構派出專業社工進入社區,為社區內長者提供日間護理服務,重點服務對象為孤寡、獨居、日間缺乏照顧及行動不便的弱老。其目標是滿足社區內長者日間護理、交往以及心理服務需求,使長者可以在社區養老,讓子女安心工作,同時推動熟人社區、和諧社區的建設。
專業的社工服務是近年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重中之重,但社工行業普遍留不住人。由于社工的專業性,每一個項目做完之后,社工機構會安排類似的工作,但如果這個項目不再開展,或者沒有類似項目,社工做完一段時間后,也面臨失業或者流失。而一些勉強留在前線社工崗位的,或缺乏專業背景,或不熟悉地方文化,令社工服務效果受到影響目前機構人員配備上因大部分不是社工專業出身,做項目時就需要花更多時間學習和成長。
到2015年12月,佛山市通過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的社工師934人、助理社工師3531人,持證社工一共4465人。為了保障、完善社工權益,去年7月份,佛山市社會工作協會正式成立,協會將著力促進佛山社工行業規范、維護社工權益等。但社工制度的健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另外,政府購買的服務,有時工作過程中要求的變動性也較大,社會組織作為合作角色,而非承包制,只能聽從。社會組織一向以更專業為守則,希望做更專業的事,對機構發展才有利。
2 購買經費不充裕機構生存壓力大
2013年,桂城東約文化室二樓“愛心學堂”成立,這是一個由好友營支持教育志愿者協會運作的外來工子女服務項目。項目由南海區桂城街道“關愛桂城”建設督導委員會出資。項目內容以“讓孩子在關愛友好的城市里快樂健康地學習與成長”為愿景,通過關注外來工子女個人成長、朋輩互動、融入城市,推動社會對外來工子女這一特殊群體的城市融入。作為專業的教育類社工組織,好友營有著天然的專業優勢、完善的框架,能夠鏈接到很多資源,但“愛心學堂”項目在進行中仍然遭遇到一些現實的問題。因愛心學堂屬成長型項目,按規定項目資助金額不超過5萬元。今年好友營機構在愛心學堂的經費申請達5萬元,而僅在人員經費支出預算上就有3萬。3萬元的預算包括:督導一次1000元,一年12次,社工人員工資每月1500元。人員經費補助非常少,在經費上有一定壓力,肯定需要另找資源補給。因為這個購買服務項目是一年一簽,在合約到期等待審批續簽這段時間內會出現一個空檔期,無形中增加了機構的壓力,這期間產生的費用完全由機構承擔,若項目做得不好,隨時都有可能被中斷合約的可能性。
3 社工的專業性未被尊重
政府購買的服務,有時工作過程中要求的變動性也較大,社會組織作為合作角色,而非承包制,只能聽從。社會組織一向以更專業為守則,希望做更專業的事,對機構發展才有利。
南海區的一個青少年服務熱線,由于項目較新,團隊成員都摸著石頭過河,項目之初,定位為成長指導、困難救助、犯罪預防等。但最終工作過程發現,社工的工作基本成了偏向心理咨詢。
有時候政府有項目,一些社工機構沒有辦法,只能違背自己理念,去做一些自己機構并不擅長的工作。這也為佛山購買社會組織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借鑒。
4 總結
非營利性組織的價值取向是為了承擔社會責任,具有公益性質的公共事項,是其承擔的主體。如果單方面強調非營利組織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的作用,忽略營利組織的地位和作用,不利于推動經濟發展,也無法真正實現契約條件下的平等交易。當前,符合購買資格和承辦條件的非營利組織較少,僅對非營利組織購買服務缺乏現實可行性。因為在許多非營利組織內部,還存在管理混亂、缺少專業人才和資金不足等問題,尚未形成發達成熟的、與政府購買服務相匹配的組織體系。因此,政府培育和發展非營利組織的重點,在于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開放社會的服務市場。
政府通過項目的方式購買公共服務,其益處在于減輕了政府的財政壓力,同時也使非營利組織有可能得到穩定、充足、可靠的資金來源,以使之能夠承擔更多的公共使命。而其不利之處則在于非營利組織所表現出來的新的行為傾向、價值觀念、社會角色與功能等,與人們對它的傳統認識與定位存在著一定距離。在財政方面,由于政府支持的下降,非營利組織的財政基礎被削弱,而且看起來難以由其傳統的財政來源(如私人捐贈)所彌補。 政府的支持明顯減少,而私人對于捐贈的熱情看來也在下降。在經濟領域,非營利組織不得不與企業在其傳統的活動領域,如收容、救濟、救助、醫療、辦學、文化、社會服務等,展開激烈的競爭,而且前景堪憂。
另外,某些非營利組織甚至因逐利傾向而滋生腐敗與犯罪。對于我國來說,在政府資助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既充分發揮非營利組織所特有的社會與組織優勢,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同時又避免淪為營利或腐敗與犯罪的工具,是管理上的現實問題。政府以及非營利組織自身都應該認真對待,謹慎處理。
參考文獻
[1]周穎博,王姝:《探討非營利組織在公共服務中的定位、作用與發展——以杭州市公共自行車項目中志愿者組織的作用為例》, 《法制與社會》,2012年27期
[2]楊淑君:《非營利組織在公共服務供給中的困境及對策》, 《法制博覽》,2015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