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渤海區是1944年初經中共中央北方局批準,由冀魯邊區與清河區合并成立。論文從宣傳貫徹中共抗日救國思想、依靠群眾創建并鞏固抗日根據地、實施文化建設提高群眾覺悟、做好統戰工作、實施民主改革改善民生、加強黨建等諸方面論述了山東渤海區抗日根據地的黨群關系,揭示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和魚水之情。
關鍵詞:冀魯邊區;清河區;渤海區;黨群關系
基金項目:山東協和學院人文社科科研項目(XHXY201426)
山東渤海區抗日根據地的前身是冀魯邊區、清河區兩塊平原抗日根據地。冀魯邊區、清河區均在1938年由中共黨組織創建。抗戰時期,冀魯邊區和清河區作為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戰略組成部分,與其他敵后抗日根據地互相配合,消滅和牽制了大量敵人,有力支援了山東和全國抗戰,為中國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1944年根據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冀魯邊區和清河區合并成立渤海區。
渤海區軍民在中共渤海區黨委領導下,積極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和八路軍山東軍區的策略方針,進一步改善和密切黨群關系,贏得了人民群眾無私的支援,為贏得抗戰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筆者擬就渤海區抗日根據地的黨群關系作嘗試性論述。
(一)宣傳貫徹黨的抗日救國政策、發動依靠群眾創建擴大抗日根據地
九一八事變后,冀魯邊區黨組織響應上級號召,宣傳黨的抗日救國主張,發展新黨員,發展壯大黨的基層組織。七·七事變后,中共津南工委積極組織、發動群眾抗日。同時,寧津、樂陵等各縣紛紛成立抗日救亡組織和武裝,標志著我黨領導的津南、魯北地區的抗日斗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共清河特委積極動員各界人民抗日救亡。各地群眾積極響應。不久,中共山東省委派共產黨員廖榮標等到長山中學籌劃抗日起義。7-12月,在黨組織號召組織下,清河區先后成立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等多支抗日武裝。1938年6月,第五軍改編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三支隊”。1938年11月至次年1月,中共清河特委在臨淄縣舉辦黨員干部、民運工作干部訓練班,培養抗日骨干力量。1939年1月,清河區積極發動群眾,普遍組建抗日自衛團、加速抗日根據地建設、堅持平原游擊戰爭。至此,冀魯邊區、清河區平原抗日根據地正式創建,直到抗戰勝利。
(二)實施抗日文化建設,普遍提高人民群眾覺悟
在清河區:1938年5月,臨淄創辦了“臨淄抗日救亡中學”,為抗戰培養了人才。1938年8月,中共清河特委舉辦婦女干部訓練班,培養婦女工作的干部。1940年5月31日,清河區文化救亡協會成立。清河區建立了8個抗日劇團和部分鄉村俱樂部。清河區專署教育課計各縣政府編寫抗日小學課本,進行抗戰教育。這對提高廣大少年兒童的抗日覺悟有積極作用。1940年8月,中共清河地委在廣饒縣舉辦工、農、青、婦干部訓練班,促進了各群眾抗日團體工作干部素質的提高和抗日工作的深入開展,1941年4月,清河區行
署組織編印抗日教材,積極進行抗戰教育。1942年8月25日,清河區耀南中學在墾區楊家嘴舉行開學典禮。耀南中學為黨培養了一批革命人才。1942年12月,清河區行署在博興純化鎮建立清河師范學校。師范學校為發展清河抗日根據地內的抗戰教育培養了一批師資力量,推進了抗日文化建設。1943年2月,清河區行署成立教材編審委員會,統一編輯初級小學教材27種,高級小學教材34種,進行抗戰教育。1-227
(三)打頑鋤奸,做好抗日統戰工作
冀魯邊區、清河區敵我形勢犬牙交錯。日偽頑奸特相互勾結破壞抗戰。冀魯邊區、清河區積極應對。1938年3月,中共黨員王次芳幫助國民黨抗戰人士孟昭晉組成“中國民眾抗日義勇軍”。1938年秋,中共博山縣委積極做了各道會門統戰工作,爭取了他們參加抗戰。1943年9月,偽皇協護民軍三團長傅瑞五,經我軍教育,接受我軍改編,與中共合作抗日。
在爭取中間勢力的同時,清河區還堅決反擊國民黨頑固派的圍攻。1938年9月上旬,八路軍第三、七、八支隊聯合反擊向我進攻的11個國民黨土頑,鞏固了小清河以南根據地。1939年6月,冀魯邊區特委、專署還在全區發動群眾開展了反汪、驅鹿、拒龐、擁朱的群眾運動,對群眾的抗日覺悟教育深、影響大。
1940年6月,中共清河地委制定“鋤奸網組織法”,建立700多處鋤奸網點,保護了抗日工作順利開展。1941年4月,根據上級指示,中共清河區成立公署公安局。隨后,各縣均建立公安局。各縣公安局積極建立鋤奸網,組織武工隊,打擊敵偽破壞活動。1-193冀魯邊區、清河區打頑鋤奸舉措,有力促進了抗日統戰工作。
(四)開展經濟建設,實行減租減息政策,改善民生;
1940年至1942年,華北普遍經濟困難。冀魯邊區、清河區積極響應黨的號召,開展經濟建設,努力戰勝困難。1941年6月,成立了冀魯邊區北海銀行,加強了對敵經濟斗爭,保障了邊區的經濟運行。為救濟困難群眾,1942年4月,冀魯邊區二地委專署積極組織救荒救災,一方面發動群眾向地主借糧;一方面調集車輛從濟陽、齊河一代運糧100余萬斤救濟重災區群眾,密切了黨軍群關系。
1942年1月,清河區建立墾區土地局,……組織生產。至1945年,共安墾23600多戶難民,近11萬人,開墾土地4408萬畝。1-205-2061941年莊稼歉收,清河區糧荒嚴重。1942年3月,清河區發動群眾和機關廣開生產門路,開展生產自救。我軍干部戰士自動減少口糧,與民同甘共苦,度過了春季糧荒。1-208-9這一年,中共清河區黨政軍機關實行“精兵簡政”,使清河區黨政軍機關、部隊更精干有力。1942年,清河區經濟建設取得較大成績,既改善了群眾生活,又支援了其他根據地的需要。
1943年12月,中共清河區黨委、八路軍清河軍區、清河區行署繼續鼓勵開展生產自救。1944年,渤海區后勤生產迅速發展。后勤生產的發展,帶動了根據地大生產運動的開展,粉碎了敵人的經濟封鎖,使根據地軍民度過了難關,為大反攻準備了堅實物質基礎。
(五)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在群眾中的威信。
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站在民族大義立場,積極推動抗日救亡運動,并在人民面前率先作表率。黨始終重視自身建設,與人民心連心,不斷提高在群眾中的威信。1939年10月,清河地委對黨員普遍進行教育,以鞏固黨的組織,加強黨的建設。要求按時開支委會、黨小組會。勇于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1941年1月,中共清河區黨組織加強對黨員的氣節教育、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等。1943年9月,中共清河區黨委要求各地把整風學習與改造思想,轉變作風、推進工作緊密結合起來。1944年6—7月,中共渤海區黨委在廣饒縣召開整風審干動員大會,在博興純化鎮縣舉辦高干整風訓練班,區黨委領導同志帶頭做坦白示范。1945年1月,根據山東分局整風審干精神,中共渤海區黨委在廣北一帶召開發揚民主檢查領導大會。會后行署機關和各地、縣繼續深入整風。通過整風,提高了全區黨的理論水平,使全區黨員干部在政治、思想、組織上達到空前的團結,為爭取抗戰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正是由于黨代表了廣大群眾的利益,提高了威信,得到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擁護和支持,抗日根據地黨群關系更加融洽。冀魯邊區、清河區以及渤海區人民群眾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踴躍投入到抗日洪流。主要表現在:
(一)踴躍參加八路軍和各人民抗日武裝
1938年春,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堅持抗戰,影響日益擴大,附近武裝紛紛投奔,第五軍很快發展成一支5000多人的抗日武裝。1-1371941年7月,山東省臨時參議會副參議長馬保三到清河區壽光擴軍。在壽光縣委、縣政府的大力協助下,近千名優秀青年光榮入伍充實到山東縱隊主力部隊。1-1971939年春節前后,清河區地方武裝建設迅速發展,先后建立了多支地方抗日武裝。1944年2月,清河區掀起大參軍熱潮,各地涌現出許多參軍的動人事跡。1945年2月,渤海軍區回民支隊也擴大到八個大隊,1000余人。
(二)成立各種地方抗日進步團體
1938年5月,在中共淄川礦區工委領導下,淄川礦區成立抗日職工聯合會,會員5000余人。1940年4月,清河區婦救會、青救會成立。5月,清河區參議會成立。會上選舉產生了“三三制”政權——清河區行政專員公署,李人鳳任專員。5月12日,清河區農救總會成立。5月31日,清河區文化救亡協會成立。在協會組織下,各縣建立了群眾通訊社,積極創辦縣報,宣傳黨的抗日方針、政策和表彰抗日英雄人物推動群眾性抗日活動的開展。清河區建立了8個抗日劇團和部分鄉村俱樂部,經常進行抗戰宣傳演出教育。清河區各縣也先后成立相應的群眾抗日團體。
(三)積極相應配合黨組織號召,參加各種抗日斗爭
1.交通破襲戰 1938年7月,淄博礦區黨委和工會組織發動1000多礦工和2000多農民,在三支隊掩護下,一夜之間,拆毀張店至淄川間鐵路10余華里,使張博鐵路20多天未能通車。1-1451940年7月7日益壽、廣饒、臨淄、壽光等縣抗日民主政府為紀念抗戰三周年,一夜季節群眾近萬人,破壞敵電線、公路數百里,橋梁11座。1-1781941年6月,清河區青救總會和青年武裝組織積極開展抗日救國活動。在1940年至1941年上半年,共破壞公路1800里,鐵路17里,橋梁120座,割電線5800多斤,砍電線桿4300多根,挖抗日溝2400多里,嚴重打擊了敵人。1-195
2.改造平原地形 1939年8月,臨淄縣群眾響應黨組織號召,大挖抗日溝,掀起改造平原地形的熱潮。1939年10月,益、壽、臨、廣四邊群眾在中共四邊縣委領導下,大挖抗日溝,使廣闊平原變成了溝道縱橫的地下交通網。1941年7月,清河區黨委進一步發動群眾普遍改造平原地形,大挖抗日交通溝,從各自村莊挖起,達到村村相通。到1943年2月,全區共挖抗日溝(干溝)1500華里,形成了縱橫交錯、能攻能守、便于部隊機動、軍民隱蔽轉移的抗日溝網。1-162對反“掃蕩”起了很好地作用。
3.積極保證后勤支援、滅蝗救災保護莊稼 1939年12月,益壽臨廣四邊及鄒長地區婦救會會員,以四天時間為支隊趕做棉鞋3000多爽,耳套5000多付。1-168及時保障了部隊八路軍將士的后勤供應。1945年渤海區蟲災空前嚴重。5月,渤海區組織發動了十幾萬人上陣,在墾利一帶一周內挖滅蝗溝1000余華里,撲蝗面積20多萬畝,消滅蝗蝻60多萬斤。1-2847月,沾化等七縣受災嚴重……。渤海區行署……發動黨政機關、學校和人民群眾36萬余人一齊上陣,奮戰50余天,挖撲蝗斷溝2000余里,消滅蝗蝻113萬斤,制止了蝗災的蔓延。1-288保護了其他莊稼免受更多的損失。
參考文獻
[1]《中共冀魯邊區清河區渤海區黨史大事記》[Z] 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9.2
作者簡介
彭克清(1969-),男,山東協和學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