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張安妮 圖/王建武
從實戰出發探索公安改革路徑,構建現代警務體制
——對話黑龍江省寶泉嶺農墾公安局局長汪大勇
文/本刊記者 張安妮 圖/王建武

局長簡介
汪大勇,1982年生;先后被黑龍江省禁毒委評為“全省禁毒工作先進個人”,被省公安廳評為“全省優秀人民警察”“全省打擊網絡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先進個人”“全省公安機關‘4·29’專案行動貢獻突出個人”和“全省涉毒人員查控收戒系列專項行動貢獻突出先進個人”;榮立個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屢受通令嘉獎。
2017年5月,寶泉嶺農墾公安局被評為“全國優秀公安局”。
記者:您好,汪局長,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寶泉嶺農墾公安局的現狀。
汪大勇:寶泉嶺擁有北大荒現代化大農業。寶泉嶺農墾公安局實有在編在崗民警370余人,警輔人員470余人;轄區分布在四市(鶴崗、佳木斯、伊春、哈爾濱)四縣(綏濱縣、蘿北縣、湯原縣、依蘭縣)境內,隔黑龍江與俄羅斯相望,邊境管理線長102.7公里,總控制面積為6115平方公里,具有“點多線長面廣”的地域特征;管轄人口約為23萬,社會穩定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
記者:2017年5月,寶泉嶺農墾公安局被評為“全國優秀公安局”。據我所知,2013年時您就任該局副局長(主持工作),雖然此次培訓班是“首任縣市公安局長培訓班”,但實則您已擔任一方主官多年,任職期間探索并實施了不少創新、利于實戰的工作方法和改革措施。請您詳細介紹其中較為突出的一項亮點工作。
汪大勇:2015年,我局正式開展了以“三隊一辦”為主要結構的警務體制改革工作,目前已取得了一些階段性進展。
隨著公安工作任務的逐漸加重,我局原有警務模式暴露出一些不適應的地方。比如領導管理層級過多,不利于應急指揮調度;崗位設置不合理,民警工作忙閑不均;基層分工過細,缺少活力;基層機關化弊病嚴重,造成警力浪費。我局是本省反恐防暴工作的主陣地和最前沿,但沒有現役武警力量,警力不足現象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改革原有的警務運行模式已成必然。“三隊一辦”警務體制改革最早可以追溯到徐連斌(現任鶴崗市公安局長)在寶泉嶺工作期間在對隊伍、業務工作進行全面調研的基礎上提出的改革構想。
此項改革具體措施是在派出所實行三隊一辦(一崗多責、一警多能)的警務模式,即設立“社區警務隊”“案件偵辦隊”“特勤隊”和“綜合勤務辦”。社區警務隊主要負責轄區人口、行業場所管理,社會治安防控和消防監督等工作;案件偵辦隊主要負責受理群眾報警,偵辦各類刑事、行政案件,開展破案追逃、刑事技術和刑事內業等工作;特勤隊主要負責應急處突、交通管理、火災撲救、社會面巡邏防控和受理群眾求助等工作;綜合勤務辦主要負責指揮調度、統計報表、法制審核、內外宣傳、后勤保障、政工黨務等工作。為了保障新的警務模式運轉流暢,我局創建了工作運轉流程規范,如“案件移交單、反饋單”,便于其他部門向“案件隊”移交案件,也便于跟蹤、反饋處理情況;建立“領導坐班制”,每天一名帶班領導負責應對日常事務,分派工作任務,指定案事件管轄,并肩負信訪接待工作;擬建立“一案一獎”制,對社區民警通過信息采集、人口管理為偵查破案、維護穩定提供有價值線索,或特勤隊民警直接抓獲現行犯罪嫌疑人的,實行“一案一獎”,與偵查辦案人員同功同獎。這些機制確保了我局“三隊一辦”警務模式的穩健運行。
記者:根據您的介紹,我的感受是建立“三隊一辦”警務體制,實則用了一個“減法”和一個“加法”,即削減層級、精簡機構的“減法”和合理確定職責、嚴密工作機制的“加法”。
汪大勇:對!在改革的路徑上,我們堅持一切以符合實戰要求為出發點,用削減層級、精簡機構的“減法”,換取警力的有效整合與利用,實現相同職能任務的科學調劑;用合理確定職責、嚴密工作機制的“加法”,促進警務實戰能力的提升。
一是通過減少管理層級,提升指揮效率和工作執行力。原來基層單位中隊,均設有中隊長、副中隊長、內勤、警長等,另外單設了戶籍員、法制員等崗位,有的還單設辦公室和指揮中心。通過改革,僅成立“三隊一辦”,隊長、指導員必須親自包片、辦案、巡邏,再將戶籍員、法制員納入“綜合勤務辦”管理,取消內勤、外勤等繁復層級,使警力更加集中,指揮更加高效,工作執行力得到提升。
二是通過減少重疊機構,使優勢警力回歸實戰。改革前,一個20人左右的公安分局,設有“刑偵”“治安”“消防”“網安”“交警”“綜合”“戶政”等十多個部門,其中,治安、消防等都要下片開展工作,造成警力重復勞動。通過改革,僅成立四個隊,每隊設兩職,要求必須參加實戰,使優勢警力回到了實戰一線,破除了“基層機關化”的弊病。
三是通過“一崗多責”推動“一警多能”,提升公安隊伍整體素質。改革后,雖然給民警減少了跟自身職責無關的業務,但也要求他們承擔起比以前更多的工作責任。比如,原來的社區民警需要包片、巡邏、辦理案件;現在,社區民警不需要再去巡邏、辦案,但要承擔起消防監督等職能,這些職能在下片過程中一并實現,無需消防的人重復下片,避免了警力浪費,客觀上也增強了消防監督的力量。案件偵辦隊的民警要學會辦理刑事、治安、交通、消防等各類案件,職責多了,需要掌握的業務也多了,無形中增強了偵查辦案的專職化程度,也有助于提高行政處罰類案件辦理的質量。“一警多能”的最終實現,達到了1+1>2的聚合效應,提升了公安隊伍的整體復合型素質。
四是通過嚴密運行機制,實現警力的充分有效利用。改革后,每個隊的職能既有日常性工作,也有應急性工作。案件隊可以高效及時地開展現案偵辦,無新發案時可偵破積案,整理內業,開展培訓;社區民警下片時可排查化解矛盾糾紛,開展人口、場所管理,收集社會信息,進行消防安全檢查;特勤隊在巡邏防控的同時開展道路交通整治,提高出警效率,及時應急處突;綜合辦既可隨警作戰、內外宣傳,又可完善內業,強化隊伍管理。
記者:“三隊一辦”運行以來的成效如何?
汪大勇:運行近兩年來,此項改革推進平穩,運行順暢。
在社區警務方面,因為民警有了更多下片時間,信息采集更新更快,有力促進了我局“基礎信息化”建設;消防監督工作得到極大強化,原來每個分局只有一名消防監督民警,現在所有的包片民警全都擔負消防監督職責,隱患排查更加全面、及時。我局向陽分局的社區民警李強,原來大量時間都被警衛、巡邏、看人等事務性工作消耗掉,改革后,有了更多時間沉到社區,開展社會管理、化解矛盾糾紛、排查安全隱患各項工作都得到極大加強。不久前,他在下片中通過細致的觀察和調查,抓獲了一名潛逃20余年的外地網上在逃犯罪嫌疑人。
在巡邏防控方面,避免了原來警力分散的弊病,特勤隊的應急力量更加集中,便于迅速集結、遠程調警,強化了街面控制,街頭發案下降,且發案后能夠迅速破獲。通過特警巡邏,直接破獲了“新華金店被搶案”“向陽徐寶嶺搶劫案”“局直地區系列猥褻女高中生案”“系列砸車窗盜竊案”等近百起刑事案件。前不久,還破獲了一起使用假幣案件,涉案假幣120余萬元,深挖犯罪80余起。同時也強化了道路交通管理,交通違法行為處罰量呈三到四倍的增長,酒駕、醉駕明顯減少,亡人事故大幅下降。
在案件偵辦方面,最大的成效就是民警綜合執法辦案能力增強了,執法質量提升了,信訪投訴減少了。特別是行政處罰方面,改革后,所有案件統一歸口辦理,案件隊長和刑偵骨干協助把關行政案件,一般案件的質量上升了,民警的執法能力增強了。
在綜合勤務工作上,各類報表全部歸口管理,在減少內勤數量的同時,加強了法制審核和警務督察工作,規范了涉案財物管理,提升了內外宣傳工作能力。
記者:您是此次培訓班上少有的幾位“80后”公安局長之一。這次的培訓都讓您有了哪些收獲和感悟?
汪大勇:首先得感謝公安部組織這次培訓,感謝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悉心安排。在這次培訓中,我收獲頗豐。作為基層實踐者,對于一些出臺的新政策未必能迅速地領會核心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執行力;同樣的,在具體執行中,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和疑惑,我在課堂上都得到了答案,同時,課后通過與專家、領導和各個兄弟單位主官們的交流,更是學到了許多新東西,提升了理論高度,拓寬了眼界。我希望回到局里后能盡快把這些解讀和新的思想傳達給民警們。
最深的感悟是,一位老師在課上談到“政治家與政客本質的區別是,政治家是有信仰的”,這讓我想到幾本最近正在看的老革命家的傳記,我被他們的人生經歷和精神境界所深深感動。警察這個職業對我來說,不僅是工作,更是事業。通過努力和付出,能讓更多百姓獲得公平、正義與平安,這就是我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