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淡如
單身的小縈和母親一起住。她是超級業(yè)務(wù)員,又是家里唯一還沒結(jié)婚的孩子,所以與母親同住的責(zé)任自然就落到了她頭上。她很孝順母親,所以也不計較自己付出比較多,但是一到過年還是氣得半死。
過年,都在她家圍爐,大家興高采烈地來吃她的,只有她沒有領(lǐng)母親的紅包。以她大姐來說,大姐職位薪水也不錯,媽媽卻每年包給大姐、姐夫、外甥各一個紅包;大弟有3個小孩,大弟和弟媳也各領(lǐng)一個厚厚的紅包。“小縈我就沒包了。我跟她住在一起,錢都是小縈給我的。她很會賺錢,也沒什么好包的。等小縈成家之后再包吧。”媽媽這樣說。
小縈計較的不是紅包,她心里的想法是:你明知錢是我給的,自己一整年舍不得花,卻把錢都包給別人。弟弟孩子多,經(jīng)濟吃緊,也就不提了,姐姐你也好意思拿。自己每年都出國好幾趟,也未曾帶老媽出去走走。
不過,她也只敢跟朋友嘀咕幾聲,朋友都淡淡笑道:“你是能者多勞。”
我說,這是古有明證,慈母偏疼弱子。那些堅忍不拔的、有能力的,父母常覺得“反正你自己有辦法,我就不必?zé)懒恕保切┠芰Σ蛔愕模改福绕涫亲鳛槟赣H,總想多“灌溉”一點。
就拿我們的手來說,誰做最多任務(wù)?強壯的大拇哥與靈活的食指。最能者是食指,所以只會用“一指神功”打鍵盤的人,只能拼了命用它。
“你說得沒錯,我認了。”小縈說。是的,強者要想開一點。認清原因就無心結(jié)。
媽媽總是要求大的讓小的,因為孩童時期,年紀大當(dāng)然比較強壯;長大后,要能謀生的扶助不能謀生的,這是母愛中的濟弱扶傾本能。
從理性上思考,這并不好。弱的有恃無恐,或有依賴心理,一失控就會變成全家人的重擔(dān),反正怎么樣都有人救,變成無可挽救的“敗家子”。
被愛“照顧”得比較多的那個未必會感謝,但是被愛“照顧”得比較少的那個一定有感覺。付出過多又沒有得到嘉許的孩子,會想:為什么我表現(xiàn)得這么好,她還不愛我。
濟弱扶傾,要適可而止,不能讓弱者失能,強者有怨。指連手,手連心,只是愛的分配,從來難以公平。
(李金鋒摘自《廣州日報》2017年5月13日)